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白描作为一种线条艺术形式极至,蕴含着笔墨的力度等美感潜质,不仅能展现出属于客体本质的形态结构关系,而且能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组合关系,同时还能显现出不同时代的视觉图式特征。白描艺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将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 标签: 白描 线条
  • 简介:十九世纪末,在维多利亚博物馆和伊丽莎白教堂艺术画廊这样最早的美术馆建立之初,它们就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经过近百年的演变,美术馆完全成为精英文化的标志物并被笼罩在其文化的权力之下。而许多走出美术馆的雕塑不是成为中产以上阶层奢侈的收藏品,就是兀立街头,作为一种时尚文化的象征。公众在艺术潮流之中无所适从,几乎是各种“展示”中的匆匆过客。艺术似乎总是和公众保持着距离,成为少数人的事。为提供“谁都可以在阳光下悠闲地接触雕塑艺术的场所”,日本《产经新闻》作为大众传媒集团,创立了箱根和美原高原美术

  • 标签: 公众零距离 景观公众 雕塑景观
  • 简介:本文从黄庭坚的《戒石铭》(传)、《砥柱铭卷》、《寒山子庞居士诗卷》三代表作入手,分析黄庭坚的思想观念,为官处事的原则和立场,得出书法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基本结论。揭示黄庭坚书法艺术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 标签: 黄庭坚书法 为政以德 明心见性 守道不移
  • 简介:欧洲每年都举行一次“欧洲100雕塑展”,不曾想今年的展览是在巴黎街头的露天植物园里举办的。入选作品较能代表当今欧洲时尚雕塑的发展趋势,有较高的学术位置,自然引得不少“大家”的青睐。这里虽不是博物馆,但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使人们在理想的条件下观看雕塑。植物园是全面对外开放的,不需要什么人把守,更无所谓门票,虽已是深秋11月,却依然是一地的绿色,满园的锦绣,修剪规整过的植物越发显露出典型西洋园林所特有的美。这里的

  • 标签: 雕塑艺术 博物馆 植物园 发展趋势 对外开放 雕塑造型
  • 简介:"我已放弃以素描打稿,而改为直接由雏型雕塑入手……"1话语的背后似乎还有一层含义:平面草图表达立体雕塑的不如人意。这或许就是摩尔在对"素描打稿"的深刻体验中以及对"雕塑真谛"的真切理解后发觉到了"素描打稿"的几分无奈。放弃素描草图表面看来只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变动,而实质上却是一种创作观念的转变。

  • 标签: 素描 摩尔 加工 亨利 行为习惯 创作观念
  • 简介:浪费”一词,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次被使用以来,已逐渐成为探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的热点领域。由南澳大利亚大学的“可持续设计与行为浪费研究中心”史蒂芬·莱曼和罗伯特·克拉克两位学者主编的《浪费设计——能耗、技术、建成环境》一书,从可持续发展与行为变化、能耗与技术、建成环境的可持续设计,以及治理和物质供给等四个相互关联的核心视角来展开讨沦,探索设计和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联。

  • 标签: 零浪费 可持续性 消费 行为转变
  • 简介:在我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的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之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这种类型的文字,卣(you),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也是“葫芦”。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中,其中一篇《七月》是极古老的农事诗

  • 标签: 葫芦 赏析 工艺 河南安阳 《诗经》 《七月》
  • 简介:本文从作品文献的角度出发,以新见游寿先生书法作品一为切入点,既有对新发现文献的绍介,又有对作品的艺术解读,重要的是对游寿书法艺术风格的“大写意”定位,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 标签: 书法作品 游寿 艺术风格 大写意 文献
  • 简介:倡导书法、篆刻学术性,艺术性与批评的独立意识,是本刊去年“点击·2003”栏目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主要原因。今年本刊仍将循此机缘,推出“点击2004·获奖作品”批评栏目。本期刊发李庶民《谁之过?———从首届“兰亭奖”的一获奖作品谈起》和杨文浏《时代的受益者———方建光与“兰亭奖”效应》。两篇关于“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的批评文章与读者见面,若有见仁见智之高论,请惠寄本刊大河诸子收。本刊将为关心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同道同仁以说话的机会。大河诸子

  • 标签: 篆刻艺术 李庶民 方建光 后赤壁赋 临写 赵孟
  • 简介:今天我选择“传承工艺的现代内涵一挑战传统的日本现代工艺”作题,主要是想借他山之石来帮助我们筑路,希望对现今岭南传统工艺的发展寻找突破口有助。另外,择定日本为所讲述地域范畴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 标签: 传统工艺 现代内涵 日本 传承 提纲
  • 简介:通常情况下,人们所理解的金属“质感”往往是对金属材料表面质地的认识,对现代金属锻造工艺设计师而言,这远远不够,还应包括对金属材料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社会价值的认识。

  • 标签: 工艺 锻造 金属材料 材质 物理性能 社会价值
  • 简介:工艺品,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孩子们对它。真是“一见钟情”。如果动手去做,那份劳动的喜悦,成功的收获,真可谓回味无穷。

  • 标签: 制作工艺 环保 儿童 艺术魅力 一见钟情 工艺品
  • 简介:傣族是一个以崇拜小乘佛教并以此作为生活准则的民族。长期以来他们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的方式,即在生活中突出了善美的主题。佛教思想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无不体现在人们对住宅、服饰、生活用品、赕佛品(其中绝大部分又可作为工艺品)、以及纹样选择等物质文化上,集中体现在傣族工艺美术领域里的反映,如一些物品的双重性,即宗教性与工艺性的同时并存是非常突出的。傣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忠实地反映了傣族人民具有爱美与创造美的天性。寓于工艺美术之中的民族特色又使我们感受到该民族特殊的审美情趣。自古以

  • 标签: 生活准则 佛教思想 美术领域 物质文化 艺性 《蛮书》
  • 简介:1月21日至23日,“走进丽水——浙江画院系列采风活动”加工会在浙江画院举行。为期3天的加工会,包括浙江画院院长孙永,副院长张伟民、池沙鸿,院长助理陈虹和工作室主任袁进华、茹峰、赵跃鹏等老师,针对研究员、学员的作品提出建议并引导大家完善与改进。继前年浙江画院走进丽水的景宁、庆元、云和、龙泉、松阳等地开展采风活动以来,去年上半年浙江画院又分别两次组织到丽水的缙云、龙泉、遂昌、松阳、景宁等地进行采风活动。去年11月,浙江画院一行40余人最后一次赴丽水青田、景宁、龙泉、遂昌和松阳等地采风,在丽水市文联的积极协调和组织下,画院画师们写生采风、与当地的美术工作者交流、学习当地优秀的文化,准备精心创作,并决定于2015年在丽水和杭州分别举办画展。

  • 标签: 采风活动 丽水市 浙江 画院 工会 院系
  • 简介:两年前,我为洪耀写过一篇题为《“的突破”》的评论。随着我们交往的加深,认识也在深化,这使我越来越感到,先前写的那篇文章,已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且感到有些观点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写作《再论》的强烈冲动。所谓“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观念·弹线”原创性的认识不够。众所周知,中国的现、当代艺术之所以在国际上缺乏地位和影响力,

  • 标签: 原创性 文化意义 “零” 当代艺术 影响力
  • 简介:民族民间美术的现代转型是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丝绸立体工艺画上承中国丝绸工艺的民族文化艺术底蕴,充分运用现代工艺理念及创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民族民间工艺的新路子,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也是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艺术教育滋养出来的一朵工艺美术奇葩。

  • 标签: 丝绸 立体 工艺画 装饰
  • 简介:每一为人们称颂的优秀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书法,亦或是音乐、戏剧、文学著作,都具有一个从创作到产生影响,进而广为流传,直至成为经典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起到作用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邃的艺术观念、感人的艺术情感、高超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综合以上方面所彰显的艺术面貌,也涉及到在其广泛传播、产生效应的问题。

  • 标签: 人物画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 简介:“蜡版雕刻工艺”是以蜡染为主要创作媒介,在凸纹模版印花、镂空模版印花的印染技术的启发下,以传统蜡染技术为依托,以现代艺术观念为主导,重新发现传统造物的美,即“朴素”之美。从朴素的角度感悟拙朴的痕迹,并大胆地对传统蜡染工艺进行改良和艺术探索。蜡版雕刻工艺是利用蜡的防染功能将蜡刷在面料上形成蜡板,并利用雕刻技法以刀代笔将事先描绘的纹样雕刻出来,刀痕与蜡染自然冰纹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视觉艺术语言。在朴素中彰显出生命的韧力,达到至纯至精、至简至美,将传统蜡染技术与现代艺术有机地融合,延伸拓展了一种新的蜡染艺术形式。

  • 标签: 蜡版 刻蜡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