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引言徐朔方,原名步奎,浙江东阳人,1923年12月10日生。1939年1月至1942年1月就读于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师范部,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师范学院中文系,因不满于中文系一位老师在讲解古文时照本宣科,于大学二年级始转到本校英语系学习,直到1947年毕业。毕业后在浙江省立温州中学教中学英语,1949年转到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任教,1954年春调入浙江师范学院任教,后来学校改组为杭州大学。1978年任杭州大学副教授,1981年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暂不退休教授”,1998年杭州大学与浙江大学合并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至今。

  • 标签: 徐朔方 索引 编年 论著 师范学院 浙江大学
  • 简介:<正>近年来,在我国的音乐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许多中、青年作曲家不再囿于固有的创作模式和规范,努力突破传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借鉴西方现代技法的同时、又对中国古老的音乐遗产重新进行审视与回顾,以便在创作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这在音乐理论、观念、技法上所带来的变革,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实际上表明中国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转折,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 标签: 突破传统 作品 中国音乐文化 音乐创作 数理逻辑 创作模式
  • 简介:四川目连传说与目连戏/王定欧/戏剧、戏曲研究,1996(1),83—90佛教与《目连救母》杂剧的诞生/(原刊失名)/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6(2),53—62目连戏中的舞蹈艺术/欧阳友徽//戏剧艺术,1996(2),43—53"花目连"剧目初探/文忆萱//艺海,1996(2),44—48

  • 标签: 目连戏 目连救母 论文索引 戏曲研究 戏剧艺术 民族艺术
  • 简介:黄帝祭祀的五个阶段和三大类型/宁国梁、王安稳//文化研究(华夏文化)、-1998,(1)、-18~19傩与熊祭/曹路生//戏剧艺术、-1998,(1)、-57~62中国古代巫傩活化石——南丰乡傩/季晓燕//文史知识、-1998,(1)、-39~42"致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学术研讨会"的贺信/钟敬文//随

  • 标签: 文化研究 民族艺术 民俗研究 仪式剧 戏剧艺术 社科版
  •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问题语式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从"是什么"到"如何是"的转向."在场"、"前提后"、"理解"向"不在场"、"前提前"、"前理解"的转向都是在此基础上分延出来的.这一转向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维度.我国音乐学研究要提升自己理论品位,就必须逾出音乐"是什么"的实体思考方式,而走向音乐"如何是"的形而上元思考.

  • 标签: 现代西方哲学 元思考 音乐学
  • 简介:<正>一宫、二商、三角、四变为宫、五徵、六羽、七闰为角。五声之号与雅乐同,惟变徵以于十二律中阴阳易位,故谓之变;变宫以七声所不及,取闰余之义,故谓之闰。四变居宫声之对,故为宫。俗乐以阁为正声,以闰加变,故闰为角而实非正角。此其七声高下之略也。——蔡定《燕乐》第二段南宋蔡定(1135—1198)《燕乐》一书中的“变”、“闰”之言,文意难以捉摸。虽自清代燕乐学兴起之日始,众多学者先后为之倾注心血,

  • 标签: 唐代燕乐 蔡元定 七声 阴阳易 清角 十二律
  • 简介: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教师、作曲博士郭的新作《管涌Ⅰ》(为G调大笛、颤音琴而作),将音色旋律、非线性旋律等现代音乐理念娴熟地运用于传统的民族器乐之中。通过对竹笛演奏中颤音长吹、包吹等技法的改良和复音、同音换指等技法的创新,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颖音色,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作品将竹笛新的音色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在拥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民族器乐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创新、改革之路。

  • 标签: 竹笛演奏 竹笛技法创新 民族作品分析 同音换指 复音演奏 包吹
  • 简介:很早就知道西安音乐学院有个"特能写"的副院长,2015年4月参加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峰会时,与他相识。崔炳的穿着打扮加长相,没有一点儿"艺术范儿",说起话来笑容可掬,那经过风吹日晒的古铜色皮肤,刮着"西北风"的影子。若是把他放到人堆里,那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汉子,生活中没有人会把他当成作曲家。正是这种生活里的"接地气儿",使他的作品也有了浓郁的地域色彩。

  • 标签: 中国交响乐 西安音乐学院 地域色彩 邵恩 发展基金会 三实
  • 简介:<正>戏曲史总论叙事:中国戏剧形成研究的有效视角/王廷信//东南大学学报,2007.1福建族谱中的戏曲史料探述/杨榕//戏曲艺术,2007.2《中国戏剧发展史》佚稿/董每戡//戏剧艺术,2007.4中国戏剧观念的转变与曲唱理论的产生/王忠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

  • 标签: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研究 戏曲创作 元杂剧 戏剧文学 戏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