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方法论》是油画系第二工作2013级学生在四年级上半年进行的一次关于创作课程的汇报性展览。在群展的过程中,同时推出了两名学生的个展,而其他同学在临近毕业的后续学习中,也陆续实现了各自的个展计划,最后共计九个个展。

  • 标签: 工作室 方法论 课程 创作 油画 四年级
  • 简介:崔宏杰老师于2003年3月创办博棱画室,2009年12月经洛阳市新安县文联批准更名为“崔宏杰连环画工作”。多年来“崔宏杰连环画工作”以“引出潜藏在孩子们内心的智能,培养有持续性的学习热情”为办学宗旨、搭建起的一个以绘画为载体的教育平台。

  • 标签: 工作室 连环画 作品展示 学生 2009年 办学宗旨
  • 简介:北京画院2017届油画研修班的同学们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季,伴随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是我与同学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树立有价值的审美态度和独立的创作方式贯穿着我们教学的始终。油画语言本身具备揭示艺术家内心活动的本质,因此,油画语言形成了同学们建立自己创作方向的根基。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而相同的是同学们对于艺术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在北京画院学习过程中,

  • 标签: 北京画院 油画语言 马琳 创作方式 学习过程 教学工作
  • 简介:又逢硕果累累的季节,北京画院2017届油画研修班毕业作品也随之展出,一年的学习很短,他们刚刚进入绘画状态,有的茅塞顿开,有的还在探索,不管怎样他们坚定信念,将绘画进行到底,这就是收获。绘画与科学不同,没有定律,没有标准,更没有方法,只有不断地实践磨炼,才能找到语言,创造出好的作品,今天再次刊登的作品也展示了他们一年来在绘画探索中的足迹,我想这条路很长,很远。

  • 标签: 白羽 北京画院 华显 溪山 丁建 融雪
  •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第一工作在2002年建立。最初工作没立,就确定了明确的追求方向,学术思想和教学特色。这足一个强调油画传统中的叙事性技巧,并以密切地关注现实生活为姿态,以培养学生创作主题性绘画尤其是复杂的叙事性绘画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油画工作

  • 标签: 油画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 教学认识 主题性绘画 教学特色 学术思想
  • 简介:从事绘画本就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如果在这条荆棘之路行进中求得法门、悟得其中之道,便是一生幸事。单单将绘画理解为技或者艺,就偏颇了。在中国从事油画创作事业并非易事,在掌握了技、艺之道后,便是语言表达的呈现了。在我自己多年从事油画创作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探索,希冀着自己的创作可以有新的突破与领悟。

  • 标签: 油画创作 北京画院 我自己 油画语言 道后 陈淑敏
  • 简介:6月21日下午,由《中国油画》杂志、浙江省油画家协会、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名师作品邀请展学术研讨会在宁波美术馆会议举行。来自不同学校的油画教师针对"新时期中国研究生油画教育如何开展"这一课题展开整体性思考和专题性讨论。研讨会由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志明教授主持,参与研讨会的有来自各个师范院校的专家及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一百余人。以下是本次研讨会的简要:

  • 标签: 油画家 中国油画 马志明 文化成绩 学术型 西方油画
  • 简介:虚拟演播是近年来广电媒体行业新兴起的一种虚拟技术,该系统可以把现场摄像机拍摄的主持人运动轨迹进行抠像后与计算机软件创造并用引擎实时渲染生成的三维虚拟场景进行融合,而且创造的虚拟三维道具可以很容易地实时插入到虚拟演播中,并且虚拟三维环境可以很自然地和人物进行互动,因为摄像机追踪技术拍摄的三维虚拟场景,

  • 标签: 虚拟演播室 广电 应用 直播 虚拟技术 虚拟场景
  • 简介:海滨小镇埃尔塞贡多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尔塞贡多美术馆由建筑师伊娃和企业家布莱恩.斯温尼以及热心艺术的收藏家共同创办,并把美术馆视为艺术实验。他们希望通过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为公众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兴趣。

  • 标签: 埃尔塞贡多美术馆 艺术实验室 社区 合作 教育
  • 简介:9月26日,第二次《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会议在杭州浙江展览馆召开。来自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的近50家画院代表、志史专家和全国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继2016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首次会议后的再一次相聚。会议围绕着《中国画院志》编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对这项工作的理解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由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主持,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任点评专家。

  • 标签: 专家座谈会 中国美术 编撰工作 画院 编撰过程 信息中心
  • 简介:艺术家李伟、于兴泽、敖国兴、权弘毅、王海东、张月、王略均是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七位70后艺术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他们,却在学业结束之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上海作为人生的扎根立身之地。他们全部供职于上海的各大高校,于兴泽就职于同济大学;李伟、张月、王略工作于上海理工大学;敖国兴在上海美术学院;王海东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职;权弘毅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带给每个人两种截然不同却互为补充的生命体验——教书育人时的低调、谦和与真诚以及个人创作时的自我、独立和激情。他们在其中自由的转换,尽情地享受,不断的超越;他们将属于北方的性情带到了南方;他们将属于鲁艺的传统带到了沪上.在交融、碰撞与转化中,始终傈有在场的积极,完成了自我的确立,形成了独立的风貌。

  • 标签: 艺术家 上海理工大学 鲁迅美术学院 创作 海上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