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01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创校于1839年,是全美第二大历史悠久的私立大学。波士顿大学的所在位置是属于新英格兰地区,此区为美国独立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欧洲人最早登陆新大陆的地点。

  • 标签: 美国大学 波士顿大学 私立大学 新英格兰 发源地 新大陆
  • 简介:<正>为庆祝曹靖华教授九秩寿辰,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鲁迅博物馆、《世界文学》杂志社、《关东文学》杂志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八个单位,于1987年5月7日,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办了曹靖华学术座谈会。曹靖华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他译著宏富,中外弛名,桃李满天下。他作为五四以来我国介绍苏联革命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五四以来 鲁迅博物馆 世界文学 中国作家 陕西人
  • 简介:《吴兴华诗文集》首发式于2005年4月17日于北京大学举行,与会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英语系的师生以及吴兴华先生的生前好友。会上首先由吴先生的夫人谢蔚英女士介绍了该书的出版经过,然后由历史系教授、吴先生的挚友张芝联先生,英语系教授、吴先生的学生罗经国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土生先生分别以发言和诗歌朗诵的方式介绍吴先生的生平。

  • 标签: 《吴兴华诗文集》 北京大学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形式
  • 简介:留学英国前后,傅斯年在致蔡元培、胡适的几封书信及其他文章中,对北京大学哲学学科的设置进行了批评,表达了对中国学术、中国哲学的认识。傅斯年认为,哲学不应与文学、史学并置列入文科,哲学课程设置当要传授学生一般水平线以上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要具备较高程度的数学、逻辑知识。中国学术缺乏科学意识,严格来说中国并无哲学。

  • 标签: 北京大学 哲学学科 中国哲学 傅斯年
  • 简介:<正>北京大学去年10月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散文家、俄语系系主任曹靖华教授从事教学、文化工作六十年举行庆祝会。邓颖超、杨尚昆、周扬同志等分别送来了贺信。学校领导、知名教授和曹靖华同志的好友、学生参加了庆祝会。张龙翔校长、季羡林副校长分别致了祝词。与会者共同赞颂曹靖华同志六十年来在党的教育和文艺战线上辛勤劳作和卓越贡献。

  • 标签: 北京大学 卓越贡献 文化工作 邓颖超 季羡林 系主任
  • 简介:2017年6月26日-7月7日。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东方文学研究:互动与影响”的暑期学校。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赤峰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

  • 标签: 文学研究 暑期学校 北京大学 东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简介:2005年4月18至20日,中法文化年学术活动“马尔罗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4月18日上午,80多名中外代表与嘉宾出席了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北大法语系系主任秦海鹰教授主持,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华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紧接着进行了第一场学术发言。

  • 标签: 中国 法国 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 文化格局
  • 简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蒙古文学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研讨会于2005年6月4-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新英教授致开幕辞,中国蒙古文学学会会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阿古拉,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包明德,著名比较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安教授,民族出版社社长禹宾熙在开幕式上致辞和讲话.

  • 标签: 蒙古文学 比较文学 研讨会 北京大学 2005年 学科建设
  • 简介:2018年5月19-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8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会教师的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本次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开阔,研究功底深厚。

  • 标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方法 高校教师 外国语学院 课程教学 论坛
  • 简介:<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赴美国留学的签证。2000年12月16日,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带着妻子、女儿的美好祝愿,揣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我飞过浩瀚的太平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记得第一次看《北京人在纽约》时,纽约的

  • 标签: 美国留学 福州人 告诉我 山东人 擦皮鞋 一对夫妻
  • 简介:<正>历史在递嬗过程中并非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古老的建筑是我们与古老文明之间的一个绳结。时光漫漶着,建筑并没有蒸发,它以人的智慧灌溉着时间。精臻凝练、饱满遒劲、铺张扬厉或是充满着玄象和智性的建筑是蚌中的珍珠,是人类对古老文化的吟哦、歌偈和人类永恒的视觉盛筵。在岁月中渐渐古旧的建筑会在沉思中被唤起超时间的新的生命。如果历史进程是整个人类的遗产,那么拆解或斩断这个物质创造的世界历史正是破坏着整个人类

  • 标签: 物质创造 历史进程 智性
  • 简介:2016年6月27日-7月8日,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东方文学研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暑期学校。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42所高校94名学员参加了暑期学校的学习活动。

  • 标签: 暑期学校 东方文学 广西民族大学 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 简介: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举办了"非洲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术研讨会"。会议最为重要的议题为如何加大力度培养非洲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人才,在继承北京大学原东语系东方文学方向硕士生培养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拓展东方文学方向的学科建设新领域。

  • 标签: 人才培养模式 语言文学教学 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 非洲 东方文学
  • 简介:<正>西方世界的文艺,经过了60年代的反越战、70年代的自我中心、8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历程,再加上90年代初的大儒主义和享乐至上的作风,变成了一个文艺沙漠。现在,西方没有一个能指挥三军的统帅诗人,也缺乏一位像毕加索那么伟大的艺术

  • 标签: 美国诗歌 黑人文学 民族主义 爵士乐 “大门” 实用主义
  • 简介:本刊选择了《美国》的第一章《司炉》和第五章《西方大旅社》。为便于读者了解全书内容,这里概述一下小说情节:十六岁的文科中学学生卡尔·罗斯曼,因受惑于女仆,且有了私生子。被父母视为罪逆,“象人们把一只描掷到门外一样”地逐出家门,浪迹美国。在赴美的轮船上,卡尔结识了一个司炉,在第一章里,卡尔为遭到不幸的司炉而仗义执言,可到头来他的好心变成恶意,司炉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卡尔,生活给了卡尔一记耳光,他颓丧之极。正在这时,轮船里出现了他的舅舅百万富翁雅可布参议员,他决定领养卡尔。卡尔在舅舅家受到款待。他舅舅远从波希米亚流落到美国,敛财有术,成了富翁,在纽约港有不少仓库、堆栈。卡尔在舅舅家里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经商,待人接物,英语,骑术,跟上层人物交往等等。但好景不长,两月后,这位舅舅就以卡尔行为不轨的罪名(实际上是卡尔跟舅舅一位朋友的女儿克拉拉的嬉戏)而把他撵走。卡尔在一家肮脏的客店里结识了两个流氓:德拉马什和罗宾逊。三人一起漫游美国。这两个流氓无耻地享用卡尔的东西,敲诈他身边的一点点零钱,卡尔对此并不在意;只是当他们偷走他父母的相片时,才感到忍无可忍,而愤然唾弃了他们。接着出现一个“好心人”——“西方大旅社”的女总厨师。她出于对卡尔的同情,给他找了个在饭店开电梯的差使(这便是本刊译载的第五章《西方大旅社》)。卡尔被迫离开旅社,又流落街头,他在市郊因拿不出证件,而被警察追捕,这时德拉马什突然出现,掩护了他。于是卡尔又落入这个流氓的手里,当了他和他姘妇的仆人。卡尔不堪忍受这种低残屈辱的生活,逃出了德拉马什的魔掌。在市郊看到了一张俄克拉何马自然剧团招生广告,卡尔便前去报考,起先被录用为演员,而后改为技工。在欢送大会上,卡尔

  • 标签: 母亲 旅社 办公室 招生广告 百万富翁 卡尔
  • 简介:北京折叠》是郝景芳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探索着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空间隐喻是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将当代社会中阶级固化、教育乱收费、功利主义婚恋观、底层人民的命运被决策者操纵等社会问题展露无遗。细读小说中的“折叠”,发现“折叠”是作者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叠加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焦虑的解读。

  • 标签: 《北京折叠》 阶级固化 空间象征 隐喻 焦虑
  • 简介:金秋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美文学研究中心与俄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2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学"为命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由来自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在广泛的话题上交流俄罗斯文学研究现状的别开生面的盛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名教授、学者出席了这次为时4天(10月19-22日)的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李英男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热情致词.俄罗斯使馆文化教育参赞缅捷廖夫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白刚先生到会讲话,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高莽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21实际 美国 中国 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