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尔蒙特诗选顾蕴璞译康斯坦丁·德米特里那维奇·尔蒙特(1867-1942),俄国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前期成就的最卓著者(后期为勃洛克),共出;版过35本诗集,20本文集,还译有美国爱伦·坡的诗5本,英国雪莱的诗3本,西班牙卡尔德隆的剧本4本,以及法国波...

  • 标签: 俄国象征主义 象征派诗歌 波德莱尔 索洛古勃 太阳 音乐美
  • 简介:一《玉新咏》的编者及其成书年代《玉新咏》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题曰"徐陵撰"。《艺文类聚》卷五十五也题此书为徐陵所撰。两书均成于初唐,尤其是《艺文类聚》的编者欧阳询乃是陈代官员欧阳纥之子。欧阳纥于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因叛陈被杀,欧阳询"以年幼免"(《陈书·欧阳纥传》),从这一年起到陈亡,还有十九年的时间。而徐陵之死在陈

  • 标签: 徐陵 成书年代 欧阳询 著录 艺文类聚 刻本
  • 简介:<正>神秘现实主义是通过分散形象的并置,造成神秘感和似乎不可能的情景,甚至想要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上为什么如此并置都是很困难的。神秘现实主义画家们,即使他们并没有沉缅于弗洛伊德的梦境形象,他们也还是追求把日常生活场面转变成奇异的、神秘的构图。

  • 标签: 现实主义 巴尔蒂斯 日常生活 作品 弗洛伊德 神秘感
  • 简介:这是一部关于希腊老工人阿历西斯·佐尔的传奇故事。佐尔与作者相遇于克里特岛,共同在岛上采掘褐煤,但俩人都很清楚,他们急切地等待太阳下山和工人下班,然后俩人就可以在海岸边喝酒、聊天。作者听佐尔讲述他的过去,讲述奥林匹斯的乡村、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圣索非亚、褐煤、白云石、女人、上帝、爱国行动和死亡。

  • 标签: 《希腊奇人佐尔巴》 希腊 尼科斯·卡赞扎基 小说
  • 简介:陈子昂《登幽州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是自我夸大以空前绝后自许,重点在一“见”字。盖谓人生短暂,孤另另的一橛,往者不及见,来者亦不及见,平夙浑浑噩噩,无知无觉,一旦独自登台万虑俱消,面对宇宙之大,顿觉在空间时间上自己渺小短促得可怜,能不怆然涕下乎?这正是佛家所谓的“分段苦”。

  • 标签: 陈子昂 可怜 梁实秋 佛家 自我 古人
  • 简介:<正>伊卜利斯是伊克尔的诗歌中一个很迷人的形象。西方文学中“伊卜利斯”的传统译法是“撒旦”。伊克尔在诗中主要用“伊卜利斯”这个词,个别场合也使用“亚撒色”或“撒旦”。这几个词的基本意思是“魔鬼”。究其根源都是来自《旧约》。这里主要想探讨在伊克尔的诗歌中的魔鬼的形象,故沿用伊卜利斯这个词。伊卜利斯这个人物,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文学中,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盛行的地区或国家的文学中,虽然有时对他的称

  • 标签: 伊斯兰教 造物主 基督教 犹太教 穆斯林 印度次大陆
  • 简介:<正>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涌起了第二个浪潮。由于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和理论家加入了这一诗歌运动,象征主义诗潮一时间蔚为壮观,迅即席卷了整个俄罗斯文坛。在这一场诗歌运动中,有一位参与者十分引人注目,他公然宣称:“现实主义者是普通的观察者,象征主义者则永远是思想家”,认为“任何一个最小的象征主义者都比最大的现实主义者高明。”这位口出狂言者就是尔蒙特。二十世纪初,他凭藉着自身作品之精湛的技巧,深沉的思想和狂野的力量,成为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诗人之王”,更由于其诗作中华丽诡谲的音乐性所带来的魔幻效果,尔蒙特又被誉称为“诗坛上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音乐家,小提琴演奏大师。据传,他曾用小提琴上的一根琴弦进行过成功的演奏)。对于这样一位诗歌大师,以往由于种种原因,研究界一直保持着沉默,甚至是排斥的态度。然而,尔蒙特是整个俄罗斯诗歌史这一长链中的重要一环,倘若对这一环缺乏了解,也就难以清楚

  • 标签: 象征派诗人 俄国象征主义 诗歌运动 象征主义者 俄罗斯文学 语言
  • 简介:<正>“欢乐”往往和“幸福”紧密相连,寻求幸福和欢乐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文学作品中常常描写的内容。古往今来多少人常谈“欢乐”,但每个人对它也都有自己的理解,真正的欢乐是什么,它又以何而来?苏联当代作家祖文在《欢乐》这部作品中,笔触细腻、朴实无华地通过对一个青年的家庭变异和社会际遇,再次提出并且深入地探究了这一问题。小说主人公格里沙是在苏维埃老一辈的工人熏陶下出身于红军干部家庭的八年级学生。他温厚正直、无忧无虑,刚刚开始思索生活,刚刚开始倾听生活的纷扰的脉搏,并以充满了稚气的心情接受它

  • 标签: 中篇小说 每个人 当代作家 家庭 文学作品 集体宿舍
  • 简介:<正>在拉美小说中,大概是出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或许是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的影响吧,鬼魂、幽灵常见于作家的笔端。鬼魂、幽灵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美,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给人一种厌恶、毛骨悚然的感觉。然而,世界上的树叶没有两片是完

  • 标签: 神话传说 鲁尔 墨西哥 树叶 创作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
  • 简介:科是英国20世纪一位有争议的、风格独特的诗人。无论是他创作的早期还是晚期,他的诗始终在美与爱的意象或主题中渗透着悲观、矛盾和否定的情绪,表达出他对宗教、道德的怀疑、质询,甚至是反讽式的批判。这突出地体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共同追求。科将他个人化的精神求索溶入这个时代灵魂解救的洪流之中,使他的诗歌获得了一种普遍的价值。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英国 乔治·巴科 诗歌艺术 悲观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