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韩国的"国语醇化运动"对中国的语言规范化事业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对韩国语的"国语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评价其意义,分析其不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语言规范化是必要和可能的,要搞好语言规范化事业,首先要保证"科学性",要考虑到语言发展的"惯性"问题、处理好语言规范学理与语言实际应用状况之间的关系问题、要给语言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政府、学界、舆论、民众的共同参与也至关重要。

  • 标签: 韩国 语言政策 语言净化 “国语醇化运动”
  • 简介:赵明熙的短篇小说《洛东江》作为殖民地时期阶级文学运动的代表性作品,被视为向无产阶级文学(KAPF)"第一次转向"的象征性作品。主人公朴成运曾试图去模仿殖民者"日本"的文化,然而终究还是未找到归属感,在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之间彷徨,最终决定通过拒绝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找回殖民地以前他们的过去来进行反抗。由此朴成运通过洛东江这一民族空间深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并看到其中深层的阶级问题。从阶级论来看,可以通过对阶级矛盾的分析找出韩国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这一层面上,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以霍米·巴巴关于混杂性的理论,结合阶级中心目的论社会主义叙事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混杂性是如何推动主人公意识到民族问题并最终看到其中深藏着的根本原因——阶级问题的。

  • 标签: 赵明熙 《洛东江》 混杂性 后殖民主义思想 阶级意识
  • 简介:本论文就日本最早汉诗集《怀风藻》以及平安朝敕撰三集序文中“并显爵里”“爵次”等词进行观察分析,力证奈良·平安时期的诗集编撰事业的历史意义。本论以为,该阶段的日本诗集的序文一方面秉承了六朝时期《文选》序的特征,另一方面大量地吸收了唐代诗序的模式。而日本古代文学史通过“国风黑暗时代”的洗礼,真正被《古今集》而后和文敕撰史所继承的,并非表面的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构想、主题、技巧等的受容,而是从根本上理解并接受了古代中国的“文章经国”之道、“文化立国”之理。平安朝三百余年的繁荣乃至古代日本文化得以昌盛的根本,无疑根植于这种高贵的文化理念之中。

  • 标签: 《怀风藻》 敕撰三集 并显爵里 文治理念 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