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译者序言:《戏剧剧场纵览》是汉斯·蒂斯·雷曼1999年所著《戏剧剧场》一书(德国法兰克福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章。雷曼用“戏剧剧场”(postdramatischesTheater)这一术语,涵盖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欧美剧场艺术中的一种彻底的变革趋势。这种趋势反对以摹仿、情节为基础的戏剧与戏剧性,反对文本之上的剧场创作结构方式,强调剧场艺术各种手段(文本、舞台美术、音响音乐、演员身体等等)的独立性及其平等关系。

  • 标签: 剧场艺术 戏剧性 20世纪70年代 作家出版社 法兰克福 变革趋势
  • 简介: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戏剧剧场"的理论构建资源主要来自法国后现代理论,雷曼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剧场实践归纳出完整的体系。本文分别从戏剧剧场的发生背景与命名,戏剧剧场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戏剧剧场的批判性反思等三个方面讨论其与后现代理论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考察剧场实践与理论构建之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雷曼 文本
  • 简介:清乾隆年问,桐城北乡(现大关镇台庄村)王家大屋,有位家财万贯的王子旺员外,生有一女,名叫王桂英。双亲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聘请距此地五六里地的王集周庄秀才周明月为私塾先生。王小姐貌美贤淑,知书达理,二八妙龄与一河之隔的猴岭李湾书生李官保(仪春)结为伉俪。王小姐出嫁时,其父以传家无价之宝——四块乌金和一对玉镯为其陪嫁。一时惊动四州八县。

  • 标签: 《乌金记》 私塾先生 王桂英 小姐
  • 简介:以创立本民族戏剧为主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促成了1916年复活节武装起义和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的成立。但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丽的梦,按照二次大战后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凯利(Benddictkiely,1919-)的话来说,仅仅孕育成“一个食品杂货店老板们的共和国”。

  • 标签: 文艺复兴运动 爱尔兰 运动后 剧坛 民族戏剧 武装起义
  • 简介:文学界一般把作为新时期延续具有巨变的文学时代称之为新时期文学,这是中国进入商业社会时代的文学。因此"新时期"被明显地打上了商业的烙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时期"的概念最早在文学领域被提出,并很快扩展到艺术、文化领域。身处艺术领域中的戏剧,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一、新时期中国话剧的嬗变

  • 标签: 后新时期 小剧场戏剧 文学时代 探索之路 林兆华 人物形象
  • 简介:1981年5、6月间,马肇旺校长找我去,他说:“我最近几个星期在思考一个问题,黄梅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了,据我的统计,在四五个省的县市大约有35个黄梅戏剧团,通过电影和舞台演出,国内外观众少说一点也近百万,我想为黄梅戏办一个杂志样的刊物,把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唱腔、舞美、演员、通过文字、图片介绍出去,扩大黄梅戏影响,宣传一下黄梅戏使黄梅戏今后发展能在全国成为一个大剧种:”我说:“这当然好了,不过单靠我们戏校一家,力量小了,你是否慎重考虑一下。”过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他对我说,“这件事经文化局研究,报宣传部批准,

  • 标签: 《黄梅戏艺术》 创刊 舞台演出 国内外 后发展 文化局
  • 简介:从国外引进,进行本地搬演的剧目一直处在一种尴尬之中——文化的差异在拙劣模仿中被再次放大而导致观演隔膜。

  • 标签: “中国制造” 创意 台阶 国外引进
  • 简介:温大勇在《戏剧文学》2011年第11期上发表了同题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的小剧场话剧总体上要保持平民性、大众性,要把参演团体和演出剧目的“门槛”放低,更不要把潜在的观众拒之门外。

  • 标签: 小剧场话剧 评价 戏剧文学 “门槛” 演出剧目 平民性
  • 简介:佐临先生是向中国“引进”布莱希特的第一人。我在这里说的“第一”,不仅是指时间之早——早在中国大陆仍然闭关锁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且是指影响之大——佐临先生创造了“戏剧观”一词,从戏剧发展的全局观念上解说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可谓高屋建瓴;尤其是他通过《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和《中国梦》三次重要的艺术实践,促进了人们对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理解,

  • 标签: 《伽利略传》 戏剧理论 《中国梦》 中国 黄佐临 布莱希特
  • 简介:奥尼尔的中期剧作《大神布朗》是一部极具神秘色彩的剧作,剧中的面具不仅是一种舞台表现手段,揭示了人物的内心分裂、双重性格。而且扩大了人物内心冲突的内涵,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时代冲突和作者的内心冲突,表现了二十年代美国社会中灵与肉、物质与精神、艺术与金钱的斗争,从而使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神秘面具的真实。

  • 标签: 灵与肉 人物内心 神秘 真实 双重性格 剧作
  • 简介:朱权把散曲、戏曲纳入礼乐建设之中,建立起散曲、剧曲与乐府一体观;将曲韵、曲谱、声乐与唱论纳入戏曲音律学体系,促进北曲走向格律化;又对三家之唱、杂剧十二科、十五体与二百零三个格势进行聚类批评,建立起曲品式批评体系。朱权的曲学体现了浓郁的藩王意识与曲学初创时期的特色。

  • 标签: 朱权 曲学 太和正音谱
  • 简介: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向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提出中国南海裁决的报告出炉,在中国南海提出争议的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的问题.中国政府重申:在领土问题与海洋划界争议上,中国不接受任何第三方争端解决方式,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领土争端的解决方案,不接受菲律宾单方面提出南海主权的所谓仲裁案.这一事件再一次体现出不管是历史上的镇海战役,由中国人民为了国家领土和海洋主权与法国老牌帝国主义侵略的殊死搏斗;还是今天的菲律宾政府受美国的指使与蛊惑所提出的中国南海的主权要求,都是一场中国古今历史关于海域主权问题的重要外交事件.

  • 标签: 历史画卷 镇海 保卫战 中国南海 危机 创作
  • 简介:<正>清代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即李笠翁),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有许多“自我作古”的创见,为后人留下了自成体系的戏曲理论专著,而且一生躬身于“砚田”,不疲于“笔耕”,写下了诸如诗、词、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对于李渔本人及作品、特别是剧作方面的评价、虽毁誉皆有,但总的说来,因人废文、极度贬低甚至全盘否定的占相当大部分。如说他的《十种曲》“思想见解异常平庸陈腐”,“思想浅露”,“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都很庸俗卑下”,甚至于说他的剧作“实际上是替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清代初年的统治者来欺骗人民,使其不敢从事反抗。”这些论点虽也不是全无道理,但失之过偏,把李渔剧作中可以肯定的地方也一笔抹煞了。这种做法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评价李渔的理论和剧作,吸取他

  • 标签: 李渔 农民起义军 民族意识 李自成 文艺作品 阶级立场
  • 简介:看了六集京剧音乐电视剧《契丹英》使我兴奋异常,兴奋激动之余,不仅对这部京剧音乐电视剧的编导由衷地敬佩.为有这样一批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了振兴国粹利用电视剧载体对古老的京剧艺术进行不懈的宣扬、探索的戏曲电视剧编导而骄傲和自豪。

  • 标签: 京剧音乐电视剧 《契月英后》 电视音乐 对白 表演艺术 艺术手法
  • 简介: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开城市的主角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面对着城市扩张的状态,不得不以“失败者”的面目重返故乡,进而试图探寻重新认识故乡和都市的方式。在空间和叙事的表现上,“新电影”逐步地尝试重构城乡关系,以及劳动者、居民与地方空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层次上正视迫使电影中主角离开城市返回家乡的原因以及主角返乡的后续发展,同时对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地方空间所兹含的目标及意义进行自我阐释。

  • 标签: 台湾“后新电影” 劳动空间 城乡空间 认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