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地理学、传播学为理论支点,以“中原文化对敦煌艺术的影响”为切入点,试图以早期(主要是北魏和西魏时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为中原风格的代表,向敦煌(主要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涟漪渗透现象作为具体实例,从图象学视角考量中国飞天艺术的身体语言之间的发散与兼融,进而分析中国石窟艺术(飞天艺术)的总体风格及平均审美趣味。

  • 标签: 文化圈 四大石窟 解构身体语言 整合审美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稽考、逻辑推理及考古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坐、立部伎”的产生时期这一存疑提出了新的观点。

  • 标签: 立部伎 唐代 隋代 新论
  • 简介:近承澳门舞蹈协会之邀,嘱写有关广东、澳门两舞蹈交流的文章。抚今追昔,我既参与了两半个世纪舞蹈交流的往迹,亦见证了澳门事业长足发展的过程,故欣然应允把任务接了下来。澳门与广东本是一家人。早在16世纪,澳门尚是未开发的荒岛,隶属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管辖。1535年(明嘉靖14年),葡人涉足澳门。1553年,葡人通过贿赂当时的广东地方官员而取得商船泊口、入据澳门之便,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葡人效法英国以武力夺取香港之举,驱逐清朝驻澳门官员和海关人员,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尔后,

  • 标签: 澳门 嘉靖 鸦片战争 荒岛 舞蹈 清朝
  • 简介:奇纳·费尔南德斯(CianeFernandes)曾以《重复与变化的美学》为题来揭示鲍希舞蹈剧场的美学特征,无疑是十分中肯的。显然,皮娜·鲍希直露她对“重复”的偏爱。从《春之祭》到《蓝胡子》、《穆勒咖啡屋》,这种编舞技法被用到了极致。人遇恐惧,身体一次次抽搐,让人感到精疲力竭……人间憎恨,一次次握手拥抱,一次次倒地又一次次站起,让人感到虚伪至极……

  • 标签: 跳舞 美学特征 《春之祭》 “重复” 编舞技法 复与变
  • 简介:大型晚会的策划与创意,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思维的运动,它是一种高思维的产物,是集智慧于一体的结晶。因此,它对于我们参与策划和创意的人的要求也应当是很高的。晚会的创意是对艺术的独到追求,是新的探索,是艺术观念的形象展示,是标新立异,是新发现。它可能是全新视角,可能是新方法的使用,可能是传统方式的新组合,新阐释。创意就是创新、创造与发明,创意就是智慧。在艺术走向市场,大型晚会也不能不面对票房这一现实的时候,一个有创意的点子就意味着带来可观的收益。

  • 标签: 创意 大型晚会 创作 策划 创意
  • 简介: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如果从20世纪初裕容龄算起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即使从吴晓邦以公共文化形式将现代舞带入中国的1931年算起,中国现代舞也已有80年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现当代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现代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在状态只能用不绝如缕来描述。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台湾地区现代化改革、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速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陆现代化建设全面进行的历史背景中大大改变,现代舞也因此在中国成为表达人们的现代经验、反思文化和舞蹈传统、构建人们现代审美经验的重要艺术形式。但大陆、台湾、香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也决定了现代舞在这三个地区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考察两岸三现代舞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文化特点。

  • 标签: 台湾现代舞 香港现代舞 大陆现代舞 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