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高则诚《琵琶记》问世之后,数百年来,女主人公赵五娘在赢得广大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引发后人对她的不同看法。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曾举行一场《琵琶记》大讨论,大多数专家充分肯定高则诚对赵五娘形象的成功塑造,但也有专家提出赵五娘的孝是“愚孝”,歌颂了封建伦理道德。新时期以来,研究者对赵五娘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从人性论、女性主义等角度对赵五娘重新做出评估,或赞扬她是无私奉献的伟大女性,或嗟叹其因自我意识的缺失而造成个人悲剧。多种不同的见解促使笔者多年后重读原作,结果仍然被高则诚的笔触所感动,

  • 标签: 赵五娘 《琵琶记》 封建伦理道德 女性主义 高则诚 女主人公
  • 简介:据[西汉]刘向(公元前71-前6年)《新序·杂事篇》载:楚襄王问宋玉曰:“先生有遗行邪?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徵’,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是其曲弥高者,其和弥寡。……”

  • 标签: 对楚王问 采薇 引商刻羽 巴人 徐人歌 流徽
  • 简介:“三月不知肉味”一语出自于《论语·述而》,是孔子在齐国闻《韶》乐后的一句赞美之语。历代文人对“肉”一字,一般解释为可供食用的动物肌肉,泛指美食。而笔者认为:“三月不知肉味”中的“肉”则是指歌唱。

  • 标签: 孔子 《韶》 仁德
  • 简介:元夏庭芝《青楼集》中的“花旦”,不是王国维先生和孙楷第先生所说的“搽旦”,不是青木正儿所说的“妓女或妖妇”,也不是解玉峰先生所说的“以‘花子’作面饰的青年女子”,而是元杂剧中扮演女性鬼魂的脚色。“花旦杂剧”是表现女鬼和男人恋爱故事的题材类型,作为主脚的“花旦”当扮演女性鬼魂;“花旦”“以墨点破其面”的化妆方式来自于民俗中对待产亡者“以墨点面”的巫术形式,是女性鬼魂身份的标志;“以墨点破其面”的妆容带有恐怖和诡异的气质,也非常适合女性鬼魂的面部造型。

  • 标签: 花旦 女性鬼魂脚色 产亡者
  • 简介:艺术反映生活是一个朴素而真知的道理。生活现象是每一个人熟悉而又亲历的具体行为过程,其中,往往伴随着随之而生成的思想和观念,当这一现象被定格在艺术的框架之中时,随之显现的便是由此而生的艺术行为和艺术观念,这个定格过程便被视为艺术实践活动,由此生成的东西则又被视为艺术观念或思想。音乐美学观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既有的音乐美学观念却并不如此。它将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与音乐现象切分为没有必然联系的两种现象,将审美的无功利性视作唯一目的。当我们把审美作为目的的时候,所遵循的可能只是逻辑规律,它有可能完全符合逻辑的推理,但遗感的是,它不符合事实。

  • 标签: 生活现象 音乐现象 音乐观念 音乐美学 目的性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