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仅就歌剧创作而言,距今恰逢百。20世纪20代黎锦晖便开启了中国歌剧创作的艰难探索之旅。尽管其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或是儿童歌舞表演曲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歌剧所专属的本质特征却是不容否认的。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70的社会生活可谓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包括歌剧在内的艺术创作同样异彩纷呈,看点多多。本文是为几个重要阶段的回顾,也是一番基于史料的思与述。

  • 标签: 中国歌剧 歌剧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儿童歌舞剧 20世纪 歌舞表演
  • 简介:文化盛世,需继往开来。前辈之风,后辈楷模。为全面回顾、总结著名戏曲理论家、史学家、作家、文化学者蒋星煜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评论家协会联合承办的"亦文亦史七十,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学术纪念活动",于9月11日蒋老诞辰之日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

  • 标签: 学术成就 纪念活动 上海市 蒋星煜 桃花 文化学者
  • 简介:今年春,老同学杨飞云叫我给学员示范画写生,特意赏我使用带天窗的画室。带天窗的画室,究竟不同,自上而下的光罩在画布上,仿佛就能画得好一点似的。

  • 标签: 陈丹青 归国 序言 画册 示范画 杨飞云
  • 简介:<正>流行于桂西、桂西南广大地区以及桂中南一些县份的壮剧,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青的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说它古老,那是因为早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即十七世纪末,壮剧就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土壤中萌芽了。不过,那时是坐唱形

  • 标签: 壮剧 三十年 人民生活 神话传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民间故事
  • 简介:伦敦,1949。公共汽车上售票员胸前挂个袋,将售票所得的钱往袋里扔,一如北京常见现象。我买了票,付的是硬币,售票员接过硬币,尚未及扔入袋,便立即找给我邻座一位绅士模样的先生,他付的是纸币,须找他钱。但他断然拒绝接受售票员刚从我手里收的硬币,售票员于...

  • 标签: 中国画 形式美 五十年 售票员 反传统 现代中国人
  • 简介: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领域,一般来说,“小剧场”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那就是缘起于1982的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演出的《绝对信号》及其所引发的实践与讨论。这也是人们将2012定义为小剧场三十周的缘起。“小剧场”,听上去是个空间的概念。我记得当年北京人艺小剧场的门口的英语写的是“MINlTheatre”。这样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难坏了许多评论者。即使到了2012人们在纪念小剧场三十周时,也还得为此争论不休:难道在小的剧场里演出的就是小剧场戏剧么?难道在小的剧场里演出的搞笑戏剧也配得上小剧场?再说,什么样的剧场才是小剧场呢?等等。

  • 标签: 小剧场戏剧 三十年 中国文化研究 《绝对信号》 北京人艺 三十周年
  • 简介:近日,郅敏的全新作品,大型陶瓷、金属装置《河图洛书——万象》亮相中国美术馆。这组作品以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京城知名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到场。在郅敏的作品前面,有人感觉是龙卷风,有人觉得像五谷丰登的果实,还有人觉得那就是一条龙。艺术的无穷魅力就在于此,它给每位观众的感受都不一样。《河图洛书——万象》是关于天象与物象,

  • 标签: 河图洛书 中国美术馆 新作品 文化内涵 艺术家 评论家
  • 简介:20175月8日,两岸两位颇具代表性的戏剧人——林克欢与王墨林在将近三十年之后.再度公开对谈。两人结识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当时中国大陆以林克欢为首开始了解大陆以外的华人戏剧创作。1988在北京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们首度公开对谈两岸戏剧状况。

  • 标签: 三十年 两岸 小剧场 戏剧创作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大陆
  • 简介:<正>我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正在考虑如何总结建国三十年来文学工作以及编写当代文学发展史的问题。参加这个会,听到许多同志的发言,很有启发。今天,我把我们接触到的若干问题提出来,既是向大家请教,也是向大家呼吁,希望通过文艺界的共同探讨来解决。

  • 标签: 当代文学 发展史 社会科学院 文艺界 研究所 问题提出
  • 简介:关于当代诗歌三十年,最形象也最恰如其分的一句话,莫过于一位诗人的描述:如果说朦胧诗是当代诗歌的第一声春雷,那么,现在大地才真正觉醒,万物萌发,竞相争艳,生机勃勃。对此一景象,可用“草根性”一词来描绘。我提出诗歌的“草根性”,针对的是新诗完全从外移植引进过来,因而水土不服,无法深人普通中国人心灵,所以,当代诗歌应该完成其草根化、本土化的进程。因此,

  • 标签: 当代诗歌 朦胧诗 中国人 本土化 诗人
  • 简介:二○○一底,批评家高岭在北京金融街主持(唐昕策划)了一个题为"感受金钱——Money,Funny,Honey"的展览。他在"学术构想"中提示说:金钱、资本、市场、消费社会在文化上带来了这样的现象:文化的创造者们不再那么容易从他们的创造物中认出自己,

  • 标签: 资本 艺术 消费社会 金融街 批评家 创造者
  • 简介:一、《绿洲凯歌》与新疆电影的诞生1955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酝酿筹建电影制片厂。次年,遵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厅开始着手一系列筹建工作,其中包括外派人员学习、成立演员训练班、选址建厂、购置器材等。19585月,国家文化部曾下达《关于在各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电影制片厂的方案》,其中强调要求加速新疆电影制片厂的建设进度。

  • 标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电影制片厂 光影 人民政府 筹建工作 外派人员
  • 简介:在新世纪走过第一个十年之际,《艺术评论》杂志社举办“新世纪十年华语电影批评”论文大赛,向全国在校研究生征集影评文章,对2000以来的华语电影进行评论研究。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展示批评才华、交流思想动态的平台,并将以最新鲜的力量增进我国电影批评与研究的活力。

  • 标签: 电影批评 华语电影 大赛 论文 《艺术评论》 在校研究生
  • 简介:我社举办“新世纪十年华语电影才比评”论文大赛,从影片文本、导演、摄影、表演、叙事类型和产业等角度解读新世纪十年华语电影现象,活动以在校研究生为主,字数四千到八千字,来稿截止时间为201011月51日,评选结果将于2010底公布,优质获奖论文将陆续在《艺术评论》上刊登。

  • 标签: 华语电影 获奖论文 电影批评 大赛 2010年 《艺术评论》
  • 简介:东乡族研究随着20世纪50代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而发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方兴未艾的研究趋向。对于东乡族研究的学术回顾,已有学者对此有过评述,总体而言,评述成果以2005左右为截止,近几年来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尚未涉猎。基于此,文章以2005-2015为结点,对近十年以来学界关于东乡族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 标签: 近十年 东乡族 研究 回顾
  • 简介:中国美术馆最近举办了"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大展(1961-2011)",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一般来说,一流的美术馆是与它的收藏有关的,而捐赠的艺术品又往往构成了一座美术馆的经典藏品。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捐赠 作品 艺术品
  • 简介:二0一一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美术馆倾力打造的“中国美术馆五十上捐赠作品大展”隆重推出,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馆从一九六一年建馆伊始的第一批捐赠的收藏品到刚刚入藏的新捐赠作品中的五十年积累的经典名作,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捐赠 作品 收藏品
  • 简介:从"现代意识"这个角度上解读,《金龙与蜉蝣》当然是罗怀臻的成名作,虽然未必是他最成功最得意的作品,但却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因为无论对那个时代而言,还是对急需现代转型的中国戏曲而言,其深度和广度超越了单纯的作品的价值。

  • 标签: 《金龙与蜉蝣》 现代转型 戏剧精神 意识 三十年 中国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