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ため”除了可以接在动词的ル形后以外,还可以接在形容词、助动词及名词后。本文根据“ため”的接续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其语义特征。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接在意志动词“意志动词”,ル形后的“ため”大多表示目的;接在非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ル形后的“ため”表示因果关系:接在表示“人”的名词后的“ため”在表示目的关系的同时还表示利益关系中的受益方。接在助动词“せる”“させる”等后的“ため”表示目的关系,而接在“た”及“~ている”后的“ため”只能表示因果关系。接在形容词后的“ため”也表示因果关系。

  • 标签: 目的关系 因果关系 典型目的复句 非典型目的复句
  • 简介:一、前言--从自己的体会谈起所谓"责备语",就是责备、批评别人的言语,在日语中叫做「叱り言葉」.责备语是一种言语行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艺术,责备语的使用更是如此.使用得好不好,效果大不一样.

  • 标签: 语用考察 言语行为 使用 前言 日语 语言
  • 简介:对道歉行为的研究包括“事由”、“方式”以及“目的”三个阶段,本文重点关注其中一个侧面“方式”,即道歉行为的实施阶段。把实施阶段分为核心行为以及辅助行为,以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由多个话语组成的道歉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日语道歉行为的各种策略类型。为下一阶段提炼道歉行为的策略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奠定基础。

  • 标签: 道歉行为 核心策略 辅助策略 施为用意 模式
  • 简介:关于加译的考察与研究(上)南开大学高宁从宏观上说,加译是意译的一种。从具体文字处理上说,它的特点是译文中会多出一些原文中本没有的词语,似乎是译者任意加上去的。然而,从达意传神的角度看,加译并没有改变原文信息内容的质和量。添加词语不过是为了更准确、更完...

  • 标签: 信息内容 译文 麻烦事 达意传神 文化背景 词语搭配
  • 简介:本论文以主题非省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省的方法主要从主题非省略的定位及其功能特征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1)主题非省略的提出虽然来源于主题省略,通过分类的过程、与“は”的功能关系以及和主题的势的关系确立了其区别于主题省略的独立性和特质性。(2)主题非省略的功能特征可以从两大方面来探讨。第一为主题的凸显性,第二为句子衔接性。具体来讲,主题的凸显性包括主题的强调和主题的补充;而句子的衔接性包括新信息的再确认、歧义的消除、时空间的调和和表达视点的统一。

  • 标签: 主题非省略 主题省略 主题 定位 功能特征
  • 简介:终助词在日语中被广泛运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口语中终助词总是和各种语调共同登场也是无法否认的。两者相结合,可以表达各种发话意图和语气特点,从而传达了说话人对事物或对方的态度和感情。本文根据具体的音声资料,从构句作用上考察终助词和句末语调,并试图明确两者在构句上所表现的特点和功能。

  • 标签: 构句 终助词 句末语调
  • 简介:惯用句和固定词组虽形态相似,却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异。惯用句无论在形态方面,还是在语法活用方面受到的制约远大于固定词组。惯用句整体表达一个特殊意思,句中单词的词义与其整体意思无直接关系;而固定词组表达的意思可从句中个体单词的词义判断。惯用句的单词搭配比固定词组紧密,较难被其他成分所替代或接受其他成分的修饰;而固定词组中的单词大多可被替换并较容易接受其他成分的修饰。

  • 标签: 惯用句 固定词组 异同
  • 简介:金田一春彦很早就指出过,日本人说话不太喜欢使用人称代名词,尤其不爱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如果一个劲地说“私”、“私”,会给人一种过分强调个人主张的感觉,从而给他人带来不快。能不用人称代名词的时候尽量不用,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体现出来。据金田一介绍,有一个外国人观察日本人谈笑一小时,发现几乎没有人使用人称代名词,这今他感到惊讶。①从我们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日本人在语言交际中的确很少使用人称代同,这与汉语的习惯很不相同。但是究竟少到什么程度,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人

  • 标签: 中使用 交际中 人称代名词
  • 简介:随着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的深入发展,动态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lwasaki的“多重语法假说”理论和金水敏、定延利之的“角色语言”理论。笔者从动态语言的视角出发,围绕角色语言与话语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了日本年轻人爱用的副词。结论是使用符合规范语法的副词还是使用年轻人赋予了特定意义的副词,取决于说话人要扮演的“话语角色”。当年轻人在扮演“成人”角色时,使用符合规范的副词;而当其要扮演“年轻人”角色时,则会使用赋予特定意义的独特的副词,本文将这类副词定义为“若者”副词。

  • 标签: 动态语言 角色语言 话语角色 “若者”副词
  • 简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不仅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和转换,而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这时还应考虑到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时需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价值观念、民族性格、语言文化等方面注意中韩两国文化的不同,特别注意语法关系、句子结构、词形变化、时态变化、敬语表达、俗语的翻译、人称代词、数量词及场所名词的翻译。本文在总结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中韩跨文化交际能力。

  • 标签: 语言文化对比 中韩跨文化交际 文化因素 中韩语言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简介:日语「ナ」形容词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其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二字汉字「ナ」形容词由于在形态及语法功能上与名词及形容词有诸多联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词性进行详细考察分析。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选取日语二字汉字「ナ」形容词中词频最高的50个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名词、「ナ」形容词、第三形容词的典型特征,具体地制定了三个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将二字汉字「ナ」形容词细分为六类,用以考察「ナ」形容词内部的连续性。在结合相关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名词、「ナ」形容词、第三形容词是一个连续体的发展路径;「ナ」形容词处在名词和第三形容词的中间位置兼具名词和第三形容词的特征。最后,本文分析了二字汉字「ナ」形容词出现多词性的三大原因:①日语汉字词整体具有多词性的特征;②从历时来看,二字汉字词的词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③二字汉字「ナ」形容词在修饰名词做定语时会出现「な」和「の」的摇摆。

  • 标签: 词类 ナ形容词 名词 第三形容词 连续性
  • 简介:“のではなぃか”这个句式在日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本文试从形态、意义与功能等方面分别对陈述句和问句中的“のではなぃか”进行探讨。认为其基本意义为以推测语气委婉地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意见,并对以此为出发点的派生用法进行说明。

  • 标签: 日语 推测语气 表达形式 “のではなぃか” 确认语气 语气副词
  • 简介:本文基于类型学的新标记理论,试考察日语助词“を”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用法。从历时角度看,“を”经历了有标记到无标记的演变;从共时角度看,“を”处于有标记和无标记用法共存的状态。本文还将其与汉语的“把”进行比较,并探讨这些跨语言的标记现象和蕴涵共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を”“把”标记理论 蕴涵共性
  • 简介:核心内嵌句式是指核心名词位于关系从句内部的一类句式。本文对日语核心内嵌句式中的ノ类核心内嵌句式的语义、句法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从语义上看在ノ类核心内嵌句式中,ノ小句表示主句动作发生的背景状况,而在句法上,ノ类核心内嵌句式在主宾位置上呈现出自他对立的互补分布。核心内嵌句式与核心外在句式之间存在有标和无标的对立,这是象似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互相竞争的结果。核心外在关系从句在日语关系从句句式中占优势是由限定修饰这一关系从句的基本功能决定的,核心内嵌关系从句作为一类特殊的关系从句,起承接功能,而非限定修饰功能。

  • 标签: 核心内嵌 トコロ 互补分布
  • 简介:本文结合归属性名词的类别,重点考察了“カキ料理は広島ガ本场だ”句式中解说部名词间的位置互换性以及该句式在使用频度上的倾向性特征。经考察发现,该句式中解说部名词虽可发生一定的位置互换,但从整体而言,当归属性名词出现在句中时,日语一般倾向于将其置于句末充当谓语,使用“XハZガYダ”这种语序。

  • 标签: 归属性名词 句式 语序 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