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一、帔帛的源起与发展“帔”,为一种披搭之物,通常覆于肩背处,与缠束或覆盖用的纱巾织物相似。“帛”则是为了凸显该织物的材质。这种衣饰是古代两河流域人们服饰的常态;从现存的古代雕刻和壁画等图像资料观察,帔帛早在孔雀和贵霜王朝的神像、佛像衣饰中就已使用。而且,帔帛和印度的传统服饰——纱丽有共通之处。

  • 标签: 传统服饰 古印度 宗教文明 两河流域 图像资料 “帛”
  • 简介:中国当代绘画越来越进入一种后现代状况,传统的绘画语言(包括古典的与现代的)正在被消解.那些语言无法言说的东西正在被新的语言方式言说出来。当一些人还在媒介、材料.甚至风格中游疑的时候.另一些人却从具体的生命体验中.从生活的边缘中领悟到了生存的紧迫问题。他们面向社会言说.不是展示一种技能或风格.也不是客观地记录或再现,而是从个人的体验中引伸出思想,真正进入到精神的层面.在对个体经验的超越中直面现实与精神的危

  • 标签: 赵晓佳 画家 绘画艺术 艺术语言 艺术创作 艺术观念
  • 简介:此帧家书是许承尧先生从敦煌写经褙纸中揭出。后附近人汪律本、何振岱、程炎震、吴承仕、方莆光、李景堃等人题跋三页,合装成册。为晚唐咸通七年(八六六)物。安徽省博物馆藏《唐二娘子家书》,纸本,一页。纵三十一厘米,横四十三点四厘米,右上角四行文字残缺。现存十九行,行二至十九字不等,全文约二百四十余字。

  • 标签: 家书 唐二 十九 娘子 十三点
  • 简介:欣赏与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殊本能,欣赏不断打开人的心灵,创作不断开发人的心智,人类离开了欣赏与创作的生存方式,恐怕是人将不人了,因为人世间一切,人之所以认为是美的事物,都源于有了这两个过程。

  • 标签: 欣赏 创作 文明发展 艺术 人类
  • 简介:进入数字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电子化载体对传统纸质图书造成了极大冲击。信息的猛增,让纸质图书的图像界面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面对这种变化和冲击,纸质图书的界面设计需要寻求新的突破。一、纸质图书图像界面设计的视觉逻辑化、链接化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爆增、堆积成为这一时代的最大特点,这让纸质图书的图像设计面临极大困难。

  • 标签: 纸质图书 信息文明 界面图 信息时代 图书内容 信息技术
  • 简介: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文人,对人生乐趣的感知和对艺术生活的痴迷,往往最易与书画结缘。方茂鸿先生,这位与共和国同庚、与吴敬梓故里同在的人,质地里就是一位与艺术有缘、是一位有着很深的艺术情怀充满艺术兴味的人。他把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把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把在审美感觉上的一种自足,全然寄托于中国的书与画。人到中年,命运

  • 标签:
  • 简介: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莱热.不仅是位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壁画家。机械技术的现代化.令他相信.只有现代技术的进步与使用.才能令人们的生活更加光明。对机械的崇拜和“纯粹主义”等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中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他以“机械的歌手”而闻名艺术史。

  • 标签: 机械主义 抽象思维 纯粹主义 费尔南·莱热 壁画艺术 现代化
  • 简介:刘晶晶:我看过您的一些论文,比如〈论陈寅恪古典今事的解诗方法〈、〈陈寅恪与钱锺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关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与思想寓意〉等等,发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您关注的学者与主题和范景中先生所关注的非常接近。这究竟缘于你们是同一代人,还是你们个人的知识背景有着某种相契?

  • 标签: 人类文明 访谈录 《柳如是别传》 尊严 风雅 竹韵
  • 简介: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把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古老丝绸之路的广阔空间。丝绸之路的西端——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等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不仅为人类文明的全球发展点燃了燎原之火,而且其丰富辉煌的文明遗迹更成为今天全世界所共同珍视的无上瑰宝。这些文明创造的政治,社会与实利的功用早已随着时间而流逝,但其艺术上的思想、

  • 标签: 古代文明 艺术考察 国家 社会 画院 中国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条道路比丝绸之路更为悠久——以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为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比丝绸之路更为漫长——它通过草原、沙漠和海上所建立的道路,第一次把不同地域的文明连结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丝绸之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第一次全球化运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上诞生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从长安到两河流域,再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态跨越了种族、语言和地域的隔阂,

  • 标签: 人类历史 古代文明 艺术考察 时代精神 陆上丝绸之路 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