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虽然在浪漫主义时期,很多作曲家写过钢琴变奏,但是变奏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要创作体裁了。然而勃拉姆斯是个例外,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保守派,在创作体裁上更靠近古典主义作曲家,因此变奏在他的创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浪漫主义时期 钢琴变奏曲 勃拉姆斯 艺术 古典主义 作曲家
  • 简介:变奏是键盘音乐中历史最悠久的创作形式体裁之一,它的发展贯穿了键盘音乐的各个时期。除了以变奏为体裁的作品外,还有大量音乐作品是以变奏为整体框架或其中的一个部分来进行构思和创作的。变奏所特有的创作方式能极好地展现一个作曲家的创作才华,同时也能完整地体现他的音乐构思和写作风格。

  • 标签: 变奏曲 艺术 创作形式 键盘音乐 音乐作品 整体框架
  • 简介:现在城市里,人们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充沛的精力来抚育培养自己的独生子女。如果说升学、择业等优胜劣汰的严酷现实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原动力,那么“少而精”的感情与智力投资则提高了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期望值。而“六岁儿童的脑量已达到成脑量的90%”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望子成龙” 变奏曲 早期智力开发 独生子女 物质条件 智力投资
  • 简介:著名作曲家刘庄于1956年创作的钢琴独奏《变奏》一经发表,即受到广大专业。业余音乐学子们的热烈欢迎和由衷的喜爱。其主题取材于山东沂蒙山地区的民歌小调,清新、优美。自然、朴素。这首变奏包含主题段、八个变奏及结尾段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自由变奏手法进行创作,除结尾明显再现了主题段旋律外,所有变奏均对主题有较大突破。我们称这种突破为“性格变奏”。《变奏》从主题再现和调性布局方面上看,其曲式可以分为四组,三部性结构。第一组(呈示部):春天的气息(主题段、变奏一、二、三)主题段——早春,带着几分寒意。主题段是由贯穿发展的两大句构成的乐段,同时兼有起。承、转、和四乐句结构的特点,行板、中速。曲调朴实优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了春天的气息之中,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芳香。此段为歌唱性乐段,旋律优美,和声线条简明。弹奏要朴实,不必过多渲染;右手突出主旋律,音色要柔和;左手对位旋律要流畅,但不可喧宾夺主。变奏———春潮,一股暖意自心田涌出。有再现的二段式结构,非方整性,速度要与主题段基本保持一致,稍活跃。此段是主题段的延伸,它直接继承、巩固并拓展了主题意境。A段是由三层对位性旋律加五声性分解和弦构成的两大句结构,演奏时注意保持右手旋...

  • 标签: 刘庄变奏曲 变奏曲演奏 演奏释意
  • 简介:变奏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始于16、17世纪欧洲的一种器乐曲体裁。早期的键盘音乐家们对其组曲中的舞曲和歌曲的曲调感到不满足时,便想到添加一些装饰性的乐段和经过句以提高兴趣,这就是变奏的雏形。16世纪,西班牙和法国琉特琴曲中出现了变奏伴奏声部,即在歌唱声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 标签: 变奏曲 钢琴教学 蝴蝶 艺术构思 17世纪 16世纪
  • 简介:文章概括地剖析了这首钢琴变奏中三个乐章的写作特点,说明了作曲家安东·威伯恩认为研究变奏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通到音列技巧。因而,变奏式已是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并逐渐成为他创作的基本原则。

  • 标签: 对映点 镜射结构 倒影卡农 穿线法
  • 简介:<正>安东·威伯恩的《管弦乐变奏》(作品30)完成于1940年,前后写了一年左右。他在1941年写给维利·莱什的信中说:“我的乐队变奏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写成。当初我就耽心很难……可是想不到要化这么多功夫,我写了一个又一个星期,现在总算把它写得简单明瞭。”看来作曲家本人对于创作这首乐曲,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劳动,但却是比较满意的。

  • 标签: 作品 正主题 威伯恩 变奏曲 节奏 管弦乐
  • 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fidefieHandel),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哈勒,早年跟随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因为热衷于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汉堡,开始他的歌剧创作生涯,18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

  • 标签: 亨德尔 变奏曲 恰空 大调 民族歌剧 创作生涯
  • 简介:德国音乐家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为重要的音乐巨匠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上千首作品,其中有很大成就是集中在键盘音乐方面。巴赫的创作生涯一般而言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魏玛时期"(1708—1717)可说是巴赫臻于成熟的阶段;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托卡塔 卡农 塞巴斯蒂安 萨拉班德舞 赋格
  • 简介:变奏与赋格曲在马克斯·雷格尔全部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数量和分量.是其一生非常感兴趣并投入了极大精力的重要创作体裁。其中《巴赫主题变奏和赋格曲》以巴赫的康塔塔《基督升天记》中的主题为基础创作而成,使用了“动机变奏”原则,实现了复调意义上的动机变奏的全新形式:而在《贝多芬主题变奏和赋格曲》中,他将主题分解成一些小的片断,从中提取、衍生,使之成为变奏的发展资源;《莫扎特主题变奏和赋格曲》里的大多数变奏,则是在基本布局上增加一个或更多的声部而构成的。

  • 标签: 雷格尔 变奏曲 《巴赫主题变奏曲和赋格曲》 《贝多芬主题变奏曲和赋格曲》《莫扎特主题变奏曲和赋格曲》
  • 简介:<正>写完交响幻想曲《弗兰切斯卡》不久,柴可夫斯基很快就为大提琴和乐队创作了一首具有套曲形式特点的变奏(由罗可可风格的主题与8个变奏组成)。1876年12月15日他在给弟弟阿纳多里·伊里奇的信中曾写道:“现在在为大提琴独奏和乐队写变奏。”(《柴可夫斯基文献和书信来往》第Ⅵ集,95页)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罗可可主题变奏》(后均略称《罗可可》)的创作时间是

  • 标签: 柴可夫斯基 大提琴 变奏曲 主题 独奏 罗可可风格
  • 简介: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文化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世界音乐的贡献,除了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外,还发表了诸多音乐论文,并流传于世.他是19世纪欧洲音乐美学的先行者,从他以后,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作曲家相继展开了活跃的音乐批评活动,由此丰富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思想,因而舒曼的音乐思想既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又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某些见解,直至今天,对于我们而言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舒曼 《阿贝格变奏曲》 创作特色 浪漫主义 主题 调性
  • 简介:勋伯格的《乐队变奏》(Op.31),是勋伯格按照自己的十二音技法创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管弦乐作品。在作品中体现的十二音序列音乐配器基本原则不仅使十二音体系所强调的“音高平等”甚至是“音色平等”得以很好的体现,并且也赋予了作品音色多样化的乐队音乐特点[本文(上)刊登于《黄钟》2009年第三期上]。

  • 标签: 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 《乐队变奏曲》(Op.31) 十二音序列 “音高平等” “音色平等”
  • 简介:本文介绍巴赫《哥德堡变奏》的创作背景,从美学欣赏的角度着眼充分展示这部在音乐史上规模宏大、结构恢宏的伟大变奏,从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音乐巨匠以宗教方式感悟人生的各种体验后所创作出来的音乐和思想结晶。

  • 标签: 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 版本比较 创作特点
  • 简介:本文着重分析了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变奏手法的运用,在这首乐曲中巴托克不仅对民间音乐中的变奏特点加以提炼和创作性发展,还将它们融入到专业音乐创作的严谨结构中。

  • 标签: 巴托克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变奏 十二音 拱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