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德新社报道:四分之一的德国人认为可以购买中国制造的汽车。这是一家咨询公司对1268名驾照持有者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63%接受询问的人表示,购买中国汽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车辆和车内人员的安全程度;48%的人认为,价格是购买的关键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是排在第三位考虑的因素,这部分人占46%。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造型、发动机功率和品牌知名程度无关紧要。

  • 标签: 中国汽车 德国人 发动机功率 中国制造 咨询公司 安全程度
  • 简介:在介绍德国与东欧新成员国汽车产品贸易形势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德国汽车产业在东欧市场和产地角色上的不同权重,提出了产地重于市场的根据,并进一步阐明了两大角色的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势.文章最后从影响机理、影响方式以及可能的影响结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东扩对德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 标签: 德国汽车产业 欧盟东扩 整车企业 零部件企业
  • 简介: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汽车产业在德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从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汽车厂商的产地和市场结构、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德国汽车工业的情况进行概括介绍和分析.文章最后从整个德国的视角概括了行业发展对德国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和相关各界应对挑战的迫切性和可能的对策.

  • 标签: 德国 汽车工业 市场销售 科学技术 产品质量
  • 简介:前不久,魏克纳博士应本编辑部马大地先生之邀,接受了编辑部记者的采访,回答了有关问题。现择其主要内容,发表如下:1978年当中国机械部长访问澳尔夫堡时,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开始了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1979年至1980年期间,双方就在中国年产1.5万辆轿车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具体的谈判。

  • 标签: 上海大众 汽车厂 现状 大众汽车公司 中国年 编辑部
  • 简介:尽管1993年第一季度大众公司亏损了,但今年下半年人们依旧期待着一个良好结果。大众公司现任主席皮希在上星期多次强调大众在整个1993年将会赢利。在1993年第一季度大众亏损了12.47亿马克。

  • 标签: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产量 大众公司 亏损 马克
  • 简介:中德合作办学结硕果──记同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建设黄锡朋一中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正得到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汽车专业技术队伍。为了适应汽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济大学于1987年10月获国家教委批准增设机械...

  • 标签: 工程专业 同济大学 合作办学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 汽车研究
  • 简介:本文详细探讨宗白华留德选择及其经历过程,尤其注重分析其留德期间对德国社会的不同体验,充分展现出作为留德学人的宗白华的丰富与多面性。

  • 标签: 宗白华 留德学人 留学史
  • 简介:如今德语中的英语现象比比皆是。本文从当今德语(侧重于大众语言)中的英语现象出发,着重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来阐释这一现象,并介绍德国社会各界对这一现象不同的看法,同时介绍德国语言协会的一些相关举措,希望对国内的德语学习者以及德语教学中处理英语外来词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德语英语化(美语化) 德国语言协会 德语中的英语词汇索引
  • 简介: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欧盟官方和学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欧盟地区政策有效缩小了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整体层面地区间的趋同,但并未有效遏制成员国内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欧盟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欧盟官方与学者的结论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诸如其各自重点关注的层级并不相同,评估所使用的理论模型也有所差异。各界对欧盟地区政策效应的评估有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欧盟 地区政策 聚合 地区差距 趋同
  • 简介: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诸子百家对待个人和社会各有不同的态度.该文通过一些事例,以西方文化为参照,论述了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屈原的态度.

  • 标签: 个人 社会 儒家 道家 法家 古希腊文化
  • 简介:近年来,西德社会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弊病,引起了教会及青年一代的不满。人们认为这是社会市场经济所蕴含的伦理观念出了毛病。而一些支持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实践的经济学家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于是,在西德引起了就这一问题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人性问题,2.关于自由竞争问题;3.关于国民收入分配问题;4.关于环境保护问题;5.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问题。

  • 标签: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伦理 争论 收入分配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 青年一代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
  • 简介:欧盟治理的网络和多层级特点给其问责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民主问责缺失或被弱化。本世纪初以来,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已成为欧盟治理中的核心要素,这一"参与转向"为其在欧盟问责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鉴于欧盟政体的特殊性,有必要对问责概念乃至评价问责的视角做出调整,由此可以凸显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或者说社会问责在提高欧盟问责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社会问责有其固有的弱点,因而只能是传统的民主问责的补充,而绝非替代。

  • 标签: 欧盟 公民社会组织 问责 社会问责 民主问责
  • 简介:德国政府的改革攻坚取得了部分成果,社会及民众的改革承受力有所提高.但敏感问题的言论禁锢又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进行再思考.目前,德国朝野各党忙于调整政策、消除内耗、积蓄力量,迎接已到来的又一个改革攻坚年和超级选举年.

  • 标签: 德国 改革攻坚 党派相争 社会舆论 超级选举
  • 简介:近年来,东部经济体制转轨基本完成,推行私有化的托管局已于1994年底完成任务而解散,尚有2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等待出售;经济开始复苏和增长:东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93年5.8%,1994年8.5%,1995年6.5%;失业状况稍有改善,但失业率仍高达16.8%。1991—1995年联邦公用财政向东部提供8480亿马克资助,但只有47%—48%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投资,以致至今未形成东部自主经济体系;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收买民心上,但居民情绪迄今不顺。联邦支援东部的上述款项中,至少每年有50亿马克“流入私人腰包”。为此,联邦政府决定在全国进行反腐败清查,并把清查东部五州各级官员作为重点。应艾伯特基金会的邀请,作者自1995年8月16日至1996年2月16日在德进行了研究访问。特别是对其东部的社会经济进行了考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德国统一 经济考察 结构调整 私有化 劳动生产率 手工业企业
  • 简介:文章试图以“地区多元主义”来解释德国民社党的崛起,并涉及了地区多元主义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对范围等内容。更多还原

  • 标签: 德国 民主社会主义党 地区多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