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新潮》杂志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刊物,它的办刊历程经历了评论文章言说方式的变化,以及文学创作方式的转变,促使《新潮》完成了从趋重社会评论到倾向学理介绍的风格转变,并带动刊物的启蒙意识和路径做出历史性的调整,借此可透视出五四时代启蒙意识和文学创作方式的变迁。

  • 标签: 《新潮》 启蒙 五四时代
  • 简介:萧红的《马伯乐》塑造了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不成熟的男性马伯乐,作者对这位所谓的“现代青年”极尽揶揄讽刺,揭示了新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场域的国民性病态。同时萧红还在小说中反思了中国的启蒙问题,那就是即使在救亡图存的时期启蒙也是必需的。

  • 标签: 《马伯乐》现代 启蒙 抗战文艺
  • 简介:本文在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中观照《鲁滨逊漂流记》,认为鲁滨逊是代表着启蒙意识形态的神话,其背后的真理是为启蒙意识形态服务的隐喻,而鲁滨逊则集中体现了现代思想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理性至上原则以及对自给自足主体性的崇拜。在肯定启蒙的成就的前提下,本文旨在从批判的角度观照这两个核心价值,以反思启蒙,提出理性至上原则有可能造成人的异化,同时它还为鲁滨逊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及殖民行为提供理据,而对自给自足主体性的崇拜则成为现代人傲慢的根源。

  • 标签: 鲁滨逊 神话 启蒙 理性 主体性
  • 简介:竹内好的鲁迅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异于以往的阅读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竹内好的《鲁迅》来解读文学家与启蒙者,"挣扎"与"影子"胶着的鲁迅形象。

  • 标签: 竹内好 鲁迅 解读
  • 简介:余华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由不胜任的启蒙者陈先生、庸众许阿三们及傻子来发等三重维度展开非典型启蒙寓言,分别在现实和审美层面展开对启蒙的呼唤和反思,达成对现实世界的双重批判。

  • 标签: 启蒙 寓言 非典型 现实批判
  • 简介:丁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为人称颂,但很少有学者注意到她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的女性主义视角具有一种内在连贯性。小说集中的四篇小说呈现一种"互文"关系,在表达主题上相互阐发,形成统一整体,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反映出作者对启蒙运动后女性命运的敏锐感受与深入思考。

  • 标签: 丁玲 《在黑暗中》 女性主义 启蒙
  • 简介:方侃,上海时代创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就职于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从事亚太地区企业管理咨询与研究。2001年起,落脚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从事针对“海归”创业的VC基金投资与管理工作,是上海最早从事本土VC、股权投资的人士之一。关于本土VC与股权投资,方博士结合长期的项目实践,为记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 标签: 股权投资 起步阶段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 张江高科技园区 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
  • 简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纪政是体坛家喻户晓的名字,就像现在的刘翔一样。1968年.在墨西哥第十九届奥运会上.她夺得女子80米低栏铜牌,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上拿到奖牌的中国女子。从1969年到1970年,纪政共破、平世界纪录8次:从1964年到1970年。她共刨亚洲纪录44次。她在运动生涯中,共获得77次国际比赛金牌,被各国称为“东方羚羊”。当初创造田径奇迹的纪政今年已经65岁了,近日她来到上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为我们畅谈她的过去以及她与体育与慈善的不解之缘。

  • 标签: 纪政 人生 世界纪录 六七十年代 运动生涯 国际比赛
  • 简介:在改革开放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民营企业老板入党也不会再引来任何奇异的目光。但30年前,较早在内地建立合资企业、直接参与改革开放的海外企业家绝对堪称“勇士”。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主席、港龙航空创办人曹光彪先生就是这些“勇士”之一。

  • 标签: 海外华商 曹光彪 商业时代 启蒙者 第一人 中国
  • 简介:本文提出了关于丁玲早期作品两个重要的新观点:作者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并非目前学界通常所认为的是表达"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努力和挫折的"新女性"的"启蒙"式话语,而是一种已经有条件满足"性解放"需求的"后五四"的市民对于其"市民阶级"身份无法有效建立的苦闷;而此后作者力图打破这一困境而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系列,也仍然是作者在市民阶层立场和角度上,出于空虚而观察其时流行的"革命"潮流的浅层涉猎之作。

  • 标签: 丁玲 新女性 革命与恋爱 “左翼”作家
  • 简介:本文首先阐述了西方学界关于后经典叙事学两个发展阶段的划分。文章认为,在第二阶段,后经典叙事学彰显出六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动向:一、叙事学新流派的不断涌现;二、对叙事学研究跨学科路径的重访与反思;三、叙事学研究的'历时转向';四、叙事学研究的'跨国界转向';五、对叙事学家个人学术思想的研究;六、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之间的交叉整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动向也是后经典叙事学在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与核心命题。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第二阶段 命题
  • 简介:学术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立和全世界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成形可以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提出、得到初步拥护到遭遇部分人反对,其间的论争过程正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学术创新的过程。反对中国学派的提法其实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做法,其结果是使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仍然处于学科上的“失语”状态。在欧洲,法国学派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学科意识才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和法国学派的建立,因此,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是完全必要的。中国学派的提出并不就等于完成了学术创新,还必须找到学术创新的路径。中国学派提出的“跨异质文化”、“跨文明”、“失语症”、“变异学”、“文学的他国化”、“西方文论中国化”等命题正是学术创新的具体路径,也是学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学术创新既不能排斥西方,也不能排斥中国,要以我为主在现实的基本问题上找到学术创新的基本点,同时,在学术方法上要有创新。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全球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不仅是对比较文学的贡献,同时,在创新思路和方法、路径上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国学派 第三阶段 学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