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格式,即书法作品的表现式样。书法作品的格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书写格式,其装饰效果也不一样,在选择上要根据具体环境场合、作品用途、文字内容及书体来决定书法篇幅的形式。历代书法家遵循的书法格式约定俗成,并且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又没有严格的定式。常见的传统书法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竖幅:即“直幅”,又称“立轴”,因其为长方形而得名。一般从上而下,从右到左,逐行书写。幅面尺寸宽大,适宜悬挂在厅堂正中的竖幅,也称为中堂。如果由几个竖幅并挂在一起时,则称之为屏条。屏条一般成偶数排列,如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等。每幅作品的内容可以连贯,也可以独立成章。横幅:又称“横披”,因形状为横长而得名。这种格式的字数或多或少均可。字数较多且长度较长的作品,因不便于悬挂,只能用手展开欣赏,并且多卷起来存放,这样的横幅又称之为长卷或手卷。如果横幅上书写的内容字数较少、字形又大,并且作为题名、标记使用的,则称为匾额。匾额的主要内容为自右至左横向排列,落款要竖行写在正文的左侧主题字的下边。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联”、“对子”。它是书法艺术常用的一种书写格式。楹联由两长条纸组成一副完整作品,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

  • 标签: 书法格式 格式浅释
  • 简介:明代中期私家书画收藏蔚然成风,尤以苏州地区为甚。随着书画收藏的典起,书画著录之体随之出现。吴中学者都穆博古好学,其所着《寓意编》一书成书较早,且多为一手材料,是书画鉴藏研究的重要材料。而其另一着作《南濠居士文跋》包含了比《寓意编》更为丰富的材料,却长期以来为学者所忽视。本文通过考述这两本著作的版本及著录体例,梳理其着录的书画作品,并在此基础上管窥都穆的书画鉴藏活动及观念,阐述其书画思想。

  • 标签: 都穆 著录 鉴藏 《寓意编》 《南濠居士文跋》
  • 简介:提起大青绿山水格式,在近代引进西方的美术教学体系、培养写实观念与传统观念全然格格不入的今天,它被认为是"守旧"、"陈腐",缺乏"时代感"。我认为不然!艺术格式乃是经过历代人艺术实践形成的。"新"与"旧",自古至今斗争不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正常的。许多艺术家辛勤耕耘,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探索新颖的表现手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大家都来一味摹仿,往往将"新"法转为"旧"的框

  • 标签: 青绿山水 历史发展规律 春深高树图 江山秋色图 李昭道 明四家
  • 简介: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伟大的画家。他的山水画成就很高,尤为雪景山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雪景山水画作品,除了传为他的《雪溪图》外,在历代著录中记载的还有不少,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无法看到这些品,但它们仍然是研究王维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山水画作品 雪景 王维 记载 著录 历代
  • 简介:《漆山》文献结构用作展览,是在实验“漆山”这件事在结构的过程中,能不能发生一些特殊的力量。因为结构作为理性的内容,虽然本自人性,一旦被符号化而成为互为建构的框架,本身具有了观念性和武断性。“结构的文献”与法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意旨不同在于不把事实和事件(实体和符号)作为构成结构的因素,而看成“无有的存在(wai)”的变现过程。而这次动用作品(文献)则是在建构结构的同时,在每个节点上对“结构”进行必要的破拆和解脱。

  • 标签: 文献结构 构成结构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符号化 观念性
  • 简介:秦汉时代的建筑、工艺和雕塑已如前述,其成就之高和博大之势可以概见了。绘画是一切美术之母,其势是不言而喻的。无论何种美术都可以看出有绘画的本源在,特别是像漆器和彩绘陶壶上,又是直接用绘画的方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已是把绘画艺术的各方面都表现的差不多了,也是属于绘画部分的。但这些已在前面论述,无须多加重复。

  • 标签: 秦汉时代 陶壶 张彦远 鲁灵光殿赋 黄门画者 平侯
  • 简介:艺术品收藏近十几年来成了大热门,伴随经济迅速腾飞而来的富裕感,使很多人有足够的时间余裕和金钱余裕投身于此。尤其是在世纪之初文物市场从禁止到开放的国家体制与政策转变,刺激了一大批社会资源与力量介入其中,从而为当代社会的综合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成功范例。当然,由于利益诱惑太大,也出现了一些单纯牟利取润估空套金的投机客,甚至知假卖假坑蒙拐骗的作弊者。其中产生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暴利现象,就业内专业人士圈子里的戏谑之言,据说只有贩卖军火、走私毒品才能望其项背。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初始形成过程中,利益驱动是最原始的动因和最直接的目标,但能否持久而且走向稳定和建立高端,

  • 标签: 艺术品收藏 文献 书法 话题 社会资源 政策转变
  • 简介:蓬勃发展的书法日益呈现出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多元、愈来愈繁复、愈来愈新奇的局面,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因此带来了欣赏评判的困惑和迷茫。书法何为“好”,何为“差”?何为“优”,何为“劣”?何为“高”,何为“下”?众说纷纭,难以定夺。甚至美丑判断,大相径庭,争执不休,纠缠不清,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何处渡迷津的味道。

  • 标签: 两重性 多元化 标准 “好” “下” 书法
  • 简介:中国美术研究面对许多知识细节的空白,而敦煌壁画则可以弥补诸多此类不足.但对于壁画属像或母题的辨识,敦煌学专家或史学家往往束手无策;美术史家正可以在此大显身手。本文论及如何把图像学知识用于读解敦煌壁画。

  • 标签: 敦煌壁画 图像学 属像 佛经
  • 简介:由贵阳市文联、贵阳市美术馆主办的《走进贵州——田世信文献展》于2014年9月26日至2014年10月10日在贵阳美术馆举办。田世信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雕塑家之一。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田世信先生1941年3月生于北京。

  • 标签: 文献 贵州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 特聘教授
  • 简介:《美术文献》——当代美术的里程碑周韶华对于中国当代美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专业美术书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近年来问世的大型丛书《美术文献》,就是其中一份特别引人注目的出版物。中国现有的美术书刊可分为五类:专业类,如《中国画研究》、《民间美术》;画...

  • 标签: 美术文献 当代美术 专业美术 周韶华 民间美术 中国画研究
  • 简介:作为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强调美术文献展的特质在于,不仅更注重文献性与研究性,更强调如同历史文献一样去记录、整理、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平实的态度。基于此,文献展致力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其实验精神的见证。

  • 标签: 文献 历史 当代艺术
  • 简介:弘一为民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家。他的书作在视觉上极为传统,但作为一个'新派智识阶级',背后的理论支撑却具有鲜明的西学特征:他以西方艺术中的'三原则'和'构图'原理阐释中国传统书学中的'章法',极大地拓展了'章法'这一概念的含义,这在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同时,他对'章法'的布置、对'空白'的运用亦为书法风格史上罕见。他个人的书写曾经历过短暂的心理危机,但最终归于平淡。

  • 标签: 新考案 格式 三原则 构图 空白 字模
  • 简介:文献产生的前提是文字,而汉字滥觞于夏商,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东汉灵帝喜平四年蔡邕亲自书写的《熹平石经》和魏晋时期的《三体石经》等都是集文献价值、书法艺术于一身的明证,因而书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文献史。因而,以目录、版本、校勘、辨伪等为主干知识的文献学,其并非‘‘纯客观的学问,它本身就是方法、观点和技能”。[1]

  • 标签: 主干知识 文献学 书画鉴定 战国楚竹书 上海博物馆 孔子诗论
  • 简介:本文从三方面分别阐述了《黄庭坚书法全集》在材料收集和分类方法、文献真伪系年考证、文献解读和综合研究上的特点及所取得的突破。该全集深化了当代黄庭坚书法创作背景及思想成因的研究,扩展了黄庭坚草书章法的研究,填补了黄庭坚书法接受史研究的诸多空白。

  • 标签: 《黄庭坚书法全集》 黄君 书法文献整理
  • 简介:众所周知,清代画家禹之鼎[1]以肖像绘画著称于世,康熙年间的名臣硕学时常请其图写小照,以求传世。此类记录散见于康熙以降的书画著录与诗文集之中,不胜枚举。而无论彼时抑或当今,其山水画创作却少有世人关注,不免成为缺憔。曾与禹之鼎交往颇多的一代文豪朱彝尊在《论画和宋中丞》之十四中提到:'百年传写数曾鲸,沈(韶)谢(彬)张(远)

  • 标签: 创作石渠宝 山水画轴 山水画创作
  • 简介:清末民初,天津文美斋南纸局刊刻的数种笺谱,刻印精良、设色雅艳,无殊于画谱,因而闻名于海内,其繁荣时期被鲁迅称为"文美斋笺谱时代"。从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南京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题签为《文美斋诗笺谱》比较来看,其印行方式、辑谱内容都不尽相同,这是由于笺谱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常无固定的文本与页序。《文美斋诗笺谱》中承载的诗、书、画作,反映了当时艺林名家参与制笺的盛况,是艺术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材料。

  • 标签: 文美斋 笺谱 折枝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