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晚明是中国古典戏曲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里,剧坛上出现了一大批戏曲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戏曲作品。因作家水平不一,作品良莠不齐。品优辨劣,时势之必然。孙如法提出'衡曲十法':'凡南剧,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孙氏十法,要求过高。如以'十法'衡剧,没有几个剧本能入选。吕天成说:'十得六者,便为玑璧;十得四五者,亦称翘楚。'沈畝的《南九宫十三

  • 标签: 佳品曲 曲理论 浅探
  • 简介:彪佳(1602-1645),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自号寓山居士,绍兴山阴人,明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彪佳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承业是明代著名藏书家,所建澹生堂收藏杂剧、传奇多种,他的长兄麟佳、三兄骏佳、从兄豸佳都是戏曲家。彪佳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浓郁戏曲氛围的家庭,培养了他对戏曲浓厚的兴趣。他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共收录戏曲作品708种,是明代最为浩繁的戏曲文学批评专著。

  • 标签: 祁彪佳 戏曲家 《远山堂曲品》 《远山堂剧品》 戏曲作家 晚明
  • 简介:彪佳《远山堂曲品》乃据吕天成《曲品》扩展而成,不仅在收录传奇的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吕天成《曲品》,“新旧诸本,盖倍是而过之”,而且纠正了吕天成《曲品》“后词华而先音律”的偏颇,提出了“赏音律而兼收词华”的曲学主张①,在明代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存《远山堂曲品》虽然只是残稿,但仍然包含了400余部传奇作品,是我们认识明代曲学和戏曲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 标签: 堂曲品 彪佳远山 成书时间
  • 简介:太秧歌是产生在山西省的祁县、太谷,流行于晋中盆地的地方小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由于文化传统、语言、民间音乐及人民性格的不同,产生了很多韵味独特的秧歌曲调,深受音乐工作者的珍视。它在旋律、调式、结构、音阶、衬词、衬腔、打击乐等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对它的“小三度句尾色彩性呼应”调式进行分析研究。在我国的民族调式中常常以曲调的煞声为调式主音。太秧歌中的“小三度句尾色彩性呼

  • 标签: 色彩性 祁太秧歌 羽调式 色彩音 商调式 清商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