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模态话语研究发现,不同模态之间是通过相互协同来共同实现讲话者意义的。在多种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中,不同模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模态或基本模志的确定需要根据传递意义的效果来决定。在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不同模态进行调整和协同,以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 标签: 大学英语 多模态话语 协同 教学模式
  • 简介:传统诗歌通过文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视觉诗不拘泥于文字一种表达方式,它是通过文字、符号等一系列的排列组合给人带来特殊视觉效果的诗篇。汉语视觉诗从西方发展而来,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分析诗歌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同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又为欣赏视觉诗提供了新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从形、音、义角度理解视觉诗歌。

  • 标签: 诗歌 视觉诗 多模态话语分析
  • 简介: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为语言的象似性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在目前对象似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态象似性。它是指语言的使用受心理动因的制约,并表现出语言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数量象似与模态象似的认知依据及其在语用层面的表现。

  • 标签: 语言使用 模态象似性 心理动因
  • 简介:模态认知诗学是多模态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析角度,它关注读者的认知体验,探讨多模态意义表征与读者感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模态视觉交流理论中的簇分析在分析多模态语篇中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忽视了读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交流中的簇分析和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结合,既能充分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表层结构.又能发掘读者感受,是多模态认知诗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之一。

  • 标签: 多模态认知诗学 簇分析 图形/背景 语篇分析
  • 简介:本文以建立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框架,对美国诗人卡明斯的诗歌"o(rounD)moon"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解读视觉诗的内涵,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并应该成为理解视觉诗的一个途径。

  • 标签: 卡明斯 纯理功能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
  • 简介:本文属于翻译研究与插图技术文本认知理解研究的界面研究,为插图技术文本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基于认知视角的理论框架,认为插图技术文本的译者既需处理语言信息又需处理非语言的视觉信息,因此译者的翻译方法建立在两种不同模态共同提供的信息基础之上。文章通过考查翻译的认知特性并将其与插图文本的两种认知模型(CTML和ITPC)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了提出的假设,并为这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另外,文章还指出了本研究对未来插图文本翻译研究的启示及意义,强调了本研究的重要性。

  • 标签: 多模态 科技翻译 插图 认知翻译研究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
  • 简介:新媒体时代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元识读能力。该文阐述了多元识读能力与多模态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提出构建多模态英语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并探讨了基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多模态英语课堂构建的一些理念,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合理利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和互补来构建多模态英语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 标签: 多元识读能力 多模态 课堂构建
  • 简介:隐喻是新闻漫画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新闻漫画隐喻研究是对多模态隐喻研究和传统语言隐喻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启发。从认知隐喻视角对《半月谈》中的漫画隐喻研究发现,此类图画隐喻具有显著特点,如叙事性动态性,多个语义要素替换,转喻的基础作用,及图-文和标题-图画关系的规律性呈现等。对漫画隐喻特点的研究促进了人类隐喻思维的多角度和纵深研究,也有助于信息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多模态隐喻 图画隐喻 新闻漫画 《半月谈》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模态房地产广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以2015年潇湘晨报7月到9月和网上随机抽取的一些房地产广告为语料,探讨了多模态视角下中文房地产广告中语用预设的欺骗性,旨在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多模态房地产广告的欺骗性体现在谐音词、炫富词、夸张和语义歧义上,房地产广告商利用语言预设的特点以及多模态房地产广告图片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 标签: 多模态 语用预设 房地产广告 欺骗性
  • 简介:本文采用语料库证据支持的方法,重点考察了科技英语的篇际词汇增长模型。研究表明,现有的数学模型(Brunet模型,Guiraud模型,Tuldava模型及Herdan模型)不能精确地描述科技英语词汇增长曲线。通过对幂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比较分析,本文构建了新的词汇增长模型,并应用此模型推导出科技英语的理论词汇增长曲线及其95%双向置信区间。本研究对EFL教学有显著意义。新的词汇增长模型可用于推断任意给定语篇的词汇量以及生成任意词汇量需要的语篇数。

  • 标签: 篇际词汇增长 词汇增长模型 对数函数 幂函数
  • 简介:现代西方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对语言、修辞和认知关系的假设上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因此深入考察修辞与认知的关系对修辞学的发展或有所裨益。结合意象图式、语篇分解等理论,文章对语言中的修辞行为进行分类,建立了基于意象图式的修辞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修辞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和语篇维度两个方面。说话者在每个基本语篇单位中,在语调(或句读)单位、小句、命题和话语行为四个维度上,通过对主导意象图式所对应的知觉组织原则的遵循或违背实现修辞行为,最终通过这些基本修辞行为构建整体语篇所要达成的修辞效果。

  • 标签: 知觉组织原则 意象图式 语篇分解 认知修辞
  • 简介:结合国内外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的相关成果,在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框架内,以中华环保基金会官网上收集的90篇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为语料来源,本文研究了该类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表征类型及其隐喻映射的语类特点。研究表明,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中存在六种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图像、文字、文图是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的三种主要模态,而图像一文字、图像一丈图两类表征的出现频率最高。论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并阐释了多模态隐喻表征背后的认知理据,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研究,同时也为公益广告设计者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 标签: 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表征
  • 简介:本文首先揭示莱考夫(Lakoff)将转喻扩大到句子层面而引发的弥散性问题,进而分析拉顿(Radden)和科维克瑟斯(Kvecses)的进一步泛化及其所造成的系统冲突和弥散,最后追溯这一问题的哲学渊源并剖析其症结。研究发现,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没有对隐喻进行逻辑的分类和归结,使其理论体系显得混乱与矛盾,二是把隐喻问题无限泛化。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隐喻 混乱 矛盾 泛化
  • 简介:Seminar教学范式最早于18世纪在德国的大学产生,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又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Seminar教学范式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和有深度的大学学习体验,强调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本文将Seminar教学范式应用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初探其课堂教学模型

  • 标签: SEMINAR教学范式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课堂模型
  • 简介: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讨论中国外语学习者GP句句法分析模型。研究以DO/S歧义句为基点,采用翻译与访谈式内省法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中国学习者多使用串行加工模型,甚至不惜“窃用”或局部结构型变以达成串行理解的完整性;串行加工受语义驱动,并行加工受句法驱动;动词类型、词汇信息与结构频率影响加工模型的选择。

  • 标签: 串行模型 并行模型 花园路径句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语言的问题提出并解决语言教学的问题。首先,将英语系统各模型按照发展脉络、观点的理论共同点分成三类:英语系统的三分模型、二分模型和整体一分模型。这体现出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角色变化,即各变体的重要性逐渐均衡,国际通用语(EIL)的功能更加突显。在分析比较各模型的基础上,借鉴Yoneoka"英语伞"理论将EIL要素细分成语言要素、文化要素和交际要素,形成相对更全面的整体一分模型——伞型国际英语模型(REU)。其次,大学英语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基于计算机和课堂(CCB)的新教学模式,体现出全球化的发展引起了英语理论和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在EIL情境下,中国学生未来的交际对象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最后,结合CCB模式,将REU与之相结合,形成"改进的CCB模式"的框架设想。

  • 标签: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 全球化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口译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自主学习的理论,从模型构建的设想、支持重点、主要模块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支持等方面探讨了要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计算机辅助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并论证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自主学习 计算机辅助 译员自主学习模型
  • 简介:本文展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英语专业英语精读课程RICH教改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通过对RICH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进行回顾和探讨,本文提出了构建RICH(X)教学模型,以实现RICH模式与课程X的优化结合。结合医英专业精读教学改革第一阶段案例,阐释了适合该专业特点的RICH(X)模型——RICH(医英精读)模型的构成和内涵,揭示了RICH(X)教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为其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构建思路。

  • 标签: RICH 研究型学习 融合型课程 合作式学习 人文素质的提高
  • 简介:科学家是众所周知易被遗忘的一族,但像二十世纪的数学天才阿马莉·诺特这样不可思议被埋没者,却没有几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称她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女数学家。而其他同时代者则喜欢将其性别修饰去掉。她发现的定理将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性概念(自然的对称性和普遍守恒定律)简明而有力地联系起来。

  • 标签: 女数学家 天才 二十世纪 爱因斯坦 守恒定律 科学家
  • 简介:本文尝试解决国内文学伦理学界存在的问题,从刘奇葆提出的“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出发,联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乡绅文化”风尚与大众阅读流行的文学关系,继承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的“女作家批评”传统,借鉴英国批评大家D.H.劳伦斯提出的知识分子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中感受“地之灵”、“体验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感情”,创新提出理论模型——融合幽灵批评与阅读伦理的“新文学伦理学”的理论视角与批评范式,以对美国经典女作家、女公共知识分子、女权主义运动者苏珊·桑塔格的“自我画像”《在土星的标志下》的阅读伦理学的研究为中心,研讨作家在阅读活动中与已故作家的“对话”与交流,以及该种幽灵阅读的行为会对我们自身的文学批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女作家批评”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幽灵批评 阅读伦理 苏珊·桑塔格 《在土星的标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