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继母颂》采用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独特叙事手法,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秘鲁中产阶级家庭内的乱伦之恋。本文试图在略萨的这一美学实验与其持有的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建立联系,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大量存在的视觉元素,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从政经历,揭示小说的视觉叙事所隐含的政治倾向:倡导个人自由、捍卫私有财产及美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 标签: 略萨 《继母颂》 视觉文化
  • 简介:汤亭亭在《中国佬》中植入多种图像符号,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一起构建文本表征系统,直接参与到意义的编码与生产之中。图像符号本身因其丰富性和系统性而构成一个视觉表征系统,与文字表征系统形成互相阐发、互相碰撞的互文性关系,混合交织而成图像句子,不断地为小说文本生成新的意义。表征文本是权力斗争的主要场所,在《中国佬》的视觉表征体系中,"帝国权力"将包括华裔、越南人在内的亚洲群体表征为属下与他者。作为掌握"在地权力"的边缘群体的一员,汤亭亭借助"在地化文本"进行反表征——运用图像句子来质询"帝国权力"将华人祖辈从主流历史中抹除,通过定型化的意指实践将其种族化、他者化,从而建构华裔族群自己的历史与身份。

  • 标签: 《中国佬》 图像句子 视觉表征 反表征
  • 简介:格列佛对失明的焦虑让我们关注斯威夫特对“肉眼”和“心眼”的区分。斯威夫特把生理眼光从理性认知的视觉修辞中剥离出来,否定视觉相对于其他感官的优越性,质疑“眼见为实”的真实性,藉此破坏殖民话语自我合法化的基础并揭露了英国游记(考察报告)对爱尔兰“生蛮”的他者化叙述。在斯威夫特看来,“客观”叙述下掩盖的冷漠与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苦难的“视而不见”都是“人性弱点”的体现,更是一种“道德败坏”。

  • 标签: 《格列佛游记》 视觉隐喻 爱尔兰问题
  • 简介:多年以前,当人们讨论起21世纪的汽车时,无一例外地为它们配置了如火箭或者宇宙飞船男B样的外壳,以及原子能、太阳能之类强大与便捷的动力。现如今,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已不再是不切实际的代名词,2010北京车展上的概念车,如一场视觉的盛宴,把多年前人们对汽车的幻想一一实现。

  • 标签: 北京车展 概念车 视觉 21世纪 宇宙飞船 原子能
  • 简介:本文寻绎了福楼拜影响乔伊斯写作的踪迹,主要围绕艺术观、视觉空间和意象的构造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比较可以明辨出,乔伊斯虽对前辈大师福楼拜的艺术言论和他的文学文本博观约取,却以强势写作的姿态把本已精当、筒切的原型创造性地移植到新的语境中,呈现了夺胎换骨、金身重塑的艺术表现力。

  • 标签: 福楼拜 乔伊斯 艺术观 视觉空间 意象
  • 简介:在世界画坛上,很多人都熟悉这三个人的名字: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他们是世界画坛公认的艺术大师。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绘画,这三位两鬓斑白的老人,用自己的画笔给世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三位艺术家都旅居过法国。法国这个对艺术最挑剔的国家,接受了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艺术家们,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在异国他乡证实了自己,在法国人心目中,他们已经和毕加索一样声名显赫。

  • 标签: 视觉艺术 吴冠中 家园 天堂 艺术大师 艺术家
  • 简介:<正>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议题有:(1)图像知觉——偏爱——审美经验;(2)艺术创造力;(3)艺术——计算机——数学美学;(4)音乐心理学;(5)文学理解心理学;(6)环境心理学。会议共收到70多篇论文。除主旨讲演以外,按以上6个专题分组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

  • 标签: 艺术创造力 经验美学 数学美学 文学 会议综述 比喻
  • 简介: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 标签: 治学经验 周勋初 欢乐 古典文学知识 文史学家 大学文科
  • 简介: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32开,定价130元。

  • 标签: 治学经验 周勋初 欢乐 古典文学知识 文史学家 大学文科
  • 简介:口头传统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南方文化的基石,但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视觉文化迅速发展,在美国南方文化的传承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方文学中的视觉元素对人物身份的形成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当代视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美国南方女作家波特的《老人们》和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帝》中的照片等视觉元素,认为这些视觉元素在女主人公解构传统女性性别、种族身份,建构新的独立身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指出视觉将为美国女性文学和非裔美国文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视觉 凯瑟琳·安·波特 佐拉·尼尔·赫斯顿 美国南方文化 美国南方文学
  • 简介:道立于一。在《书象文献》每期封面赫然标有“道立于一”的古文图式——一笔挺起《尚书》大义。大音声起,一阳柱其间,上之用,呈大吕方启之象。由此洞见书象之立量宏旨。书象学象理根本是大张指示之用,是东方哲学之用,是圣人薪火之燃。

  • 标签: 东方哲学 抽象主义 艺术 视觉 天文 《尚书》
  • 简介:在本雅明之前,传统批评将狄更斯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本雅明的《拱廊街计划》用文学蒙太奇的方法探索狄更斯、城市化以及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经验、记忆、闲逛等维度发现了狄更斯的现代性,重铸了狄更斯的形象,即狄更斯的小说用具有碎片意义的话语表述了现代城市经验的非连续性、转瞬即逝性和记忆的空间化,洞悉了现代性的本质。

  • 标签: 本雅明 狄更斯 现代性
  • 简介:明代词话作家诸圣邻别出心裁地在《大唐秦王词话》中将诗、词、赋、赞作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使之彰显出一种“形神兼备、隽永传神”的艺术风貌。本文基于三维人物角色的视觉审美,从“以形写神、以动传神、以意会神”三个方面,对剧迟恭三维视觉形象的艺术意蕴进行探析。

  • 标签: 尉迟恭 三维视觉形象 艺术审美
  • 简介:2010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第一年。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关税是9.8%,而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的平均进口税率已经降至1.0%。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2010年 合作发展 东盟自由贸易区 经验 经贸
  • 简介:<正>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门派众多,但国内翻译过来的西方文论著作中对意识批评的介绍甚少。然而,正象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所指出的那样:该学派“最令人瞩目、最突出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提供了一些具有相同洞察力的个人的批评研究。”这种相同的洞察力即表现在他们对文学中意识现象的共同关心。综观以乔治·布莱为代表的批评家的文学观念和批评实践,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性即表现在他们对文学的基本性质的共识上,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类意识的一种形式,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文学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经验的对象。

  • 标签: 文学批评观 批评家 经验模式 批评者 “我思” 波德莱尔
  • 简介:李彦数十年“为新移民女性立传”的独特价值,在于以“内倾式”书写女性的“命运之变”“灵魂之痛”,其生存浮萍与精神脊梁之悖论,构成内在生命真相的多样性。她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与母女关系的追问更富有探索性。《嫁得西风》与《海底》等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 标签: 新移民文学 女性经验 《嫁得西风》《海底》
  • 简介:孙绍振先生在《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一文中,多次提到"一元价值""多元价值"等概念,而孙先生对一元价值的理解却有飘忽不定之嫌。本文意在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三维价值观视角,探讨语文教育形塑国民性格的意义,使语文教育抛弃各种偏见,避免意气之争,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大潮中去。

  • 标签: 语文教育 一元价值 多元价值 三维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