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大门口冷冷落落,然而,昔日的辉煌还没完全逝尽,迎面的那尊铁像——对身穿背带服的青年男女左手揣着宝书,右手高举锤子和齿轮,依然在满面自信地告诉人们:创造世界未来的只能是他们。

  • 标签: 《大铁像》 中国 当代 话剧剧本 赵京洲
  • 简介:介绍哈尔滨剧院中的剧场工程概述,扩声系统的功能定位、特性指标,并具体给出了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内通系统,以及测试结果和评价。

  • 标签: 剧场 扩声系统 内通系统 备份系统
  • 简介:惺相惜厉慧森1992年1月,我二哥厉慧良应邀参加上海“92迎春文艺展演”,他与私淑弟子王平、奚中路同演《长坂坡》赵云,最后慧良以《汉津口》关羽收场,上海观众为之叫绝。慧良于排练、授艺、演出的百忙中曾去上海第六医院和华东医院探视正在住院的迟世恭和俞振...

  • 标签: 上海昆剧团 桃李门墙 抗战时期 文武兼长 《群英会》 健康状况
  • 简介:历史上的安庆市,曾是安徽省长达一百七十年的省会所在地。现坐落在安庆市吴越街西侧18号的一排十开间的商业门面房,是原安徽省省会最早建成的剧院——皖钟舞台(后叫民众剧院)旧址。

  • 标签: 安庆市 安徽省 剧院 舞台
  • 简介:晚清时期,瑞蚨祥少东家孟洛川完成学业返回店铺,遭遇失败后在母亲启迪下,重新梳理商道内涵,得悟商境界与商之道。

  • 标签: 《大商无算》 话剧 表演艺术 戏剧艺术
  • 简介:桥山水有清音●闻怡从玉泉液前行,沿途古楠森森,浓荫蔽日。到达广福寺便听到了由密林深处传来的有如春雷隐隐之水声,俟转过山坳,只见崇山绿荫中有几座半露半隐的古亭楼,这就是被称为“桥清音”的清音阁。清音阁是峨眉十景之一的所在地,海拔900米,高山流水,...

  • 标签: 双桥 清音 峨眉山志 拱桥 山洪暴发 中心石
  • 简介:黄梅戏《清名相》青春版张廷玉一角,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徒弟27岁的马丁担当,表演到位,唱念淋漓。皇帝扮演者虞文兵也是黄新德的徒弟,唱做俱佳,极具感染力。这台新戏的另一种意义在于,传承与发展。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戏的黄新德、熊辰龙,主动“让”戏给年轻人,当是梨园佳话!

  • 标签: 青春版 名相 大清 表演艺术家 黄梅戏 扮演者
  • 简介: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是乡镇人口,这些昔日"面朗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们对提高物质生活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渴求,奠定了农村演出市场广袤的基础。在

  • 标签: 演出形式 篷演出
  • 简介:2015年9月29日上午,由文化部、安徽省文化厅组织的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演出剧目第四场评论会举行,现场十一位专家对《清贤相》和《雷池清波》、《青山鉴》三部展演剧目进行点评。

  • 标签: 大清 观众 演出剧目 文化部 艺术节 黄梅戏
  • 简介:小品登上剧院舞台宁元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舞台上,堂而皇之的演出小品,已有三、四年的历史。小品的演出被纳入正常艺术生产的剧目进行演出活动和运转,而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应景应时一类的"游击队"般演出,这不能不说是剧院舞台的一次革新。经过这几年风风火火、...

  • 标签: 大剧院 质朴性 舞台 演员的创造力 表演艺术 生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京剧票界》报上读到《“京剧进校园”南昌遇冷》一文,我颇有感触。南昌的冷遇是我们普及京剧教育的过程中遭遇到的一次失败,问题在于如何在逆境中将普及京剧的工作坚持下去,如何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进取。

  • 标签: 京剧教育 总结经验 南昌
  • 简介:中原古老的戏曲文化,灿烂辉煌,优美多姿,是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发展区域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绚丽多姿、内容丰富的中原戏曲文化。这些宝贵的戏曲文化艺术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河南是个戏曲省,剧种较多,如濮阳的弦戏,

  • 标签: 艺术资源 濮阳 戏曲文化 历史见证 文化传承
  • 简介:作为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积淀且人文底蕴深厚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西北大学的校园戏剧活动不仅素有传统,特色鲜明,有一定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能与时俱进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深化、拓展校园戏剧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戏剧和教育相结合的持续效应和科学发展。

  • 标签: 文化价值 小剧场 舞台 教学模式改革 戏剧活动 教育功能
  • 简介:2017年5月3日至8日,在距离中国武汉万里之遥的希腊哈基斯市,“哈尔基斯-武汉文化艺术节”专场杂技演出为1000多名哈尔基斯市市民和中国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武汉市市长万勇、哈尔基斯市市长克里斯托斯·帕古尼斯等嘉宾出席活动,观看了演出。

  • 标签: 武汉市 杂技 文化艺术节 舞台 欧洲 中国
  • 简介:匠之门———序魏明伦余秋雨我是直到80年代中后期开始,才关注我国当代的艺术实践的。这之前整整10年时间,都埋首于东、西方艺术文化史的钻研和著述之中。在30岁到40岁的年龄段上,居然可以不问世事、杜门谢客,完全是因为被一种无法割断的高华气韵所裹卷。我...

  • 标签: 魏明伦 艺术家 杂文 《潘金莲》 大匠 戏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