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古代牘爲法帖中最常見的載體之一,然古人所謂"牘",一般兼文體與書迹二義。此事本不難理解,但是在歷代文獻記載中,"牘"的含義却常常含混不清,誤引誤解者不乏其例。此其一;當今習書之人類能言學某家某人牘,若二王牘,蘇、黄、米、蔡牘等,至於牘乃屬文章體裁中之何種?書簡信札中之何類?知之者鮮,此其二。有鑑于此,本文擬就文獻中所見牘之名稱、含義、類型、功用等相關問題,略做梳理討論,以明確文獻中所見"牘"一詞之具體含義,以供參考。另外,筆者曾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牘有所研求[1],凡是已論之事,兹不復贅叙。

  • 标签: 尺牘 史書類文獻 書法類文獻 公私文書 私信家書
  • 简介:昔有板桥道人,书赠扬州八怪号瘿瓢七闽老画师黄慎诗曰:“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我想此诗用来赠送给陈长来也是极妥帖的。

  • 标签: 山水画 赏析 扬州八怪 黄慎
  • 简介:格局,气象也。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观其神采而后品其内在,我们常以观其格局体势为第一环节。格局更多的是表现为观赏者对书法作品第一印象的宏观把握。明清以降书手多以大幅式、多字数的堆积来表现格局,煌煌巨制悬于壁上正对于前给人的视觉效果往往是宏大而震撼的。尺幅形式上的夸大确实会给人带来惊憾之感,但是否经得起推敲还需要深入品鉴,相比之下,更能打动我的则是小尺幅下的大气象。

  • 标签: 尺牍 书法作品 宏观把握 第一印象 视觉效果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信札文化自古就十分发达,传统书信来往极其讲究礼数,如何具礼、称谓、祝颂,乃至书写格式及字体等,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虽然也有胡适等人大力推行并实践白话文的写作,但在这些文化修养比较高的文人学者之间,他们还是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文言书信来进行日常交流。王国维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受过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保留着老派文人的一些习惯,所以信札中透着一股文人书

  • 标签:
  • 简介:“笔砚写成七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专题展览,于8月2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主办,将国内四家重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时期的人物画精品62件套汇聚一堂,为观众了解、欣赏明清时期人物画的发展流变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 标签: 北京画院 中国古代书画 与境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