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在传统与创新的话题中,我们最终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辩证的。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大概是讲笔墨精神应该担当起时代反映的诸多问题。绘画作品应当具有当代最大含量的社会人文内涵.以期很好地推动绘画历程的良性发展。“传统”是古老而又时时刻刻鲜活的,它是动态的。我们今天的一切努力在经过百年之后也将被视为“传统”,所以创新还是很重要的,毋庸赘言。

  • 标签: 绘画艺术 传统与创新 笔墨精神 良性发展 绘画历程 人文内涵
  • 简介:<正>“忠王李秀成像”,是去年构图課作业“历史人物紀念碑設計”的继续。任务在于能反映和表現一些鮮明而具有教育意义的英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祖先的光輝业績,因而引起民族的自豪感,并激励人們更热爱祖国,更热情地英勇地去完成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为什么要做李秀成像自幼在江浙农村里听到过一些有关“長毛”的故事。入学以后,课本知识使我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有深厚的印象。解放前,一直受剝削和受压迫的农家子弟,幻想着理想世界的出現。并且我亲眼见到过外祖母強迫未成年的姨母緾足,悲慘情景至今也不能磨灭。因此,对那些“反对迷信、反对

  • 标签: 英雄形象 李秀成 英雄气概 太平天国革命 民族英雄 南京
  • 简介:“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句子,先哲在论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时,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辟论断。其原意是说道与天地万物并主而共存,人为万物之灵,人因与物均有私情,故应取法地之至公的自然之德,地应取法天无不覆的无为之道,天应取法大道虚无清静的真一体性。道本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巅者,顶峰也,大道之巅,是以无极。此是规律,应是一种大境界,一般很难企及,有志“道巅”者,象征其对大道此生不懈的追求。此人乃我兄东北书坛名家又是社会活动家的杨鸿先生是也。

  • 标签: “道法自然” 书法家 社会活动家 道德经 杨鸿声
  • 简介:以长啸为极致,以隐逸为超越无疑地,我们处在行进快速的突变[mutant]世界,这是个一切加速连结突然断裂崩溃分合的世代,文化的紊乱性[culturalanarchism]与不可知论的人生[agnosticism]全面侵蚀着我们!生在此感叹迷茫庸碌之时,在知识爆炸、

  • 标签: 隐逸 音声 言说 记忆 空间 不可知论
  • 简介:嵇康的“无哀乐”,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轼则集儒、释、道精神之大战,提出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论点,这是他对前贤追索后的甘苦之言,是其审美思想的集中表现。

  • 标签: 声无哀乐 审美思想 嵇康 中国美学史 表现 精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在卡拉瓦乔早期创作的静物画中,《水果篮》(见本期封二)是他非凡的杰作,体现了作者极强的写实功力。且不说绘画技巧的娴熟、精妙,作为写实功力的基础,精细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卡拉瓦乔 绘画技巧 现实生活 使人
  • 简介:有“文人画”之说,一“文”一“人”而成之画,谓之“文人画”。所谓“文”者,以成其志;“人”者,以成君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标签: “文人画” “文” 《春秋》 儒家经典 《易》 《礼》
  • 简介:1997年5月,香港回归前夕,我参观了一个不平常的画展,就是李延创作的《魂系山河》画卷的展览。当我走近展厅,首先被六十多米的空前巨著的强大气势、张力和沉沉的历史感所震撼。细细观赏后,我又为画面所表现的强烈的艺术感染所深深感动。这是我参观画展极少有的感觉。为此,我当场表示,要为这样艺术巨构写点什么。我不想就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作太具体的分析,这可以留给评论家去做文章,只想作为一个画家,一个同是人物画的同行,来谈几点感想。第一,我为画家的魄力与勇气、不赶时髦不追潮流的精神叫好。中国画在80年代,向西方现代派学习是大潮流,追求前卫、先锋是时髦。90年代以来,进入艺术市场成为一个大潮流,而以笔墨中心论的回归传统,又成为新的时尚。十多年来,种种原因使

  • 标签: 中国画 现实主义精神 人物画 西方现代派 中心论 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