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回顾以往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黄梅戏剧目,不管是小戏抑或是大戏,传统戏或是移植戏,皆带有一股浓郁的女性阴柔的气息。这是因为黄梅戏的诞生是在皖江区域,这一切的形成都是由吴楚的风土人情、文化基质所造就的,鲜少见到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戏”出现在舞台和观众的面前。

  • 标签: 徐锡麟 人心 风土人情 阳刚之气 黄梅戏 传统戏
  • 简介:<正>一“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足见衣冠服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远古的“食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的茹毛饮血的年代,到发明衣冠服饰,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衣冠服饰的发展历史,作为一种次文化的表现形态,它与人类的进化行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衣冠服饰的敷演、变化、发展和沿革中,可以清晰地折射出历代的生产方法、阶级关系、礼仪习俗、文物制度等的全部概貌,从中呈现出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从古代有绘画为凭、有文字可查的文明史开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社会变迁,时代更替,在这漫漫的悠长岁月中,我国的历代腰饰,不断地相承、发展、创新,其款式样品、形制特色是极为丰富、绚烂而多样的。研究它,不但可以发掘我国古代服

  • 标签: 民族服饰 古代服饰 礼仪习俗 敦煌壁画 衣冠 发展历史
  • 简介:作为作曲家,刘津当年以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征服了无数听众的心,如今,作为国家级剧院——中央歌剧院的院长,他又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刘津院长是个做事低调的人,在我的多次约请下,他才答应了我的采访。

  • 标签: 中央歌剧院 刘锡津 人物访谈 歌剧工作者 演出队伍 管理体制
  • 简介:一本期盼已久的好书读蒋武先生的《京剧精神南湖秋蒋武先生近年来活跃于戏曲理论界,所著之文章新颖独到、言辞恳切,是一位做事认真、头脑敏锐又颇富思辨的学者。他主编的《艺坛》杂志在学术界口碑甚佳,很有影响。今天看到他的专著《京剧精神》出版实在令人高兴。在...

  • 标签: 京剧 “后发展”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激进主义 古典艺术精神 现代艺术
  • 简介:主要演员徐麟——熊辰龙恩铭——余登云王淑德——王琴冯煦——崔克勇夫人——白红顾松——刘东胜陈伯平——潘文庆马宗汉——檀春芳徐麟(1873-1907),字伯荪,别号光汉子。浙江绍兴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好论国事,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

  • 标签: 安庆市黄梅戏 戏徐锡麟 新编黄梅
  • 简介:《徐麟》(1873-1907),字泊荪,别号光汉子,浙江绍兴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

  • 标签: 徐锡麟 黄梅戏 安庆市 浙江绍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人说可以把人生看成一个受各种“权力意愿”支配着的“话语运动”,它们的内在“声明”借音响以实现则成音乐,借色彩以实现则成绘画,借文字以实现则成文学.而包含音乐、绘画、文学等诸多因素的戏剧小品,则是一种智慧的文体,又是一种最为自然亲切灵活的形

  • 标签: 自然亲切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八大山人 万物之灵 郑板桥
  • 简介:一、理论批评的种种弊端正确的,科学的文艺批评对创作有益,起到推动作用。反之,不正确不科学的批评则有害。创作与批评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创作与批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批评还应该贵真实,贵无私,不循情。可是……有如此情形:对于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你提不出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好象就

  • 标签: 理论批评 《山鬼》 批评意见 白蛇前传 洪异 姚华
  • 简介:<正>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通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演员等许多同志的创造性劳动,在国内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给老舍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在《茶馆》的演出中,总的说来,他们是忠于老舍的作品

  • 标签: 茶馆 结尾 老舍 观众 北京人艺 时代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要搞精品工程,首先要抓好创作,这里我就如何抓戏剧创作谈点看法:一、强调戏剧性;二、科学把握导向性;、尊重剧作家权益。

  • 标签: 戏剧创作 剧作家 戏剧性 导向性 权益
  • 简介:第一幕地方城市一世家,萩家的起居室。这是一栋老式的住房,只在室内做了一些改装而成为如今的式样。起居室内原来是榻榻米,现在改镶上了木板。有一组沙发和有民间工艺风格的椅子数把。

  • 标签: 地方城市 民间工艺 室内
  • 简介:所谓国展.就是倾全国书法之力(自愿参与此项活动的全国书法家、书法作者)而进行的全国性展览活动。由于举办单位的地位.使国展这一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非其他类型书法展览可以比拟。

  • 标签: 书法家 展览活动 书法展览 影响力 参与者
  • 简介:川剧进京谈刘玉来一百多年来,川剧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技艺和大量的剧目,其杰出演员和剧作者亦是层出不穷,在华夏文化中为世人所瞩目,川剧同四川辣子一样味厚无穷,大名鼎鼎。平心而论川剧的造诣,有些地方竟超越京剧。这就不难想象许多京剧大师曾西...

  • 标签: 川剧艺术 京剧大师 川辣子 民间小戏 陈书舫 杨淑英
  • 简介:时间:脱贫攻坚的日子里。地点:太行山深处英村。人物:刘向英——女,30岁,县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常二宝——男,54岁,乡包片党委副书记。程守仁——男,66岁,英村党支部书记。程老师——男,80多岁,英村退休老教师。肖艳红——女,44岁,英村村民,贫困户。马大姐——女,50多岁,英村妇女主任。赵婶——女,70多岁,英村村民,贫困户。程小军——男,26岁,马大姐儿子,退伍军人。

  • 标签: 村纪事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音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在戏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中,化妆艺术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手段之一。根据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等特点,使用化妆材料,塑造不同形象(主要是面部)。话剧、电影、电视等的人物化妆,因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体验派)的影响,大都要求接近生活,强调真实性。我国传统戏曲的人物化妆,因属于梅兰芳演剧体系,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艺术上的夸张、美化,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化妆方式,如净行大都勾画脸谱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化妆也不断吸收话剧甚至影视化妆方法与技巧,尤其是现代戏曲,更相对注重生活化与真实性,不再使用“脸谱化”的化妆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