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课堂是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这个科学的殿堂里,学生可以自由的遨游,如何使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使他们更好的培养思考的习惯,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生物课 科学探究 殿堂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的内容为大学生的运动生活日常。我们都知道运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即使如此,当今大学生对运动的态度确依然显得淡薄。此次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运动在大学生日常中所占的比重,并以此为据在学校中做出相应的改善以提高同学们对运动的热情。

  • 标签:
  • 简介:5月20日,欣逢老作家魏巍80华诞,在北京召开了“魏巍创作历程暨《魏巍文集》研讨会”。本刊发表的这四篇文章一篇是魏巍的即席答辞,另两篇分别是老作家丁宁和著名学者田心铭的发言,最后一篇是研讨会的侧记。本刊将这四篇文章组成一个栏目,以在世纪之交向这位对中国革命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致意。

  • 标签: 作家 文学 文章 文集 创作历程 发表
  • 简介:一在20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中(并非说此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优秀之小说),此篇正符合作者如下自评(其他引用内容,亦悉数引自这部21世纪最优秀的译作,由若岛正教授早前完成):"在奥林匹亚出版社将该书于巴黎出版后,某位美国评论家写道,《洛丽塔》是我①与浪漫小说

  • 标签: 勤勉立志 小说家年轻人 成为小说家
  • 简介:中国的报告文学究竞诞生在何时一直是报告文学研究中一个众说纷纭尚无统一定论的论题,但中国报告文学经由左联的竭力鼓吹、大力提倡,演绎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报告文学的热潮,却是一般共认的史实。同时,在3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呈现出与其它文学样式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先有报告文学的创作理念。而后才有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在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理念先行成为其相当明显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正与左联当初之所以会努力提倡报告文学大有关系。

  • 标签: 左联 报告文学 理念
  • 简介: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近来体育教学的热门话题。传统的低年级教学,都是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即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这种传统习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 标签: 体育课 学习主人
  •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热衷于对来华传教士的书写,如范稳的《水乳大地》(2004年)、《大地雅歌》(2010年)等,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2009年)和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2011年)等,它们或引用《圣经》故事和语句,或依据历史文献材料,

  • 标签: 马丁 基督教 《水乳大地》 叙事 信仰 文化
  • 简介:由20世纪初开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文在美国形成一个文学小传统。这些英译文则是这个小传统的经典,其文本改写的成分相当大,包括适合本土的选择,注入本土的因素,及对中国文化的想象与憧憬。这个小传统的经典本身倒成为一些美国作家的重要读物,也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灵感和诗作的基本内容。本文以简·何丝费尔的诗作为例,说明她如何吸纳王红公的杜甫诗英译文,创作出打破时空,具特殊美感经验的诗歌。

  • 标签: 中国诗歌英译 本土化 简·何丝费尔 王红公
  • 简介:2004年6月,格非《江南三部曲》第一部《人面桃花》在《作家》长篇小说夏季号首发,同年9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三年后,第二部《山河入梦》于2007年初由《作家》长篇小说春季号和作家出版社同时推出;2011年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在《作家》杂志长篇小说秋季号首发,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在同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推出。2012年4月,在格非重新修订后,《江南三部曲》完整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4月28日,《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作家》杂志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杭州千岛湖共同举办了格非《江南三部曲》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共同主持。研讨会得到了华东电网公司及华东电网千岛湖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华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诗人赵首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之前,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介绍了《春尽江南》和《江南三部曲》完整版的出版发行情况。与会者围绕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进行了整整一天的研讨,现将会议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三部曲学术 三部曲确 伟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