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我是一九八○年九月考入上海青艺滑稽剧团的。这之前,我在虹口区工人俱乐部和青年宫业余排演过三、四部滑稽戏。那时我认为滑稽戏是笑的艺术,只要演得噱,让观众笑得次数多就算成功了。因此,只要戏中有噱头可捞,我决不错过机会。比如,在我扮演主角钱美丽的《高价姑娘》这出滑稽戏中,钱美丽以前的男朋友和钱母有一段对话:钱母:你来做什么?男朋友:我来讨回手表、衣服。钱母:你已经送给她了,还好讨回吗?男朋友:她不谈了,我当然要讨回。钱母:那不给你呢?男朋友:就要跟我谈下去。钱母:这点东西就想谈下去?哼.

  • 标签: 工人俱乐部 给你 上海青 一九 专业剧团 对我说
  • 简介:清晨,刚刚上班,一朋友告诉我,京剧表演艺术家肃霜逝世了。这怎么会呢?我简直不能相信。因为还在几天前——3月1日,她还在昆明长春剧院观看了我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演出的《西湖遗恨》。怎么会猝然驾鹤而去呢?《西湖遗恨》是根据秦腔传统戏《游西湖》改编的。该剧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集中反映了冤死的鬼魂李慧娘对奸相贾似道的冲天大恨和对裴生的忠贞爱情,充分展现了秦腔戏高亢激越的情调和一些表演绝

  • 标签: 关肃霜 京剧表演艺术 裴生 李慧娘 告诉我 地方戏曲
  • 简介:在清官之内,“戏”和有关羽做为一个角色登场演出的其它剧目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乾隆年间和同治、光绪年间。有关关公戏的发展情况,在乾隆朝的皇宫里不仅表现为剧目丰富,而且,还表现在不同的剧种之中。

  • 标签: 剧目 剧种 演出 宫廷 皇宫 表现
  • 简介:近百年来我国京剧的基地一直是在北京,据我记忆所及,上海不曾有过什么专门培养京剧演员的科班,直至四十年代初,才由工商家许晓初出资,陈承荫、鸿宾具体负责主持,办起了上海戏剧学校。该校创立不久,“八·一三”事变便在沪爆发,使学校陷于困境。但在短短的几年中,他们还是培养出了一批行档齐全、成就很高的青年京剧演员,如正明、顾正秋、王正堃、王正屏、孙正阳、张正芬、黄正勤、张正娟等?拐绞だ?他们全体同学仍在一起演出,给上海和全国各地的京剧观众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解放后正明调离上海,与高百岁、高盛麟、李蔷华

  • 标签: 关正明 上海戏剧学校 京剧演员 顾正秋 高盛麟 孙正阳
  • 简介:在我国,自古至今戏剧与书画就有很深的渊源,人们把它们称作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的确,在我国既是戏剧家又是书画家的人比比皆是,如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就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梅兰芳先生学习书画艺术,并非只是因为个人的爱好,或是为了抒发情怀,而是为了借书画艺术之内涵,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舞台表演艺术,

  • 标签: 京剧 书画艺术 剧情 书画家 舞台表演艺术 梅兰芳
  • 简介:“说”、“关子”普遍应用于南戏的创作与演出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杂剧中也同样有此现象。南北地域相隔,但在说(或关子)的运用上却不谋而合。说之“”,被释作情节之“目”,在内涵上还有些距离。剧作家之所以将有关表演内容舍去,用一“说”替代,恰说明此类内容在不同剧作中皆有所表现,以至形成为伶人耳熟能详,举手即来的“通同俗套”、表演范式,每当演至此类情节,只要略作提示,即可心领神会。“吊场”在早期南戏中即已出现,“吊场”的运用,近似于“说”,亦是仅以戏剧术语作表演提示。至于“场”如何“吊”,填补何等内容,用什么样的表演连接上下情节,则全靠演员凭借舞台经验临时发挥。“吊场”与“说”,均为当时歌场的共同套路。演员看到提示,即知如何表演,用不着剧作家刻意安排。这是戏曲表演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主要标志。

  • 标签: 南戏 说关 吊场
  • 简介:拜读了李玉声、邬可晶、蒋锡武、钱锦康等先生发表在2007年11期和2008年3、4期《中国京剧》有关谈“法”的文章后,使笔者大长见识,获益匪浅,出于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亦出于求教,我不揣浅陋,也在此就“法”的问题,谈些管窥之见,舛误之处,请李、邬、蒋、钱诸位先生及方家指下.

  • 标签: 《中国京剧》 京剧艺术 蒋锡武
  • 简介:《中国京剧》刊登了几篇讨论“法”的文章,看了之后,很受启发。有一些想法,谈出来以请诸家指正。

  • 标签: 京剧 “五功五法” 艺术评论 中国
  • 简介:相轻乎,谩骂乎!中国历来有“文人相轻”之说,其实豁达一点的话,也无所谓。文人大多才思敏捷,观点不同于自己的,自然会数落几句,并非结怨。很多人可能仅仅是图一时嘴乐,事后即忘。近来读《约翰逊博士传》,感觉这老兄便是一个没多少心机的人,脑子极快,说话也无所顾忌。倒是有好事者鲍斯威尔先生常常躲在一边,飞快地记录他的话语,才有这本大部头的传记得以传世。约翰逊还是幸运的,像歌德一佯,崇拜者的虔诚多少也是个安慰。

  • 标签: 笔记 歌剧 “文人相轻” 鲍斯威尔 约翰逊 传记
  • 简介:2009年一部话剧《杜拉拉》,掀起了职场小说的产业风暴。借助小说的超高人气,明星效应的衬托,强强联手使得电影、话剧票房节节攀高。

  • 标签: 话剧 2009年 产业风暴 明星效应 杜拉拉 小说
  • 简介:京剧《玉门》为小生唱工戏。据《燕尘菊影录》记载,龙德云、姜妙香、张宝昆等均工此戏。剧情叙述东汉班超出使鄯善。开始国王对他很客气。可不久,匈奴使者(剧中改为匈奴王)也到鄯善活动,鄯善王首鼠两端。班超警觉,怕他倒向匈奴,自己不但难以完成使命,并可能危及生命。

  • 标签: 玉门关 京剧 词赏析 归一 姜妙香 鄯善
  • 简介:高甲传统戏《审陈三》是我团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保留剧目之一。从17岁起,我就一直担任该团黄娘这一主要角色。十几年中,从继承到创新,对如何演好这个颇有典型性的人物略有点滴体会。黄娘在舞台上的形象,前辈们历来以闺门旦的行当及表演程式,规范的形体动作和严谨的

  • 标签: 高甲戏 表演程式 女扮男装 人物形象 剧种 传统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虹霓>的討論日益深入,对我启发很大。读了同志們的文章,联想到传統剧目整理工作上的两个問题,提出来就教于高明。一、实事求是地估价传統剧目在传统剧目中,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甚至一点不用改动的好戏是不多的;或者全部是糟粕,完全没有整理、修改价值的坏戏也占少数。为数最多的是精华与槽粕掺杂的戏,不仅数量很大,而且除了思想内容的問題外,往往在糟粕部分还夹着表演上的艺术精华,这对整理传統工作又增加了一层复杂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决定和剧作者思想的局限,戏的内容带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意識是在所难免的。应該根据具体分析,视其情节輕重,分别提出不同

  • 标签: 虹霓关 艺术精华 方氏 周信芳 宇宙锋 艺术规律
  • 简介:<正>一九八六年,我在《戏剧艺术》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当时在学术界争论已久的戏剧起源的问题,其实质是如何确定戏剧性质的问题。既然戏剧是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而区别于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是作为一种有具体故事情节的表演而区别于舞蹈、歌唱和杂技的,是作为一种以角色身份(不是以演员身份)进行的故事表演而区别于曲艺的,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体裁比较中抽象出属于戏剧一面的共同因素,由此把戏剧定义为:以角色身份表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显然,这种舞台艺术同舞蹈、歌唱一样,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 标签: 戏剧形式 中国戏剧史 戏剧艺术 黄帝族 戏剧性 文化人
  • 简介:第三幕第三场【如画般美丽的风景,前面是一家农舍,勾画出一座老式庄园的遗迹。一个大马棚,里面有装满草的拖车。马棚的对面是一个休闲的小木屋,或者说是一座茅草小凉亭,在一片树林中。围绕着打谷场的是一道简易的篱笆,后面是一座桥。它的左边是一扇门,右边是准备摆放早餐的一张桌子。

  • 标签: 歌剧 音乐艺术 剧本 《米兰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