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上一期,我们向大家介绍了钢琴选购的一些常识。但是,是不是将一台好钢琴选进家门就万事大吉了呢?其实不是的。钢琴虽然是"乐器之王",但却很娇贵,需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

  • 标签: 钢琴 乐器 保养
  • 简介:要想拥有一件得心应手的好乐器,除了精心挑选外,更重要的在于保养。乐器的保养除因制作材料不同而异外,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 标签: 乐器保养 湿度 清洁方法 电子乐器
  • 简介:中国近现代诸多音乐体裁中,歌曲是对普通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乃至整个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结构影响最大的一类样式。本文选择“文革”中后期具有较高历史和审美价值的代表性歌曲进行分析研究,从几个方面探寻优秀歌曲的审美表达和形态特征。

  • 标签: “文革”中后期 歌曲 创作分析
  • 简介:平阳木版雕印戏曲拂尘纸年画中,有一些从各种迹象看应是制作于清代后期的雕版,现将笔者所见到的年画考释如下。

  • 标签: 清代后期 年画 考释 拂尘 戏曲 平阳
  • 简介:明中叶后,宫廷与上层禁戏诏谕、律令相对减少,而文人士大夫参议、家训官箴、功过格等社会舆论禁忌增多。导因于官方戏曲教化论影响,禁戏的言论将戏曲传演看做一切罪恶的渊薮,看做风俗奢靡、道德堕落的罪魁祸首。随着明代后期士宦蓄养家乐家班风气兴起,

  • 标签: 明代后期 地方性 戏曲演出 万历 功过格 社会舆论
  • 简介:在1930年代,中国先后兴起了两波文化思潮运动:“中国科学化”运动(1932年始)、“中国本位文化”运动(1935年始),运动的影响延及至1940年代。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此相照的反应是产生了两篇重要的音乐评论:陈觉玄的《中国音乐科学化》(1942年)和张沅吉的《中国本位音乐》(1937年)。本文基于这两篇乐论,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并以“位”与“化”为学术范畴,利用“互文性”的学术原理,讨论了两篇乐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阐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目的与手段之时代特征。

  • 标签: 中国音乐 近代 本位 科学化 互文性
  • 简介:钢琴和其他乐器一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精心维护保养.一架养护得当的钢琴,使用50年以上是很平常的事.现今钢琴在大中城市普及率很高,但由于人们缺乏对钢琴维护保养知识的了解,导致部分钢琴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如此下去必然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我根据多年维护保养钢琴的点滴经验,总结整理成文,介绍给大家.

  • 标签: 钢琴 使用 维护 乐器 环境温度 湿度
  • 简介:《荆钗记》,《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作《王十朋荆钗记》。《荆钗记》宋元旧本已佚,明刊本以影钞明嘉靖姑苏叶氏刻本《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简称“影钞本”)较为接近原貌,又有明万历间金陵世德堂刻本《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标注节义荆钗记》(简称“世德堂本”),其“夹白繁多、曲白混唱、插入北曲,应是余姚腔改本”①,汲古阁《六十种曲》本《绣刻荆钗记定本》(简称“《六十种曲》本”)等明刊本则离元本较远。

  • 标签: 青阳腔 考论 《南词叙录》 明刊本 王十朋 简称
  • 简介:<正>一"旧剧"的两种含义20世纪以来,戏剧界对"旧剧"指称因主体和场合的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与话剧相对的中国传统形式的戏曲(以京剧为主的中国戏曲),一是与只知求新求奇,丧失戏曲精神的低俗戏曲相对的"真正老剧"。

  • 标签: 北平半月剧刊 江湖奇侠传 张厚载 钱玄同 立言画刊 卷第
  • 简介: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一月,清高宗谕令扬州两淮盐政伊龄阿(?-1795)、苏州织造全德(1732—1802)对两地的戏剧曲本进行专门审查,前后历时近两年,查勘剧曲达700种左右。有关此事,学界以往多集中考辨扬州词曲局的设局时间,较少考察两淮盐政、苏州织造及清高宗对于饬禁行动的真实态度。其实,考析清楚双方对此事的真实态度,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估饬禁剧曲事件对“花雅之争”的实际影响及其戏剧文化史的意义。

  • 标签: 乾隆帝 剧曲 戏曲 清高宗 文化史 盐政
  • 简介:宫廷宴飨即皇帝赐宴,概指以皇帝命令举办的由官员、使臣乃至平民参加伴有一定规模乐舞、百戏表演的宴会。据“两唐书”《本纪》、《乐志》以及《册府元龟》之《帝王部·宴享》记载,唐代中后期宴飨次数较前期明显减少;赐宴地点以及乐舞、百戏的表演场所由显德前殿、含章殿、百福殿、芳华殿、天成殿、相思殿、武德殿、观德殿等逐步固定为勤政楼、花萼楼、麟德殿、曲江等等;

  • 标签: 中后期 乐舞 唐代 表演 百戏 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