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读来赧然生愧,不由歆羡那与天地同游的上古时代。“日出而作,Et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那是与自然密合无间的心契。那时,人忘情地看着周遭的世界,万物鲜莹。

  • 标签: 《日知录》 七月流火 上古时代 顾炎武
  • 简介:如同在实验田里劳作的农民,我想每一个画家都是在做着自己的一种试验吧。我的实验田是宣纸,我试图在这块天地里找到更多的可能性,让这种传承深厚的绘画从传统的样式中走出来。

  • 标签:
  • 简介:在我的简历中没有美术方面的经历,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它却一直陪伴我左右,无论工作多忙,生活多无奈,我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手工画的挚爱。曾有很多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问:是什么动力鼓舞着你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搞手工画,我无言以对,我不想违心地陈词,手工画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的存在,才使我有足够的勇气和热情去面带微笑地迎接每个黎明的到来。

  • 标签: 苏霞 民间美术 手工画 民族文化
  • 简介:以品目评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批评的一大特色。它的产生与魏晋时的人物品评有极大的关系。画史上,逸、神、妙、能四品品目的形成是在宋。在由品人之目,到衡艺之标准的转换中.自然包含了以人论画,以画论人的思想观念。也经历了由人画兼评到单纯品评绘画的发展。在艺术思想、作品批评中.品目的标准、内涵及其概念的厘定.是我们理解、认识前人画学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

  • 标签: 绘画 品目 中国 评画
  • 简介:"能品、精品、神品、逸品"中国文人对绘画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画竹不拘泥于酷似竹,逸笔草草,但写胸中逸气,别人认为是麻是芦也毫不介意。逸,放逸也,其含义当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迁就世俗,一味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感情的抒发。我并不认为逸笔草草便是至高无上的逸品标志,其间往往由于绘画表现力的贫乏,比如词不达意,主观的高雅情致并未能真正获得观众的共鸣,因之逸品

  • 标签: 逸品 富贵不能淫 中国文人 绘画表现 绘画作品 自我感
  • 简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因人而异,我独爱画,喜爱表现具有诗一样魅力的绘画。情深意浓的画,怡情清垢,心存天地,感悟自然,用以寄情畅怀抒志,充实人生,聊以自娱。画,首先是自己看,然后是别人看。画要纯真,纯情。不要说假话欺骗别人,也不要替别人说话,哄骗自己。要用自己的审美观找寻强化符合自我个性的因素,摒弃其它因素。画是对社会对人生一种体验,一种精神寄托。画是自我的一面镜子,镜子里的形象失去了真实,那是很痛苦的事。找回自己,完善形象,惟须磨练、吸取、融会古今。绘画是情感劳动,这种心象的轨迹是人格本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格化的再造自然。物与神游,境随心迁,借物畅怀,用笔墨传情。修养、气质、天姿有

  • 标签: 感悟自然 人格本性 审美观 笔墨传情 自我个性 再造自然
  • 简介:太守是古代管理一郡行政事务的长官;南门,的是西安的南城门。西安的城墙至今依然完好,城门洞整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城门楼也供游人随便攀登,观瞻游玩。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城门大可不必官老爷亲自坐阵了,但南城门确有自称太守者,按时上班,忠于职守,四季如一。

  • 标签: 城门楼 行政事务 改革开放 西安
  • 简介:用毛笔写字,应注意提按动作,具体地:提按,从笔尖的变化看,就是笔锋着纸深浅不同(当然,必须辅助于必要的速度、角度配合),而反映到作品中,则是有形的“笔画”与无形的“体势”的集中体现。就是,有形的笔画离不开提按来实现,无形的体势同样需要提按的作用来表现。正因为如此,提按始终在书法艺术技法中占据突出的位置,也备受书家的重视。

  • 标签: 说提
  • 简介:我得从我的父亲和母亲说起。我的父亲有过两年的从军经历,这也许跟当兵四年复回农村、如今年届九五却依然硬朗的爷爷有关。父亲从部队回来后,到工厂里做了一名普通工人,算是跳出了农门。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听街坊大人们,父亲可以随手在墙上或地上画一匹活灵活现的高头大马,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 简介:人们总是追求完美的事物,走路时心想有一辆自行车多好,有了自行车又梦想有一辆摩托车,骑上摩托车又想拥有小汽车,终于开上了小汽车,可又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事,又想着回到从前该有多好啊!

  • 标签: 小汽车 “画” 自行车 摩托车
  • 简介:隶书萌生于战国文字大分化的年代,在秦系俗体文字的基础上生成。秦、西汉是隶书的发展、蜕变期。西汉中后期,日常使用的简牍文字率先进入成熟期,由古隶过渡到八分书。石刻文字还处在篆书和古隶阶段,简牍文字和石刻文字在隶书成熟的过程中出现了时间差。隶书在东汉时期经过法度化走向全面成熟,成为官方正体,隶书书法达到了高峰。“隶变”的动力来自于民间,按照约定俗成规律发展,两汉的文字政策为隶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其间,程邈、王次仲、蔡邕等对隶书的整理推广和法度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隶变 石刻文字 西汉中后期 战国文字 东汉时期 约定俗成
  • 简介:我,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农村,我家祖宗八代都是种地人。本人,幼年丧母,家境清贫,衣不遮体,其貌不扬,性格内行,不善于社交。

  • 标签: 伊川县 河南省 农村
  • 简介:我曾经刻过“愧能”一印,原本是看了清代黄小松“金石刻画臣能为”一印所引发的感慨之作.“金石书画”是我平生所爱,又时时因此而累,曾有愧对之情.也曾想要放弃一二,专司其一,但又每每难以取舍,困顿其中,因为它们都已深深的融入到了我的生命之中.

  • 标签:
  • 简介:织,古文为俄。对于绒,《文》日:“织,作布帛之总名也。”“经与纬相成日织。”布,麻缕织就而成,帛,则指蚕丝织就而成。说明至少到东汉时,织的对象已不仅限于蚕丝,亦包括麻缕,只要是经纬相成的便可称为织。经,《文》日:“织从丝也。”从即直。“纬,织衡丝也。”衡即横。又日:“经在轴,纬在杼。”“南北日经,东西日纬。”

  • 标签: 《说文》 蚕丝 古文
  • 简介:作为一个绘画业余爱好者,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画钢笔画和彩色铅笔画是一种不经意的结果。由于长期搞机械设计,终日与铅笔和钢笔打交道,改革开放前,政治学习颇多,此时,大多是别人扯淡,我则用铅笔和钢笔涂涂抹抹,加之纸张(绘图纸)又不要用钱买,遂养成了画硬笔画的业余爱好。

  • 标签: 业余爱好者 改革开放前 铅笔画 钢笔画 机械设计 政治学习
  • 简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最重要的一种辅助与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书法创作离不开文字,学习书法必须了解文字。早期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文"属于文,"字"属于字。也许这种说法你不理解,假如我"中"属于文,"国"属于字,你就会明白。由于汉字最初是按事物的形象画下来的,因此,人们就把象形方法造出来的字称为"文",这样"文"就真正代表了文字的意思。而"字"则是由会意法、指事法、形声法造出来的字。

  • 标签: “字” “文” 书法创作 交际作用 文字 会意法
  • 简介:秦汉之际,章、程是两个经常联用的概念,不仅名有专指,亦且事属专门,同为御史所职掌。御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写字往往比较前卫。张苍于秦、汉两为御史,《史记》载“张苍为章程”,章程书即由此得名。章程书为御史专用,是早期草书。章程书的最后形态是章草书,汉元帝时臻于成熟,为小学所必修,并诞生了专门字书《急就篇》。钟繇三体中的章程书是沿用已经弃用的老名称,虽属权宜之计,却正中钟书特征:“钟氏小异”、“字多躇驳”。

  • 标签: 章草 草书 前卫 诞生 秦汉 成熟
  • 简介:  篆书,是中国古老的文字,从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直到秦小篆,都属于篆书范畴.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阶段中,篆书是通行的实用文字,它以文字的使用功能为第一性,而其中的篆书书法艺术只是实用文字创造与变化中的伴生.自西汉之后,隶书渐渐替代了篆书作为实用文字的位置,篆书成为在实用中废止了的古老文字.由汉至今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篆书作为特殊的装饰性文字,也就是艺术文字存在,其书法艺术美是第一性的,而其作为文字的表意功能越来越显得次要.当然这是就文字整体的发展趋势而言,指向具体则作另论,例如汉印中的文字叫"摹印篆",在形式上它要适应方寸印面的需要而做屈曲、方折、省改变化,这属于其艺术性的变化,而印文所表示的文字内容,则同样重要.篆书,其第一性是表现篆书的艺术美,我们对如何书篆、如何用篆等问题,是站在艺术美的立场上,其指向是篆书的书法艺术创作.这里分用篆、书篆和篆书.……

  • 标签: 篆书艺术 说篆书
  • 简介:  雕塑的概念被泛化是有一个过程的.  金属焊接是第一步.冈萨雷斯优雅如骑士的作品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以后有大卫·史密斯和卡罗,包括张伯伦、塞萨尔.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

  • 标签: 泛雕塑 说泛
  • 简介:我家的窗外散养了一群小麻雀。开始时只是出于一种好奇的尝试,在阳台上撒了一些粮米,想看看会不会有鸟来吃。几个月过去,米并没有被碰多少。这群可爱的小东西也在小心翼翼地观察和试探着我们,由一只两只的慢慢靠近,吃一口就迅速地飞掉,到后来的七八只直至现在的几十只,每天早晨都叽叽喳喳吵闹个不停。

  • 标签: 个人 绘画作品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