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成功的驯服了马,便世世代代与马结下不解之缘。放牧、狩猎、传递函件、传送军令、迁徙移牧、千里征战,都离不开骏马。因此,使用马鞍具、装饰马鞍具就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为了使马适于人所骑乘、驾驭,他们创造发明了具有实用和艺术价值的鞍辔饰具,并经历了由简到繁,由拙到精完备的发展过程,遗留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和各具特色功能的鞍马饰具,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其中以东胡、匈奴、鲜卑、契丹、蒙古族最为著名。

  • 标签: 族马鞍 蒙古族 装饰艺术
  • 简介:龙是多变化、多功能和多栖居的灵物,其躯干却基本上是蛇那样圆滚、细长、夭曲、蟠蜷,许多类似的动物曾被比附、被尊化为龙——包括小小的蚯蚓或某种水虫。更重要的,它们有测雨和致雨的本领。红山文化的虫体玉龙不但体现着蕃育、再生的信仰,而且也可能用来“祷旱”,祈雨。它是否“水虫”虽未明确,但在神话民俗里,“虫虫”(昆)之类的水虫确曾是水雨云雾的原型,与太阳对立的幽阴暗湿的意象。“虫龙”或以蚕(或蝉)及其蛹的形态出现,也因为它能在春雷惊蛰时变化,兆示并诱导着雷雨。

  • 标签: “虫形玉龙” 象征功能 红山文化 艺术考古 意象 民俗学
  • 简介:为心役还是心为役──对传统绘画控制论的反思王文杰绘画作为一门诉诸视知觉的造型艺术,是一个特殊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是心与物、意与象、情与不断地碰撞的过程。这碰撞无异于一场斗争,孰胜孰负?应视其结果,即谁驾驭了谁?谁役使了谁?评论制服了谁?自古以来...

  • 标签: 形为心役 控制论 传统绘画 “形” 控制过程 中国绘画
  • 简介:在中外诗歌史上,都异曲同工地出现了很多打破诗的语言,如字、词、句、节等常规排列形式,追求诗的视觉效果,呈现出诗的排列美以及排列丑的“怪诗”。我们把在形式上,尤其是在语言的书写排列形式上与人们约定俗定成的诗的形式不同的诗,称为“异”诗。这些诗有的完全是强调其文字安排所给予的视觉印象比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更重要的视觉诗,英语诗歌称“visualpoetry”;更多的却是利用语言符号巧妙的排列组合,充分发掘情感符号的表意功能,来最佳地发挥诗的抒情功能。后者在用具有

  • 标签: 中国古诗 形异诗 文体价值 文学研究
  • 简介:原生形态的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实用一审美”的综合价值结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同早期的工艺美术在目的性方面是高度一致的,这就是将事物的实用功能和给予人的审美感受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功利性不仅直接地表现为它的物质实用功能,还渗透到它的审美机制,表现为诉诸视觉形式对现实需要的满足。后者显示了民间美术原生形态有别于纯粹审美形式的特殊性质,即它的精神功利性。它通过理想化视觉形象的塑造,使审美主体在审美想象的心理状态中,抒发被现实所压抑的功利意愿,从而有效地消除有碍社会实践的心理紧张和焦虑。追求生活的幸福美满是世界人民的一致意愿,对这种愿望中国人显现得更加强烈与突出,“吉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植根于本土的民俗观念。

  • 标签: 民间美术 美术形态 吉祥 “意” “形” 艺术
  • 简介:结伴同行的孪生兄弟──伦假与假头(北京)麻国钧(日本)有泽晶子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研究面具时,往往把假面与假头,甚至假放在一道,加以整体讨论。我们觉得,无论在起源、流变,抑或是在器物的构成形态上,三者都存有差异。本文拟将假、假头从中剥离出来,进行...

  • 标签: 假形 孪生兄弟 狮子舞 造型艺术 图腾崇拜 纳西族
  • 简介:“窗矮室如轻舸,/斜日邀朋来坐,/兴到画游鱼,/哪里安排都妥。/随我,随我,/藻外花前萍左。”这是画家王大濛为自己一幅水墨新作题写的画跋。竖而窄长的条幅上,上方一鱼穿石而出,下方三鱼相逐相嬉。石洞前一朵红花轻摇,更为萧蔬的画面平

  • 标签: 解味 作品 新文人画 雅淡 画家 中国画
  • 简介:  徐生翁(1875~1964年),字安伯,祖籍浙江淳安,生于绍兴县檀渎村.少嗣李姓,名徐,号生翁.中年以前的作品常署"李徐".中年以后则以"李生翁"为主,约略在50~70岁之间.70岁以后的暮年,则署"徐生翁".徐生翁艺术创作的各个阶段亦大略以此来划分.……

  • 标签: 全试析 审美理想 形简而道
  • 简介:王春江已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届中国画名家班结业。近日,他将其一大叠写意人物画新作示我。品茶看画,摩壶推心,我渐淅形成这样一个印象链:缘网找结——敲邀神——守拙觅趣——煮字炼文——不俗不雅——亦古亦今……[缘网找结]茫茫世界,时空无限,画家万千,可是要在中外古今经纬交织的文明之网上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气质个性和修养的“这一个”网结,却并非易事。

  • 标签: 春江 网结 写意人物画 意象 中国画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