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4月,遗跨界音乐剧《白蛇惊变》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惊艳首演。流转千年的《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荡气回肠的凄美故事,发生在西子湖畔一个烟雨迷蒙天,跨越人妖之间的恋情,情感与宗法之间的冲突,悲壮缠绵,流转千年。

  • 标签: 《白蛇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中心 民间传说 音乐剧 国家级
  • 简介:加强上海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成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重要板块。而我们对遗传承与发展的努力亦非一朝一夕。从有识之士的呐喊,到系统性学术研究和梳理,再到政策的扶持与平台的搭建,这一路走来并非没有弯路、绕路,也因遗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零碎性和多元性,因此我们在构建保护工作的时候需要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然后再去针对性解决问题。如今我们亟需将遗保护工作导向“有的放矢”的轨道。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与保护 上海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新时期 文化大都市
  • 简介:纵观近10多年来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展陈现状,展陈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不断提升,仍需改进。在展陈目标、展陈理念、展陈分类、展陈形式等方面既要遵循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还要结合观众的行为、感知、心理等因素进行策划和设计,让观众在愉悦的参观学习中,对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获得认同。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陈 现状 文化认同
  • 简介:作为一个从业20多年、土生土长的上海主持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总是怕被观众和各地同行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上海是中国内地电视事业的两大发祥地之一(1958年10月开播,比央视晚5个月),可堂堂上海台,却一直没有一档上海话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越是怕,还就越有人问,每每被问到,我心里总是"丫拉勿出"(丫音"渥",沪语:难以言表、有苦说不出的意思)。全国很多电视台都有方言民生电视新闻节目。

  • 标签: 新闻坊 电视民生新闻
  • 简介:虽然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概念,但是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这些口述材料的整理与记录尚未上升到史料的高度。对历史的口头叙述一方面未能构成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相关工艺今后发展方向的启示功能也很有限。本文通过回溯江苏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历史发展的脉络,希望探究在此过程中口述史创作的特点和尚需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口述历史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质量和地位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口述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目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很多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前的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被人们所了解,所以物质文化遗产应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多元化开发,面向更多的人群。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文章以消费者、制作工艺、产品性质为导向,为开发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策略,并从博物馆文创商店、网络等方面进行推广,以推动遗文化的传播。

  • 标签: 文创 非遗 博物馆 结合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它是一种无形的,以人为载体的“活态”文化样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传承人世代相传。可以说,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传承者、创造者,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就是保护传承人。

  • 标签: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 简介:遗和旅游相结合是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新的发展趋向。活跃在甘肃省文县地区的白马藏族把遗和旅游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成为陇南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在遗视角下,陇南白马藏族村寨旅游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性;二是地处陕甘川交界,其自然风景和社会行为都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三是在语言、服饰、歌舞酒文化、婚姻结亲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标签: 陇南 白马藏族 非遗 村寨旅游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规定的一项基本的遗保护措施,对其的研究属于遗保护研究中具有共性的横向问题,有着很强的应用性。该问题包括且不限于遗清单编制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基础、中国遗名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其他国家遗清单编制的有益经验、对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代表作名录制度的反思、对未来遗清单编制研究的展望和遗清单编制中的权力、权利与权益的关系等。遗清单编制中社区的地位,其参与的形式及其与政府和学界等其他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素。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单编制 文化权利 社区参与 代表作名录
  • 简介:6月10日,第三届上海杨浦遗节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杨浦主题活动当日拉开序幕。上海杨浦遗节已成为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今年的上海杨浦遗节从10日起延续至端午节。期间.杨浦区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少数民族遗交流表演、遗项目展示、”对话大师”遗与文创主题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将——开展.70余场近百项活动将给人们带来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 标签: 公共文化 上海市 交流 中国 杨浦区 主题活动
  • 简介:皖南贵池傩有着丰富的田野文本和深厚的文化蕴涵,包摄诸多有关原生态的造物设计意识,并隐藏在娱神娱人的傩面具中;文章分析了贵池傩面具的造型特点、阴阳杂糅的五行色彩观念及其文化内涵,初步破译贵池傩面具背后的设计文化符码。

  • 标签: 贵池傩 非遗 面具 造型 色彩 文化符码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造的物质文化正在濒临消亡,因此地方高校传承本土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课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应当自觉地肩负起传承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大使命。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
  • 简介:继承和发扬川北灯戏,不仅是更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促进川北灯戏文化的宣传,还是推动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有效途径。现如今,在文化大融合的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川北灯戏成了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目标。川北灯戏,是流行在川北地区的民间歌舞小戏,其历史悠久,包含的文化艺术内容多样,有锣鼓、二胡、歌舞、杂耍、猴戏、皮影等;其背景音乐朴实明快,有川北民间小调、圣谕调、嫁歌等.

  • 标签: 表现形式 表演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一方面使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活态传承,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是一件两全其美、相得益彰的事情,必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文化活动 融合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如何传承,怎样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遗舞蹈的保存方式、传承动力及发展方向,即要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结合起来,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 标签: 非遗 创新 保护 秧歌
  • 简介:近年来,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物质形态存在的并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性、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中既包含了人们所熟知的民俗活动、传统表演艺术、礼仪与节庆等内容,又涵盖了有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地方高校应如何参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呢?地方高校参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式教学方法如下:一、加大培养专门人才的深度与广度地方高校应加大培养专门人才的深度与广度.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高校 民间歌曲
  • 简介:临武傩戏是千百年来传承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资源,是具有重要使命和意义的中华瑰宝。在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临武傩戏逐渐淡出民间艺术的舞台,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到来为临武傩戏的保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个契机是临武傩戏进入现代社会和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和临武傩戏的结合,使临武傩戏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经济市场上极具潜力的新欣产业,经济市场将迎来全新的动力,为临武傩戏遗文化的传播打开了一扇窗。

  • 标签: 临武傩戏 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
  • 简介: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碰撞,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音乐作为物质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推动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管理和保护还不到位,人们对少数民族物质音乐文化的意识还很淡泊,缺少物质音乐传承人,物质音乐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少数民族物质音乐文化,丰富我们的中华文化。

  • 标签: 城市化 黑龙江少数民族 非物质音乐文化 保护
  • 简介:通过对与傩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政府文件的话语分析,呈现日常生活实践中多元实践主体的言说的傩与失语的状态,力图整体化、立体化地呈现遗语境中各层级主体之间相互角力的动态、混杂图景。从话语形成过程、话语限制形式等入手分析知识与权力的内在关系。虽然这样的图景是具有不稳定性、相对性和变化性的,但仍可辨析出其中复杂的权力结构关系。试图勾画出遗语境中各层级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角力之下所形成的动态而又混杂的图景,借此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质文化遗产法》条例中一些模糊之处,同时反思遗实践中乡村文化特色化的同时也存在狭义化倾向的现状。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池州傩 话语 权力 实践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开展,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笔者于2017年10月跟随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团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当代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通过集中的遗田野调查、采访遗传承人等方法初步归纳了乌兹别克斯坦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模式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炼相关问题,试图通过乌兹别克斯坦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察与研究为我国遗保护提供案例及解决方案。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兹别克斯坦 现状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艺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