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音乐最发达的时期,也是诗歌最兴盛的时期。唐代诗人作诗,既讲究韵律的响亮和格调的规范,又注重文字的冼练和形象的鲜明。当时

  • 标签: 王之涣 采莲曲 清新活泼 杯酌 陌刀 三杯酒
  • 简介:肖邦生于1810年2月22日傍晚。当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祝福音乐。也许,这音乐预示着他事业上的成功。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1787年,父亲来到波兰,与朋友合伙做烟草生

  • 标签: 肖邦 钢琴诗人 音乐 乔治·桑 父亲 波兰舞曲
  • 简介: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 标签: 舒曼 音乐诗 声乐套曲 音乐评论家 艺术倾向 德国作曲家
  • 简介:在我欣赏的当代词家辞典里:乔羽、晓光、金波、张名河、郑南、王健……和他们一样,李幼容的光芒毫不逊色。

  • 标签: 诗人 音乐 素描
  • 简介:作品第27号Op.27共有两首,1835年(一说为1833年至1836年间)作于巴黎。1832年肖邦经雷兹威尔亲王引见,结识了巴黎的一些王公贵族,享受他们的资助,担当他们夫人及孩子们的钢琴教师。他经常出入贵族的沙龙,并为他们即兴演奏。肖邦称这是“讲一些短小的音乐故事”。在他的贵族朋友中当时任奥地利驻巴黎大使的阿拍尼伯爵。1836年5月,正值这部作品出版,便将它题献给阿伯尼伯爵的夫人。第7首Op.27No.1升c小调“噢,我的祖国!”(1)肖邦居住在巴黎期间,每逢想起祖国人民仍在沙俄的铁蹄之下,心灵上的创伤就会像乌云一样迅猛聚集起来。正是处在这种心境里,他写了这首具有沁人肺腑的抒情性、强

  • 标签: 波兰 钢琴家 肖邦 音乐作品欣赏 夜曲
  • 简介:诗人倾心于沉默,但它必须借助语言。”──帕斯19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费尔德伽hnField1782-1837)可能是受到英国天主教会中夜祷的启发,创作了一种表现静夜沉思的抒情钢琴曲,并将这种体裁称为“夜曲”。他一生为钢琴演奏创作有20首夜曲。其中大部分是由右手弹奏甜美、如歌的旋律,左手以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提供节奏与和声背景。他的夜曲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充满诗意。其中最成功的一首(降B大调)曾经是人鲁宾斯坦演奏的曲目。但是,他的夜曲在内容上仅仅局限于明朗、抒情的狭小范围,并多少带有多愁善感的沙龙情调。费尔德精致、典雅的夜曲和其他钢琴作品曾经影响了许多19世纪的作曲家。肖邦当然也不例外。年轻的肖邦十分赞赏费尔德作品中清澈、透明的风格及其演奏时柔美的触键与高超的技巧,肖邦的第一首夜曲(Op刀)就是模仿费尔德的夜曲风格而创作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肖邦那种与生俱来的忧郁。敏感、典雅、羞怯的气质在夜曲这种形式中充分得到体现。同时,由于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失去祖国。远离家乡的痛苦与孤寂,使肖邦赋予夜曲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戏剧性和高雅的诗意。在他的夜曲里不仅有对大自然夜景的描绘,也有细腻的心理刻画:静夜...

  • 标签: 肖邦夜曲 诗人肖邦 钢琴诗人
  • 简介:我们的时代已是你们的时代。你们的时代不再是我们的时代。——罗伯特·舒曼他选择了一种困难的表达,阻止你过于容易地接近。他选择做一枝峭壁上的鲜花。这既是有意,也是本能。他懂得成为一名高贵音乐家的所有秘密,他的灵感却是天赐,和他那善感如芦苇的心灵不可剥离。

  • 标签: 罗伯特 舒曼 诗人 音乐家
  • 简介: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放在田纳西的山顶。凌乱的荒野围向山峰。荒野向坛子涌起,匍匐在四周,不再荒凉。——史蒂文斯人生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愿望,但不因愿望的渺小,就表示可以轻易达成。譬如我,年近五十,壮志、锐气消磨殆尽,不

  • 标签: 唐老鸭 理论与实际 史蒂文斯 田纳 歌剧 客厅
  • 简介:舒曼是德国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被赞誉为"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诗人"。他的作品继承了舒伯特的优秀传统,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创作技法。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不论在歌词、旋律还是钢琴伴奏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诗人之恋》通过频繁运用大小调转换、离调、和弦外音等,并结合钢琴的伴奏,委婉、曲折地表现出作品的故事情节、丰富内涵、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等。本文通过对《诗人之恋》的仔细研究,探讨了其艺术特点及演唱处理,以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 标签: 舒曼 诗人之恋 旋律 节奏 情感 钢琴伴奏
  • 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泰戈尔是著名的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他的《飞鸟集》极为熟悉。但很少人知道他其实还是一个音乐家,

  • 标签: 飞鸟集 眼中沙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获得者 吉檀迦利 宾德
  • 简介:1831年秋,肖邦来到巴黎,并较快地结识了一批艺术界的朋友,其中就有费迪南·希勒、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罗伯特·舒曼这样的德国大音乐家和海涅这样的大诗人。他们尊崇肖邦的天才,赞赏他的钢琴技艺,热爱他的为人,并传扬他的作品。

  • 标签: 音乐家 肖邦 海涅 诗人 德国 门德尔松
  • 简介:"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浩气凛然的歌声从八一南昌起义枪声响起之后不久,便一直伴随着我们人民军队的雄健步伐,风采昂扬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漫历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社会主义建设越过十年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支雄壮豪迈、气势磅礴的歌曲,一直是我军辉煌业绩的有力见证。

  • 标签: 公木 八路军 军歌 新时期 创作过程 解放战争
  • 简介:舒曼在十九世纪德国音乐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艺术歌曲是这一时期最受赞赏的歌曲精品。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诗意的想象和巧妙地音乐构思,运用人声和琴韵,细腻表达如同日记般精简而富有特性的音乐语言,这是舒伯特之后声乐套曲创作的不朽之作。

  • 标签: 舒曼 套曲 作品分析 梦想与幻想
  • 简介:歌剧是集音乐与戏剧,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中音乐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声乐的不同声种、声部和音色及不同的演唱方式来呈现的。在演唱方式中,最具音乐性、艺术性和技巧性的唱段类型就是以独唱形式呈现的咏叹调。著名的歌剧作曲大师威尔第,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对于不同的声种(声部)或音色,都有精彩的咏叹调唱段。在这些著名的咏叹调中,威尔第对声乐的演唱提出了更高、更全面、近乎于完美而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和技巧。由于女高音这一声种(声部)或音色,具有超强的表现力和高超的技术含量,引起了威尔第的更大的注意,并在演唱技巧方面予以着力的刻画。歌剧《游吟诗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女高音莱奥诺拉这一角色在音乐中的咏叹调部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唱段。本文就是把这一主要人物在音乐中的主要咏叹调作为研究对象,在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和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美声唱法中的女高音,在浪漫主义歌剧中演唱咏叹调的规律与特点,以求达到更为深入性、细节性和学术性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声乐演唱艺术 威尔第 歌剧 咏叹调
  • 简介:国际钢琴比赛曲目的各种制度樊:这也牵涉到参赛者如何选择曲目的问题,每项钢琴比赛的曲目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十分广泛,有的却好像还当做是音乐院校的考试一样.此外,像范·克莱本与巴考尔等大赛近年采用开放自选的方式,似乎也已形成一种风尚.

  • 标签: 英国 乐评家 布莱斯·莫里森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艺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