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澳大利亚前卫艺术[新西兰]安德鲁·博尔杰华天雪译1988年,在新西兰的奥克兰美术馆举办了(澳大利亚前卫绘画展),该文是对此次展览的评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澳大利亚80年代的绘画思潮,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了解西方边缘文化的材料。─—编者在澳洲的画坛有这样两种...

  • 标签: 前卫艺术 博尔杰 表现主义 边缘文化 超现实主义 莫奈
  • 简介:90年代中期以后,前卫艺术已经睨离了85运动的轨道,沿着“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思路,独立策划人的展览更多地反映了批评京的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大量吸收了80年代以来现代艺术发展的成果,风格也开始多样化。但是活跃不等于是有活力,这些展览恰好说明油画正在失去活力,标志就是没有创造新的形式,没有提供新的观念。以政治波普为代表的油画陆续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的展览,逐渐被西方人所认识,他们也把这些作品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前卫艺术的代表。这种国际化倾向的一个潜在话语是西方化的倾向。实际上是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的主流文化,即适合西方主流文化的边缘文化。

  • 标签: 前卫艺术 当代艺术 油画 现代艺术 展览 艺术展
  • 简介:一般认为,强调先锋、叛逆、个性和创造力的前卫艺术与大众文化来自于不同世界,前者稀有、短缺、珍贵,而后者则大众、常见、庸俗、普通。前卫艺术往往和精英主义、经典和原创以及天才等概念紧密相联,而大众文化则是民主社会、商业和消费社会的象征。但托马斯·克洛却从根本上质疑了这一二元对立,提出大众文化与前卫艺术的不可分割性,认为大众文化往往是前在和决定性的,并不是与前卫艺术完全割裂的领域。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代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卫 大众 现代主义 文化工业
  • 简介: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种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种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上的引导和教化;一种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种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 标签: 前卫艺术 现代性 当代艺术
  • 简介:本文试图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维度入手,对前卫艺术进行新的界定:有三种前卫并行于现代性以来的艺术史长河中,一种是政治前卫,偏重于政治上的引导和教化;一种是美学前卫,偏重于形式美学上的逻辑演进;还有一种是历史前卫,它介于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之间,力图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辩证调停,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也是当代艺术最根本的追求。

  • 标签: 前卫艺术 现代性 当代艺术
  • 简介:根据巴黎第一大学美术史学报《评论—欣赏》(Ecrit-voir)主编埃里克·展艺科(EvieJanicot)先生的建议,《美术研究》从1989年第二期开始与其建立交流关系,互相发表对方10篇论文。由于《美术研究》篇幅有限,特将本文在本刊发表。

  • 标签: 前卫艺术 美术研究 美术史学 埃里克 交流关系 野兽派
  • 简介:"休憩或徜徉在怒放且充满芳香的花间,那真是平静而美丽的时光;我的确希望赋予我的画这种美,亦的确希望我自己获得这种感觉——这原初、美好的幸福感。"——艾米尔·诺尔德(EmilNolda),1908。【1】对于许多前卫画家而言,花园不仅仅是创作的重要主题,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标签: 艾米尔 诺尔德 我自己 康定斯基 马蒂斯 野兽派
  • 简介:非洲,长期以来不被看作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现在整个一下子进入国际艺术圈。过去五年中,从贝宁、塞内加尔、扎伊尔、马里、突尼斯、埃及、尼日利亚,还有特别是南非的艺术家,不断受到博物馆、画廊、双年展等重要展览邀请。虽然这些国家的政治剧变是他们作品的幕布,但他们中的很多艺术家努力做自己的东西,使其超越政治和国家观念。他们于是改变了我们对非洲艺术的先入之见。

  • 标签: 当代艺术 非洲 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艺术作品
  • 简介:纽约画派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学界的理论热点。然而现有争论并未将绘画的美学元素与意识形态结合考察,这将导致人们忽略纽约画派与其社会语境的联系及前卫艺术的形成机制。在这一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则将前卫艺术纳入意识形态的话语框架之下,已展示认识上的三重飞跃。纽约画派虽有貌似新颖、激进的形式元素,但它与意识形态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明,它的横空出世绝非单纯因为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进步,也并非政府单向推广所致。前卫艺术本身便是意识形态的折射和反映。全面考察前卫艺术与政治两个因素,拓宽当前西方现当代艺术批评领域,需要扎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厚土壤,更需要一种建立在综合考察艺术史实与政治环境之上的多元化理论建构。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主导性意识形态
  • 简介:刚刚过去的“2000上海双年展”和同时举行的形形色色的民间外围展,在表面上一片“轰轰烈烈”的气氛中落落幕了,那些为之大唱赞歌的舆论似乎也假旗息鼓了,这场被一些“艺术评论家”们吹嘘成“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是真正的国际化的、现代的、中国东方的声音”的“值得人书特书”的闹剧,留在我们印象中只是犹如肮脏的屠宰场屠宰后的一片狼藉,除此之外,在艺术价值上又给了我们一点什么?

  • 标签: 前卫艺术 艺术评论家 承前启后 艺术价值 闹剧 声音
  • 简介:材料之于当代艺术本已是无需再讨论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内不少专业类院校和机构将综合材料与绘画并置在一起,并以此来谈论绘画教学和创作,使有关综合材料绘画的讨论成为颇具我国“特色”的话题。材料和绘画本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综合材料绘画将两个相互抵牾的概念糅合在一起,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种折中化的处理。

  • 标签: 综合材料 前卫性 绘画教学 当代艺术 概念
  • 简介:本雅明·布赫洛所著的《新前卫与文化工业——1955到1975年间的欧美艺术评论集》一书是一本新前卫艺术史的研究性文集,也是西方20世纪末研究新前卫艺术史的最重要文本之一。笔者通过对此书的研究,分析布赫洛的理论来源与倾向,进一步剖析布赫洛的理论,厘清其与彼得·比格尔、法兰克福学派和"情境主义"等的关系。

  • 标签: 本雅明·布赫洛 新前卫 文化工业 理论倾向
  • 简介:  名人难,做名人肖像雕塑更难.  肖像雕塑的发展走向,是中国雕塑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百年前西方肖像雕塑传入中国,精准的写实肖像雕塑便一直称霸至今,但恰似果子熟透了以后就有了变质的危险,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的肖像雕塑过熟以后究竟需要注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就成了亟待雕塑家们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的前卫 保守中的 前卫评
  • 简介:"现代书法"这个名词本身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语义解释,不但今天的书法可以包容进去,第二次大战后的前卫书法和近代诗文书法等具有新倾向表现的书法也可以用此来限定。在这里首先全面地追寻一下"现代书法"的渊源,然后再试图探赜一下作为现今书法显著特征的新

  • 标签: 现代书法 书法家 汉魏六朝 书法艺术 近代诗 书风
  • 简介:我们一谈到了解艺术这句话,就从很简单的问题谈到很复杂的问题上来了。但是我们研究艺术的人,应当首先决定我们的态度,我们从事艺术上之创造。空间是为艺术的还是为社会的呢?从前欧洲的学者在艺术上争论之点,总离不了“艺术艺术”和“社会的艺术”两方面,极端争执,视为无法调和,而变成两不相容之态度,其实这种过于理论的论调,愈讨论愈复杂,如同讨论美的问题,

  • 标签: 艺术 社会 态度
  • 简介:  极简主义描述了世界艺术史中各种艺术与设计形式中的一种特定艺术门类,它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发展,受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美国视觉艺术的强烈影响,后来在欧洲风行一时.……

  • 标签: 几何抽象 抽象艺术 极简
  • 简介:一、艺术感觉是人的心理、精神的微妙感觉人的神经系统贯穿从头到脚,遍布全身,精密的生理构造使人本身就像一个宇宙。复杂而又精致的生命体结构,使生命产生了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感觉。艺术感觉,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是人的精神结构,内心深处产生的最微妙的感觉。现代心理学先驱者对人的感觉进行了研究,对我们分析艺术感觉的特性是有启发的。直接推动和指导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感觉进行系统研究是十九世纪末开始的。弥勒(JohannesM(?)ler1801—1858)的"神经特殊能力"说,使他在心理学上占有重要

  • 标签: 艺术感觉 神经系统 现代心理学 特殊感觉 精神结构 创造精神
  • 简介: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的观点,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在本文中,他就这种观点的本义。及其在一种宏大叙事中与马克思.黑格尔的关系。作出了陈述。并指出,艺术家愿意随时使用所需的任何东西,而完全不顾及纯粹性。以及他们绝对自由游戏的精神。就正体现了后历史的精神。

  • 标签: 艺术终结 艺术家 精神 宏大叙事 争议 观点
  • 简介:神本艺术是指建筑在泛神论及神灵崇拜基础上的艺术,但本文通过对神本浅层次的挖掘和引申,将”神”的含义从“神灵”扩展至“精神”,并将神本艺术和人本艺术进行阐述与对应比较,揭示各自不同的精神内核,以及反思它们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联系与意义。

  • 标签: 神本 人本 崇拜 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