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设计或其他艺术创作活动中,常有这样一句话,叫“意在笔先”。我的理解,“意”就是构思、意念,属于思维的活动;“笔”虽说是一种工具,实际却隐含着实践、行动、印证、落实的含义。很明显,没有前面的意,即构思、意念,就没有后面的实践、落实的行动。“意在笔先”通俗地讲就是想好了再动笔,这个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创意先于设计的程序关系。什么是创意呢?简单说创意就是创新性的构思和意念。

  • 标签: 广告创意 广告设计 灵魂 生命 意在笔先 创作活动
  • 简介:2010年12月底,杭州关于书法的热点新闻之一是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庚寅冬至湖上雅集。在这一群以书法的现代性研究与创作为主要目标的艺术家身上,雅集这一传统文人的聚会形式取之以一种现代的策划思路和合书、创作、对话、互动的新形式,并在活动中为媒体准确地勾画了新闻关注点。

  • 标签: 现代性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研究 社会意义 雅集 冬至
  • 简介:<正>《中国钢笔书法》创刊二十余年,使全国的硬笔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硬笔书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了进一步推动硬笔书法的教学普及和发展,培养书法的基础人群,展示书法创作与研究的新成果,从而掀起新的书法教育热潮,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特举办“中国钢笔书法·首届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大赛暨全国书法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征稿”活动。

  • 标签: 教师教育研究 征稿对象 郑可 民期 创始会员 汇款地址
  • 简介:2012年5月1日,大型不锈钢雕塑《水上月》在天津文化中心的浅水平台上建立,正式面对公众,迎接国际劳动节。该雕耀高12.8m,雕塑的表面为镜面抛光。立起来的雕塑形态扭转有力,线条流畅,上下邮分的肌理对比清晰,“月”的理念在水面上展示得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 标签: 文化中心 不锈钢 雕塑 天津 创作 劳动节
  • 简介:在纷繁的表现语言中,抽象元素具备了理性与巧妙的双重特质,它既可以生发出夸张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图式,也可以体现冷静严密的逻辑思考。抽象语言在设计中的运用也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社会思潮如何变换,它依然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本文将从招贴设计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抽象语言在设计中的运用。

  • 标签: 招贴设计 抽象语言
  • 简介:[形态繁衍]课程课题二:微观形态方法:选取自然中的小型物品,拿在手中非同寻常地观看,记录其细节形态,生成抽象图形并且玩味图形结构。体验非常态的观察方法,体验抽象图形的生成方式。课题解析:在身边任意选取一个小小的物品仔细观看,你都会发现奇迹:它的身上充满了奇异的形态,而你从未真正地"看见"过。只有逼迫自己从泛泛地观看变为注目地观看,你

  • 标签: 视觉语言 心理联想 抽象图 自然形态 图形结构 非常态
  • 简介:视觉文化研究跨视觉艺术研究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是20世纪末艺术史研究的转向和发展。在视觉文化研究的领域里对图像再现和图像叙事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图像符号,而研究方法则主要来自符号学。作为一门关注培养通识艺术基础、全面认知视觉艺术人才的课程,《图式语言》的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审美思维和主观意识表达的训练,通过跨学科、方法论、文化特性等内容的渗透,以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课题并以文本结合图像的文献(document)作业形式呈现该课程在通识艺术人才的培养成效。将视觉文化研究导入《图式语言》课程,使教学重心更集中在通识教育的范畴而非造型语言训练的范畴,学生视觉文化修养的提高必将影响到《素描》创作和《色彩》创作。

  • 标签: 图式语言 视觉文化 课程目标 人才培养
  • 简介:美术与政治虽然属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但两者互为影响。美术史研究若过分强调美术对于政治的隶属性,以政治评判先入为主,或是忽略政治因素对美术创作的制约影响,都难以客观公正评价两者的密切关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上民族危机与国共斗争交织,在此特殊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兴木刻版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艺术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影响基础上,还可以从思想内涵及与政治文化的结缘角度重新认识。

  • 标签: 美术 政治文化 鲁迅 新兴木刻运动 关系
  • 简介:意象色彩是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塑造富有意蕴的色彩。意象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已在造型艺术领域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把色彩的写实训练范围拓展到色彩的意象训练范围,将是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结合写实色彩,对意象色彩艺术语言进行探索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其多方面的艺术价值。

  • 标签: 意象色彩 艺术语言 探索研究
  • 简介:1绘画语言比较表面,也比较窄,它并不是绘画的根本问题。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确实是个有火气的问题。激进的观点认为绘画语言的类型之间有高低,"表现的"高于"写实的","抽象的"高于"表现的",认为艺术家越富于创造性,他的绘画语言就距离视觉真实越远。相反的观点认为语言探索,应该在写实里面进行,写实之外的探索大逆不道,至少有害无益。对立双方各执一词,都很难让我信服。我相信艺术总是发展的、变化着的。但也不至于为了发展探索就"一把火烧掉卢浮宫"吧?我很迷恋遗产老画,但也未必就"三百年前怎么素描

  • 标签: 绘画语言 语言优势 艺术家 作品 艺术界 油画语言
  • 简介:作为日常生活的哈萨克民族工艺的装饰图案符号体系,形态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出哈萨克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生活态度、生活观念等社会文化,蕴涵着哈萨克民族的民俗、信仰、审美等精神文化。对哈萨克民族图案符号体系文化的阐释,不仅要对图案符号体系艺术本体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对图案符号的创作者所存在的社会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理解哈萨克民族图案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 标签: 哈萨克民族 图案 符号 文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国表现性油画的引入过程,并从生命感悟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表现性油画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最后从笔触、色彩、材料肌理等方面研究了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的语言特征。

  • 标签: 表现性油画 生命感悟 油画语言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多元化的维度空间的研究,阐述平面设计语言与动态设计的互相包容关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动态设计与平面设计语言的理解。进而从动态设计中的平面设计语言、动态设计中的维度互联关系等方面,详细地论证了如何突破传统的技术和艺术语言的限制,如何在跨维度空间里释放创作激情,从而总结出在动态艺术创作中,如何将平面设计语言融合到最极致的审美状态。

  • 标签: 平面设计语言 动态设计 维度互联
  • 简介:威廉·塔克(WilliamTuCker)的《雕塑的语言》(THELANGUAGEOFSCULPTURE)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尽管至今已经近50年,2017年此书中文版出版,读来仍然让笔者兴奋不已。

  • 标签: 语言 雕塑 读后感 LANGUAGE 20世纪70年代
  • 简介:自《石鼓文》始,石刻文字贯穿于中国文化史。从文化学立场看,石刻文字不同的结构形体,蕴涵着不同朝代、政权的文化策略、文化思想及文化责任。齐鲁地处华夏腹地,是儒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泰山丰富的石刻文字、如“四山摩崖”、秦小篆石刻文字、见证了山东丰厚渊博的文化资源全省范围内石刻文字达二百多

  • 标签: 刻文字 思想研究 文化思想
  • 简介:抗日战争美术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期间,中国美术家们以笔墨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战,在宣传抗战的同时,中国美术得到全面发展,为新中国的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友》画报是20世纪前期独特而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在抗战期间得以广泛传播。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良友》画报 美术研究 大众传播媒介 中国美术史 抗战期间
  • 简介:绘画的发展离不开颜料技术的进步,事实上任何一种艺术媒介的进步都伴随着材料媒介的变化。而颜料作为绘画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更承载视觉媒介的功能。如何使用颜料,怎样看到颜色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绘画的一个重要议题。那么一个问题产生了,什么是颜料?什么是颜色?

  • 标签: 视觉语言 画面表现 当代艺术 颜料 绘画 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