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艺术创作需要理性的指引,同时也要靠直觉的无意识,对于美感而言,这种创作的直觉来自于和人身体自然性相关的冲动,即一种生理表达或生理意志。音乐的美就是这种冲动或者说这种生理意志获得对象化的结果,本文将从对一部新世纪音乐作品的分析入手,来探讨音乐美感的客观标准,探讨"听觉快意"的美学设计,本文认为这种设计依赖于存在广泛美感共识中的几种心理要求:即期待与释放的满足感;松弛与紧张的张力感;丰富与有节律的秩序感;饱和后的新需求感;对比感;动态感和形象感等。

  • 标签: 音乐的美 直觉 自然性 客观标准
  • 简介:积极客观听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客观倾听,是一种音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是大提琴演奏的听觉发展过程中紧密相联、不可割裂的两个阶段,在演奏实践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强调在训练和演奏中运用内心听觉的能力和培养客观倾听能力的重要,对这种能力的发展者了实践基础上的分析,对其改善的途径进行了尝试的讨论。

  • 标签: 大提琴演奏 积极客观听觉 内心听觉 客观倾听
  • 简介:德国考古研究所东方部与布兰肯堡(哈尔茨)于1998年5月在克罗斯特米歇尔斯泰因联合举办了主题为“金属时代的考古学”的音乐考古学学科国际研讨会,本文是大会的宣读论文之一。文章指出,古以色列/巴勒斯坦音乐活动的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即《圣经·旧约金书》和《塔木德经·密西拿》有关盛大音乐活动的记载是经过渲染、夸大的,有时甚至是虚构的,这是美化历史从而强化当时神权统治的需要。

  • 标签: 古以色列 巴勒斯坦 音乐史 圣经·旧约全书 塔木德经·密西拿 音乐考古
  • 简介: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运用了大量信阳本体民歌,这些民歌在不同场合中出现,有的构成电影故事发展的主线索之一.承担着直接叙事功能,有的配合电影节奏、丰富电影音乐内涵,构成地域音乐的客观表征,有的在不同情节、不同的画面变化出现,展示导演不同寓意的同时,引领着观众展开联想,形成主观投射。

  • 标签: 信阳本体民歌 直接叙事 客观表征 主观投射
  • 简介:中国音乐考古学>是王子初先生一部力作.该著作填补了音乐考古领域中系统理论的不足.它对音乐考古内容分期、分类进行论述,论证采取了宏观与微观并存的手法,既跳出音乐本体,将其融入到社会历史背景中,不仅是对中国音乐考古现状的归纳与分析,更是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总结与概括.

  • 标签: 《中国音乐考古学》 王子初 音乐考古
  • 简介:中国古代音乐史建立在音乐和历史这两大学科之上,属于音乐和历史的交叉学科。了解我国历史学领域的学术思想,借鉴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对我们而言是很有必要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界提出了"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说和"二重证据法",引起了学术争论。这场史学界的交锋给今天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带来哪些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史 疑古思潮 二重证据法
  • 简介:作为一名作曲者,自然少不了和歌词打交道,歌词的创作我也偶有涉猎。我见过很多书面看起来相当完美、文字功底也相当扎实的歌词,读起来非常唯美,但是因为过多的使用了一些拗口的文学用词和一些生僻的字,导致听歌的时候,如果不对照歌词,根本不知道是在唱什么,这样的歌就很难流行和传唱。我曾经写过一句词"大鼓擂沸长江水",书面看文字一点没有问题,而且看着万分激动,热血沸腾!

  • 标签: 文学性 歌词 音乐性 随笔 文字功底 词的创作
  • 简介:大学音乐教学不仅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髙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知识体系。综合大学主要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其在教学模式方面与专业的音乐院校存在较大的区别。将创新理念融合进综合大学音乐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大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大学的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要,并将其创新理念实标渗透进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

  • 标签: 音乐教学模式 综合性大学 创新性研究 创新理念 审美素养 知识体系
  • 简介:<正>传统曲式学以“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的层层递进作为乐段的结构原则,所以乐段的类别除了由两乐句、三乐句、四乐句或乐句群组成的乐段,就是单乐句或不分乐句的乐段。其实,古典派和浪漫派作曲家笔下的乐段,还有另一种常为音乐学者所忽视的重要结构原则,即由一个比较简短的主题核心发展成为乐段。例如贝多芬第一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例1):

  • 标签: 主题 复乐段 钢琴奏鸣曲 核心 结构原则 贝多芬
  • 简介:民间音乐的任何一种地域特色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外域”音乐相联系、相对立而存在,是“一与多”之关系的存在。地域关系的复杂,决定着“特色”的相对、不确定性(即模糊),因而决定了我们对于“特色”的认识之相对地清晰,绝对地模糊。

  • 标签: 音乐风格 模糊性
  • 简介:试论音乐审美教育的阶段与长期蒋锐林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有什么规律?可否将它分为几个阶段?我们可否根据音乐教育的阶段和长期来调整布局和改进教学法?笔者试着从这一方面作一些粗浅的研究。一音乐审美教育及其目的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音乐教育中,通...

  • 标签: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 阶段性 艺术教育 儿童 运动觉
  • 简介:“功能”与“色彩”是歌曲创作中两个常用的术语。功能即主流、规律;色彩即临时、装饰。在歌曲旋律写作中,如果只体现功能,那么旋律发展一定是逻辑强,功能特点明显的,但可能会缺少曲趣;如果只体现色彩,那曲调一定是不落俗套,出人意料的,但可能会章法混乱。有经验的作曲者总恰到好处地把握好这两者关系,使旋律总体能体现出某种功能的特点、局部却体现出规律以外的色彩

  • 标签: 色彩性 歌曲创作 旋律写作 功能性 旋律发展 逻辑性
  • 简介:本文就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问题作了探析,通过选用各科教材与之产生横向联系,使视唱教学具有辅助及实用,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以后承担教学任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常规计划 应变计划 同步练习 预练 随练 要素
  • 简介:根据以往民族学的认定,湘桂粤交界和大瑶山地区或是相隔遥远不同居地的瑶族可能同属一个集团,或分属不同集团;而同居一地者却可能被认为分属不同集团。本文对其各自所唱的同一民歌音调所做的归纳和举证,可为瑶族中同一集团构成甚或不同集团构成提供其文化认同的音乐依据。文中有关居住地相距遥远、已被认定分属瑶族不同集团但其音乐在本文却被证明保留有相同的古老成分者,尤其可以提供作为民族学等其它相关学科对瑶族不同集团(支系)今后重新审视和认定其成分划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湘桂粤交界 大瑶山 民族集团 曲调家族 族性 瑶歌
  • 简介:<正>遥远么?近百年来中西音乐交流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与纠缠仍在耳畔。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一个纯粹抽象的中华民族。我们可观察的实际上是一个由多民族、多中心、多支点形成的多源交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因此,评价什么是“中国的”音乐作品或作品体现了“民族”与否,其标准显然带有抽象与虚拟。其内容可视不同的“时空背景”而变换。比如通过“救亡”与“斗争”的

  • 标签: 民族性 近百年 虚拟性 中华民族 中西音乐交流 文化人类学
  • 简介:在中华民歌海洋里,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构造、语素表达、个性抒写、形象塑造,反映陕北地域文化发展和新时代建设的艺术表现力,使得其卓然而立,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肯定和喜爱。陕北民歌有如此大影响力,除了内在的民歌魅力(包括词曲的流畅直白,音乐节奏的轻重徐缓,落音着重于降音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陕北地域文化的渗透和延伸。

  • 标签: 陕北民歌 歌唱性 地域文化 艺术表现力 艺术构造 形象塑造
  • 简介:近两年来,笔者曾在中学做了一些实践教学,在认真研究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时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采取了以贯彻鼓励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音乐课的积极性,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体会。一、期待鼓励期待鼓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抱以期待成功的态度。当一个学生在被指令进行听辨某一音程关系、或是视唱某一条旋律时,他可能因害怕听、

  • 标签: 教学尝试 教学原则 听辨 中学音乐教学 学习活动 教学效果
  • 简介:<正>战后的最初几年,在欧洲大陆,人们很难弄到威伯恩的乐谱和听到他作品的音响。按理说,人们对他的作品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但他的知名度却急剧上升,几乎一夜之间便成为年青一代作曲家狂热崇拜的偶像。“他的名字富有传奇色彩,他的作品被视为完美无瑕的瑰宝”。这种怪现象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战前曾师从过威伯恩的莱博维茨,和当时已进入中年并在年青一代中具有领袖地

  • 标签: 威伯恩 作曲家 作品 继承性 乐谱 欧洲大陆
  • 简介:研究学习是集中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研究学习的教学优势分析;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试图将研究学习引入到高师音乐教育之中,使之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课程与教学运行的重要理念。

  • 标签: 高师音乐教育 研究性学习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