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布隆斯伯里”学派中的叶君健[英]迈克尔·斯卡梅尔最近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章节在叶君健这个人物身上显现出来了。他曾经是佛吉尼娅·吴尔芙的外甥朱理安·贝尔的朋友。当奥登和伊雪乌德于1937年在中国访问的时候,他给他们介...

  • 标签: 斯伯里 吴尔芙 国际笔会 英国文学史 吉尼 乌德
  • 简介:近年来,有些文章把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普遍习用的方法"阐发法"或"阐发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的一种方法,并把它说成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进而总结出了一套"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这些"理论"未能摆脱"西方中心"观念的束缚,未能显出比较文学应有的世界文化的全面视野,暴露出了理论概括上的狭隘性.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国学派 20世纪中国文学 虚构 文章 中心
  • 简介:解构主义作为引进已有10余年之久的“舶来品”,在国内批评界引发的概念混乱至今并未完全澄清。由于批评者对解构主义语言论、解构主义批评与以解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批评理论之间的关系未能详加考察,因此他们或者从“批评的危机“入手谴责解构主义的哲学立场,或试图恪守解构主义立场为中国的批评话语指路。对此,本文通过解析德里达的文学论与耶鲁学派的批评实践,指出:解构主义语言论与解构主义批评并不是连贯、一致的整体;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反形而上学假说,注定要与实证性的批评实践脱节;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批评实践正是因为与解构主义哲学保持着既连续又断裂的关系,才得以以解构的姿态屹立于批评领域。

  • 标签: 德里达 文学论 耶鲁学派 解构主义批评 批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