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形式”是西方文论史上内涵极其复杂的基本概念之一。古希腊罗马哲人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提出各具特色的形式理论。作为哲学和美学概念的“形式”兼具不容忽略的神学维度。近代美学家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为丰富形式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形式观念呈现出多元共生局面,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原型批评、格式塔美学、符号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皆有一家之论。中国古代形式思想大体上是对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而未上升到语言哲学和世界观层面。

  • 标签: 形式 理式 合式 语言哲学 美学 神学
  • 简介: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批评,聚焦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文本的语言结构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主要是在传统语言学和布拉格学派的框架下研究具体诗歌语言的特点与功能;新批评同时受到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影响,语义为其研究核心;而结构主义批评则直接受到了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影响,探讨的是宏观的诗歌语言结构系统和读者的“文学能力”。从俄国形式主义以诗歌语言形式为绝对的批评对象,发展到新批评包纳形式之外其他传统因素的批评理论,最后是结构主义的涵盖历史文化和读者范畴的阐释结构,体现了一种从表层到深层、从具体到系统、从极端到折衷的发展脉络。

  • 标签: 形式主义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 新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 发展脉络
  • 简介:对诗歌辞采的追求,从建安时代已经开始了,太康时期,风骨和个性逐渐消隐,诗坛对诗歌技艺的热情空前高涨,被称为“太康之英,,(钟嵘《诗品》上)的陆机是这个潮流中的代表人物。

  • 标签: 诗歌形式 陆机 西晋 艺术特点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本文运用女权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读当代黑人女诗人格温德琳·布鲁克斯的自传体小说《莫德·玛莎》,重点分析女主人公的内在空间拓展策略。女主人公莫德·玛莎的身份和地位不但限定了她的活动空间,而且还不断地被她狭小的家这一“代表性空间”再生产。所幸的是,她还是设法创造了像蒲公英一样可扩散、可拓展的内在空间,从而在象征意义上得以抗衡她所遭受的种族、性别歧视以及阶级压迫。

  • 标签: 性别 种族 阶级 身份 代表性空间 内在空间
  • 简介:当我把人脑比做电脑时,决非对人脑有任何不恭冒犯之意,而是为了表示电脑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蓝色虚拟空间
  • 简介:《踩影游戏》是一部以时间性为线索,致力于异质空间构建的作品。小说通过空间并置、叙述视角以及故事情节嵌套等叙事手法,将女主人公艾琳置于肖像-阴影以及蓝色日记一红色日记所分别构建的多维空间中,立体展示艾琳女性意识之内的激烈冲突。此外,异质空间在内部结构和内涵上均借用了奥吉布瓦族的文化元素,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本土族裔性。

  • 标签: 《踩影游戏》 路易斯·厄德里克 空间构建族裔性
  • 简介:苏轼不仅是一代文学巨匠,同时也对政治有着极大抱负。但是在他坎坷浮沉的一生中,始终不得朝廷重用,屡遭贬谪。面对自己曲折起伏的人生,苏轼始终以幽默的心态笑看人生,他的幽默不仅体现在他的文章里,也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及人生态度中。本文主要从苏轼的诗词文章出发,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探讨其人其文的幽默及其根源。

  • 标签: 宋代文人 幽默 形式 根源
  • 简介:综合材料作为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艺术冲破了传统绘画材料的展现格局,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更新颖的观念,扩展了绘画创作的展现空间,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的认可和应用。本文就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形式和语言的价值进行分析,望对我国当代绘画创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 标签: 综合材料 绘画创作 形式语言
  • 简介:<正>《诗·鄘风·载驰》云:'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女子多情善感。《诗·召南·野有死麕》亦载:'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所谓'怀春',即'思春',因情欲萌动而产生求偶欲嫁之念。少女怀春,是一种极自然的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体验,德国文学家歌德在《少

  • 标签: 野有死麕 鄘风 召南 子善 子夜四时歌 感情体验
  • 简介: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不仅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整合起来,而且关注时空与人物和情节的互动,为阐释《马丁·德赛勒》的空间叙事提供了新的角度。《马丁·德赛勒》的时空体表现为19和20世纪之交美国的城市、旅馆和展馆,从而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资本的寓言: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因为从事资本化的空间生产而成功,但他最后因为"空间的恋物癖"而跌入资本的陷阱惨遭失败,表明了作者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国梦的虚幻本质的批判立场。

  • 标签: 《马丁·德赛勒》 时空体 资本的寓言
  • 简介:<正>埃及作家纳·马哈福兹在阿拉伯世界被誉为小说界的一座金字塔。他的作品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影响了一批青年作家,并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传到家家户户。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因而受到国内外不少评论家和研究工作者的重视。马哈福兹在半个世纪里,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丰硕成果(专著及论述不下四、五十种)奉献于世。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加之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因而赢得了同行的赞扬和尊敬。

  • 标签: 小说形式 阿拉伯 作品 社会小说 作家 地方色彩
  • 简介:《日瓦戈医生》早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倍受世界知名作家的推崇,时至今日已成为一部历久不衰的世界文学经典。小说的情史对峙、诗文互见的体裁革命,情节的偶然性与由意象之群和象征之网构建的象喻体系,构成该作形式特质和诗学魅力。

  • 标签: 《日瓦戈医生》 情史对峙 偶然性 象征性 经典性
  • 简介:《“空间”的美术史》一书记录了巫鸿在OCAT研究中心的系列演讲,包含“空间与图像”“空间与物”和“空间与总体艺术”三部分内容;也是他对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总结。无论是作为一种概念还是研究方法来说,“空间”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巫鸿强调“空间”其实是想开拓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其言说目的主要是在反思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掘空间概念在艺术分析中的方法论上的潜能。

  • 标签: 美术史研究 艺术分析 解释框架 传统研究 空间概念 种概念
  • 简介:网游小说是指按照网游套路组织内部叙事结构的小说。它的现有面貌是由网游空间与市场逻辑两股力量从内外两个角度共同塑造出来的。通过模拟网游空间,网游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不断替换与弃置的特征,人物形象亦因此过分单一化。市场逻辑瞄准网游玩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心智结构,通过复刻网游的叙事套路,推动网游小说走向模式化与批量生产。

  • 标签: 网游小说 网游 空间 市场
  • 简介:<正>《尤利西斯》(Ulysses,1922)之所以被尊为20世纪的文学经典,除了它用高度浓缩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形象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外,还因为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散文文体和一种崭新的小说形式。这种形式我们可以用克莱夫·贝尔(CliveBell)的“有意味的形式”命名之。因此,它是在“有意味的形式”中直喻现实,从而获得了划时代的创新意味。

  • 标签: “有意味的形式” 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 布鲁姆 意识流手法 直喻
  • 简介: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反思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赫索格》 书信 记忆 空间
  • 简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叶芝叙事诗的研究一直被忽略,甚至有学者认为像《乌辛漫游记》这样早期的诗作更是无足轻重。其实不然,叶芝在《乌辛漫游记》中就已经有意识地探讨诗歌形式的变革如何更好地呈现主题,通过"失效"的价值主体对话和并置不同的价值主体叙事,叶芝借表达自身艺术身份的焦虑进一步阐述了对如何表达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焦虑。

  • 标签: 叶芝 《乌辛漫游记》 对话形式 身份焦虑
  • 简介:俄国形式派的关键性批评概念“陌生化”和《文心雕龙》中的“隐”和“奇”,在涉及创作论、文学史观、文学自身形式演化等方面有颇多共通之处。从创作论角度出发,两者都强调文学语言形式的扭曲变形以达到或“阻滞”、“延缓”,或“曲意幽隐”的审美效果,同时反对文学创作的习套化,并从文学体裁、技巧手法等形式因素的历史成因中去整体把握文学发展史的演进轨迹。其间所呈现出的一些差异,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诗学背景上的原因。

  • 标签: 《文心雕龙》 创作论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观 诗学 形式
  • 简介:叶芝的《驶向拜占庭》是一首关于旅行的诗歌。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在不同的文本片段中不断地流动,意味着诗歌本身也经历了一场旅行。对于诗人的自我来说,旅行是不断地自我变形,在自我形象与镜像的张力之下寻求自我的身份。而对于爱尔兰来说,诗歌中的旅行是一段寻找民族定位的精神航程。诗人从他的个人认知出发,为他的民族规划了从边缘到中心、从中心到边缘双向的航行路径。最终,诗人通过想象、象征和自我复制的手段,建构了诗歌中的拜占庭,并将这一空间的表征作为他诗意旅行的目的地、理想之国,以及对于个人和民族身份探究的智性答案。

  • 标签: 叶芝 拜占庭 旅行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