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正>近一年来,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演出了三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它们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威尼斯商人》、中国戏剧学院导演班的《麦克白》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请君入瓮》。这些演出不仅标志着我国话剧界出现的上演外国戏剧的新风气,为首都舞台增添了色彩,而且反映了我国莎士比亚研究工作的发展和深入。三台演出,从对剧本的理解、人物的塑造到舞台设计、道具的使用都各有特色,开创了向我国观众介绍这位十六世纪英国伟大人文主义戏剧家的著作的新道路。

  • 标签: 观众 戏剧家 莎士比亚研究 话剧舞台 外国戏剧 舞台设计
  • 简介:《西厢》自传世以来,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尽管统治者一再将它列入禁毁书籍之列,但禁毁的结果是它百倍千倍地畅销。日本研究《西厢》的专家传田章著有《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其间详细介绍的明刻本就有六十六种之多。然而自金批本《西厢》一出,《西厢》的领地基本上就由金圣叹占据了。从清初一直到清末,虽然依旧是刻者无虑千百家,但再也不是元本《西厢》盛行书市,而是由金批《西厢》大行其道了。其版本之多足可以与明刻本抗衡,有清三

  • 标签: 金圣叹 西厢记 莺莺 人生观 爱情 明刻本
  • 简介:<正>对于一个文学史家,澳洲文学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它的历史也长也不长,长的是当地原来居民的文学,特别是口头文学,只是人们对此知识不多罢了,短的是十八世纪白人到达以后的英语文学,历史不到两世纪,其中真正有创作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然而后者历史虽短,却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发展时期,由纯粹是母国英国的文学的附庸发展到具有澳洲性格和澳洲特色的民族文学,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更是以自信、自豪的姿态崛起于南半球,驻足于世界文坛了。

  • 标签: 澳洲 英语文学 民族文学 二次世界大战 研究对象 世界文坛
  • 简介:论文的主要目的在较为切近地把握庄学对于"艺"、"文"、"美"的根本观念,并剖析它们与庄学思想主体的内在联系。全文分两编,上编是对庄学及其与古典思想传统关系的论述,下编是对庄学文艺观念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导论对论文论述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思路作了通释,力图将庄

  • 标签: 文艺观 通释 古典思想 虚静 本原性 风格论
  • 简介:<正>1909年9月9日的“布雷齐亚岗哨”激动地报导说:我们在布雷齐亚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连大型汽车竞赛时的情景也不能与之相比,来自威尼斯、利古里亚、匹埃蒙、托斯卡那,直至远自那不勒斯的外乡人,来自法国、英国、美国的来宾们云集在我们的广场上,我们的旅馆里,塞满了一切边角的私人住房。所有价格大大上涨;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供观光;飞机场上的餐馆可以为两千人提供出色的服务,在这成千上万人面前却无能为力了,不得不出动军队来维持小吃部的秩序;在那些廉价购物的广场上每天有五万人站着。当我的两位朋友和我读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同时获得了勇气和担忧。勇气,因为在这种挤得要命的地方,民主空气十分浓郁;倘若根本没有位置,也就不必费心去找。担忧、担心意大利对这类活动

  • 标签: 汽车竞赛 切边角 主空气 交通工具 小吃部 外乡人
  • 简介:<正>自从柏拉图将宇宙现象二分,认为诗人所模仿的是变动不居、没有永恒价值的外部世界的幻象,从而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以后,无数诗人曾以诗为媒介思考和探索诗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诗本身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主题在美国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的创作中得到最集中的表观。史蒂文斯的作品围绕着一个终极思考——现实与想像的关系,以及作为二者中介的诗人

  • 标签: 史蒂文斯 超级虚构 艺术想像力 感觉经验 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
  • 简介:纳博科夫是著名俄裔美国作家,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独特的时间.在他看来,时间是牢狱,它将人们禁锢在现在,使人们不能抵达过去,也不能拥抱未来.这一时间与纳博科夫的生命体验、传统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思考紧密相关.纳博科夫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的主人公普宁、的主人公金伯特分别意欲借助记忆、幻觉和艺术超越现在、战胜时间,最终都惨遭失败.纳博科夫通过这三部小说说明:时间之狱牢不可破,人们不可能借助任何事物冲破现在的'重围'.

  • 标签: 纳博科夫 主人公 小说 《普宁》 《洛丽塔》 时间观
  • 简介:“自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在他的诗篇中,有很多涉及妇女的主题,考察这些诗作,可反映出自居易对女性的态度、观念及其审美关照,由此也能看出他的人生经历、思想嬗变以及唐代的审美风俗、社会现实等。

  • 标签: 白居易 诗歌 女性观 人生经历 审美关照
  • 简介:<正>一个作家进行创作,总有某种文艺思想作指导,即使这种指导思想不是自觉的,也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的理论。有些作家先学习文艺理论,然后创作,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理论是自觉的;另外一些作家事先并未有意识地学习理论,就进行创作实践活动,

  • 标签: 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作家 文艺观 小说创作
  • 简介:<正>在西方二十世纪文学艺术中,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个急待发掘的领域。二十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涉及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戏剧和绘画方面掀起轩然大波,是德文学艺术的一大奇观。表现主义艺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如欧洲背景下的文化思想,文学传统等;内部原因,如德国乃至北欧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学传统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着重论述戏剧和绘画所由产生的德国社会特征及文化背景,然后比较两者(戏剧和绘画)美学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它们所由产生的美学原因。

  • 标签: 美学观念 戏剧家 文化思想 文学传统 德国表现主义 新浪漫主义
  • 简介:  谷川俊太郎于1931年生于日本哲学家谷川辙三的家庭.从高中的时候,谷川便开始了诗歌创作.在父亲的好友三好达治的介绍下,1950年在上发表了(诗人自己解释为邻居家的小狗名),1952年出版了,翌年出版了,从此,作为清新感性的诗人,在日本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 标签: 太郎宇宙观 宇宙观诗歌 诗歌特色
  • 简介:<正>一“人是一种怀有希望的动物,倘若他写的悲剧能够使人对破灭了的希望感到悲伤的话,那么,这本身就会给他带来希望。”西班牙当代著名的戏剧家布埃罗·巴列霍(BueroVallejo)自1946年起满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西班牙战后的现实,剖露了西班牙人的心灵,在沉寂了多年的西班牙戏剧舞台上激起了阵阵波澜,使西班牙戏剧重新放射出光彩,引起了欧美剧坛的重视。西班牙是个具有戏剧传统的国家,早在十

  • 标签: 基金会 戏剧家 舞台 西班牙人 监狱 内战
  • 简介:日本文学批评家伊藤整认为,日本近代文学的独特性反映在"私小说"这一文体,它的现代性特征体现为:强调自我的主体意志、艺术至上的审美观念、注重生命的调和思想.由此,伊藤整进一步确认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现代文艺批评,即文学的本质是以语言来把握与体现自我的生命意识,新文学就是要通过文体的探索,注重文学的艺术性,由此来表现人的外在与内在的现实.

  • 标签: 伊藤整 "近代日本人的构思的各种形式" 日本近代文学 "私小说" 现代性
  • 简介:召唤新现实主义——威廉斯小说述评殷企平当代西方小说陷入了僵局!英国文坛巨人雷蒙德·威廉斯(1921—1988)曾经发出过这样的警告。他是在《漫长的革命》(TheLongRevolution,1961)一书的第7章“现实主义和当代小说”(Realis...

  • 标签: 威廉斯 新现实主义 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观 社会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 简介:本文以《通往维根码头之路》为起点,解读著名政治作家奥威尔有关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社会角色等基本的政治观点,结合奥威尔的出身和教育背景,分析他政治观点的形成以及这些观点对他的其他作品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社会主义 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 简介:<正>文明,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这个历史范畴既有不同的时代内容,也有历时的过程性,但不管是从内容看,还是从过程看,文明总伴随着对自身的否定与重建,伴随着对历史社会内容的斗争与融合。它充满辉煌,也充满血与火。今天如此,明天如此,昨天更如此。通过神话可以看出,在古希腊人那里,自由伴随着责任,主体融合着实体,个人与社会的文明实现,尽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之中。

  • 标签: 希腊神话 黑格尔 普罗米修斯 安提戈涅 古希腊人 命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