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艺术之路没有一个模式可依循,只能靠艺术家本身去探求。回顾祖国文化艺术历史,如《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美术上如久远的画像石、画像砖、古代洞穴壁画和雕塑及民间剪纸等等,现在看来仍觉得艺术性很高,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优秀艺术遗产都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作品具有独创性、有生命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历久不衰。所以艺术家必须要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在艺术上不断求索,不断创新,才能有成功之路。“感情是艺术的母亲”是千万确的。以真为本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源于作者在生活里捕捉的真正感动自己的东西。我念大学时就接受了“从生活中来”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一直是沿着这条路子走。记得我大学二年级时下乡到新会县体验生活,在教师辅导下创作了一幅黑白木刻,题为《读》,画的是两个女青年读《人民画报》,画中的形象是以我的“三同户”和好朋友米送作依据刻划的。她那爽朗的性格、纯朴的感情、粗大的嗓门、壮实的体形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有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有次用平辈口吻喊我:“稚华,来,到我的被窝里睡!”他边说边挥动着小手,看他可爱的样子,可亲的声调,就象自己的弟弟。我毫不迟疑地钻进他那暖暖的被子里,与米送和小弟弟一...

  • 标签: 感情艺术 艺术母亲
  • 简介:大师在守"旧"中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新时期以来,外来艺术引进的油画艺术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油画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国力大增,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产生了国内的收藏群体。艺术品价格和作品流通呈现兴旺景象,大大促进了中国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不但壮大了艺术的队伍,也使油画艺术进入千家万户,形成良性循环的势态。中国油画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了一个真理:改革是需要的,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然而,中国油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所有热衷于提倡创新理论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喜欢折腾不太安分的人。画家要改革创新,什么样的创新才是合适的?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中国油画还需要引进什么样的

  • 标签: 油画艺术 中国油画 艺术市场 改革创新 艺术家 作品
  • 简介:人离不开大自然,我亦然。每当步入山水间,我得到了愉快、轻松、也令我兴奋,遐想。我是个画画的人,行于山水间,除了享受大自然给每个人的爱,我更注重山水给我带来的感悟,促使我废寝忘食地用画笔来倾诉。画山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

  • 标签: 表达 师造化 每个人 生活 创作思路 艺术气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所有的"而立"、"不惑"都是从童年走来。当人们淡忘了童心渐渐成熟,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掉了很多。原来,童年与"知天命"的距离竟然这样近!"天命"之悟就生于儿时伴你的那个""。住着一个""的童心,是一方纯色起舞的舞台。我爱用纯色去追寻那个""。色彩响亮的画面,节奏强烈,性格鲜明,如明丽的乐曲,哗啦啦地流淌。流淌的,是心灵观照的色彩。并置的纯色曾使不少绘画者难以接受,但看看雨后晴空,彩虹的美丽

  • 标签: 童心 纯色 色彩 童年 并置 艺术语言
  • 简介:世称“海滨邹鲁”的潮汕平县,大海环绕,韩江长流,“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许洁),地灵人杰,精英辈出。生于斯长于斯的杜应强,满载着天然的风土乡情步人中国当代水墨画这一文化圈,并且显示出他自己特有的风姿。他的艺术特色——空灵而意远,优美而隽永,乐韵诗情,中和适度,令人感到清新。杜应强在80年代后期的起飞引人注目。在探索情态美,结构美,对称平衡美中,他着眼于艺术整体,进行整体把握,追求整体之美,整体之,实现了

  • 标签: 整体美 中国当代 艺术特色 中和适度 对称平衡 文化圈
  • 简介:肖:前接来信,要篆书碑帖,知你近来有意学习篆书。昨天托陈佩兰带给你杨沂孙书《说文叙》、《说文部首》,《石鼓文》、《泰山碑》共四册,你可作为学篆参考之用。这些书都是早年出版的,目前不容易买到,你应当珍惜。学篆必须先习《说文部首》,将篆字之偏旁即部首写法弄清楚,才好学篆字碑帖。

  • 标签: 说文 部首 真肖 学篆 篆字
  • 简介:更无真象有魂晁楣秋荷图画家王同君80年代中期在鲁迅美术学院图画系主学人物画,毕业后却专攻花鸟,凭借扎实的功底、灵敏的悟性,近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观王同君的花鸟画,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有选择地融入了山水画的内容,加大了...

  • 标签: 晁楣 秋荷图 鲁迅美术学院 王同 系主 传统文人画
  • 简介:最近迷上了自然生长中的野花野草,几乎每天都低头看着它们,只觉得它们最美: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姿态也是千草千面,自然的组合中也绝无重样。小型的花草在地里随意生长,细细小小,很有野趣。因为它们小,我们并不注意。可它们也很美。若是路边的小草都能被大家欣赏,世界就更精彩了。

  • 标签: 野草 生长 花草
  • 简介:有提示27个色彩样本,从分为5群的90个概念中,选择各群之中与各色印象最为吻合的调查方法。以韩国和日本男女青年共计366名为对象,就国家、性别的差异对色彩感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以确认的是,性别所带来的影响要远远比不上国别所带来的影响之差。然而看到在反应的

  • 标签: 色彩感 调查方法 比较研究 性别 女青年 相结合
  • 简介:李嗣(——696),字承胄,赵州柏(今属河北)人,一说滑州匡城(今属河南)人。武则天永昌中任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据《旧唐书.伎会列传》说,他博学晓律,兼善阴阳推算之学,所作有《诗品》、《书品》各一卷。因南朝梁代庾肩吾已有《书品》之作,所以李嗣真名其所作为《书后品》。全文共取古今八十二位书家,分为三品,每品中又分三等,这都是仿效庾肩吾的书论体倒,但是李嗣又在“上上品”之上,提出了“逸品”,从而确立了逸品至高无上的地位。

  • 标签: “逸” 《书品》 御史中丞 《诗品》 武则天 旧唐书
  • 简介:陈大中(本名陈建中)1962年生,无锡人。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本科,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书法作品获全国奖。2015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任评委。

  • 标签: 书法篆刻 博士研究生 书法专业 美术学院教授 无锡人 书法作品
  • 简介:说起刻帖,人们津津乐道于《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似乎忘了还有《赏斋帖》的存在,更不知华夏为何人。这也难怪,《赏斋帖》传世极少,且篇幅不丰。但《

  • 标签:
  • 简介:在我国绘画历史上,唐末五代时期的荆浩是中原地区的山水画大师,他开创了水墨写实画法来表现自然景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他撰写的《笔法记》(传)为我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笔法记》 荆浩 水墨山水画 中原地区 五代时期 自然景观
  • 简介:宋玉麟,1947年12月生于江苏太仓。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曾从事舞美设计多年。1979年调江苏省国画院。历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职。第八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标签: 宋玉麟 江苏省国画院 江苏省文联 艺术道路 协会名誉主席 舞美设计
  • 简介:郝爱平笔名郝歌,1956年11月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江苏沛县.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刘大为工作室高研班.现任全国创新委科学艺术处处长、中国科学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交流展、提名展、特邀展,多次刊登在《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等专业刊物上.2008年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中俄艺术交流贡献奖".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世界 水墨 天趣 童趣 研究生课程班
  • 简介:书法,书法,书中有法;书道,书道.书中有道。然而,“无常法”为至法,“非常道”为至道。书法,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可执著的先验法则或“美的本质”.有的只是不可定义的“非概念”、“非理性”的”身体力行“或“上手操作”,随缘而任运,破执而显.运用于“中庸之道”的“书道”(“书法道路”)。

  • 标签: 书法 陈云 “中庸之道” 不可定义 美的本质 非理性
  • 简介:卿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承前啓後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爲歷代所珍視,即便片紙隻字,也被反復傳刻。近百年來新發現的顔卿作品,絶大部分是埋藏于地下的碑刻墓志,多出土于北方的西安、洛陽等唐代政治中心,而江南發現的顔卿書迹極爲罕見。筆者新發現的顔卿書《殷踐猷墓碣銘稿》刻石,爲一方明代帖石,現僅存首石,清代藏書家馮雲濠舊藏,今歸寧波市江北區文管會所藏。此石長久以來被誤認爲是《滋蕙堂墨寶》中的帖石。本文梳理了此石的收藏、流傳過程,并考證此帖的文本出處,推斷此帖應爲顔卿起草《殷踐猷墓碣銘》的手稿,極可能是顔卿真迹。此石雖非全璧,但雖殘尤珍,既可供專家學者研究探討,也可以作爲臨池的又一範本。

  • 标签: 顔真卿 殷踐猷 殷踐猷墓碣銘 滋蕙堂墨寶 馮雲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