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诗歌以模仿维多利亚浪漫主义诗人为能事,其诗歌节奏死板僵化,不利于诗人客观地再现诗性体验。庞德本着自己“日日新”的创新诗学,在《华夏集》的翻译中注重意象的叠加与并置,创造性地使用绝对节奏,实现了对美国诗歌韵律的创新,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自由诗运动,对韦利等后世诗人译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绝对节奏 自由诗 庞德《华夏集》
  • 简介:<正>季羡林在《群言》(90年第8期)《读日本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有感》一文中说:诗歌同散文、小说等,同是文艺创作。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我个人认为,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诗歌必须有韵律(在现代派诗人眼中,这些可能都是腐朽之论。但是,我自甘腐朽,而且认为,他们的诗歌说是什么东西都行,只是不是诗歌)。一讲到诗的韵律,就会想到音乐。诗韵同音乐确有许多共同之处。19世纪欧洲兴起的所谓“纯诗”(purepoetry),有的就强调诗的音乐感,主张诗歌音乐化。英法许多著名的诗人,如Swinburne、

  • 标签: 音乐感 音乐性 音乐化 诗歌 欧洲 韵律
  • 简介:文学语言的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朱光潜曾谈到自己领悟语言节奏时的深刻感受:“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①所以,他强调:“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②读者欣赏文学作品,首先感触到的是语言的音韵、旋律和节奏,进而才会体味到文学语言特有的情趣、韵味、格调、色彩。好的文学语言,应该是音韵和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具有声情并茂之美。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节奏 自然节奏 文学评论 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