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从小说的写-读模式到话剧的演-观模式,从舞台限制到舞台自由,老舍走过了一条艰苦探索的艺术道路,其舞台视野的开阔标志着他的话剧创作的成熟。老舍从接近舞台到置身舞台再到俯视舞台,通过话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与沟通,话剧的舞台空间不断拓展,最终完成了从“诗剧”到“史剧”的飞跃,登上了话剧艺术的高峰。

  • 标签: 老舍 话剧 舞台视野
  • 简介:本文从文学和剧场之间的关系入手,从作家提供的戏剧底本的规定性和被阐释性角度研究北京人艺的演剧特征,具体论述了老舍戏剧对焦菊隐导演风格与艺术生涯的影响,以及对北京人艺演员艺术成长道路的影响。这种来自文学对舞台的影响是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给予格外的关注。

  • 标签: 老舍戏剧 北京人艺 焦菊隐 表演风格
  • 简介:方旭改编自老舍作品的话剧《老舍赶集》,内含六则短剧:《话剧观众须知》《创造病》《牺牲》《黑白李》《邻居们》《我的理想家庭》。《老舍赶集》以中产阶级市民生活为题材,以建构文明合理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旨归,从道德反思的角度批评了损害他人、沉湎于物欲、盲目崇外、奴役妇女等不文明行为,从理想人性探讨的角度肯定了兄弟友爱、牺牲自我的美好情操,从理想生活方式追求的角度展望了都市和乡野的两种诗意人生。《老舍赶集》还对京味儿文化的重生与流逝,抒发了叹惋之情。方旭在改编中总体上以彰显老舍原作精神为己任,又在少数细节变动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些许不同理解,更在艺术形式的转换中展示了充沛的创造力。

  • 标签: 老舍赶集 方旭 市民文化
  • 简介:方旭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专业导演,在八年的时间中一直坚持做一个优秀的话剧演员。自他成功改编并演出了独角戏《我这一辈子》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把老舍的经典作品又陆续改编成五部话剧,并且每部话剧上演后都能获得成功,得到戏剧界、研究界和观众的认可和好评。笔者以为,方旭以一个现代作家的作品改编及其演出所获得的成功,并不能归结为一个简单的个体现象,而是应该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从中找出当代话剧在改编创作、表演形式以及观众接受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许能够为当下话剧的发展提供一点点可资借鉴的思路。

  • 标签: 方旭 老舍 话剧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