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Kuhn和McPartland的个人态度测定造句法,要求德语专业本科生分别用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以及美国人和美国作主语分别写出三组句子来,然后,应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将各组句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名词和形容词从句子中分离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具备了基本的跨文化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样本对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的印象比对美国人和美国好。

  • 标签: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 简介:德国是世界上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环境保护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其他因素配合而成的系统工程。这种观念在德回各界是种共识。他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与多种各不相同的因素有关。首先与个别的和社会的信息状态有关;其次是面对环境的意识与敏感性;第三是与当前社会的政治和法律的条件有关。

  • 标签: 环境保护意识 德国 系统工程 自然资源 信息状态 敏感性
  • 简介:人生在世的思考──读黑塞《混沌于世……》李哲林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以其小说《玻璃珠游戏》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的创作多以自身经历为蓝本且擅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小说居多,然而他的文学创作却是由抒情诗开始的。在《混沌于世……》...

  • 标签: 现实世界 黑塞 抒情诗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创作 形式与内容
  • 简介: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 标签: 自觉意识 纳粹 历史 反省 罪行 战后
  • 简介:文化的无意识,不定向的河流──本世纪语言学研究的印象苑建华二十世纪语言研究展示着一幅拓扑式图形。方法论上存在着研究语言的三种认知图形:(1)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然──文化生成图形(2)心理学意义上的无意识──文化生成图(3)符号学上的世界──代码关系图形...

  • 标签: 语言学研究 语言性质 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起源 语言与存在 本世纪
  • 简介:随着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世界强国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了网络安全战略。顺应这一潮流,德国于2011年2月公布了《德国网络安全战略》,作为指导德国网络安全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战略明确阐述了德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现实依据、框架条件、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及保障措施,注重网络安全顶层设计,重视国内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重视战略的防御性以及定期审查与更新,对于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德国 网络安全战略
  • 简介:由于能源供应形势紧张,德国将能源安全作为重要的立法目标。除《能源法案》确立能源供应安全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外,德国制定了多项专门的能源安全法律,以应对和防范能源供应体系的中断。德国还将能源安全与反垄断法、环境法等进行协调,在诸多法律价值目标之间达成适当考虑供应安全的平衡。我国应该借鉴德国能源安全的立法经验。

  • 标签: 德国 能源安全 能源法
  • 简介:本文讨论了欧盟扩大过程中的安全政策问题,认为欧盟的安全架构可以为其内部,甚至是世界的安全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欧盟 共同政策 外交 安全
  • 简介:现代技术发展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关乎所有人利益的安全风险尤为受到瞩目。本文以食品安全为例,梳理了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疯牛病危机前后的改革历程,发现以“风险预防”为主、保障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多层治理体系以及以保护消费者为中心是其主要的监管特色,并认为,基于风险的监管理念,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分析来强调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促进公众参与是德国风险监管体制建设的重要启示。

  • 标签: 德国 监管国家 食品安全 风险监管体制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