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叙述模式旨在模糊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使读者聚焦人物的心理时间,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内心成长。通过这种模糊的时间叙述模式,佛罗伦斯从自卑到重生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前景化。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方面凸显了她们的话语权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怀以及对于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贩奴历史罪恶的揭露。

  • 标签: 交替式时间叙述模式 现在 过去 黑人女性成长
  • 简介: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描写了一位中年家庭妇女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年女性的精神危机和出路问题。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重点解读了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凯特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夏日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后,她不再按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界定的标准去生活,不再活在男人取悦的目光中,她要以女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反抗男性社会群体在理想和现实中对女性的歪曲和臆造。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天黑前的夏天》 多丽丝·莱辛 父权制社会
  • 简介: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在其作品《灿烂千阳》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两位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向世人展现了阿富汗这一灾难深重的国度中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学界不乏对小说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的个体创伤经历和创伤修复的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莱拉作为他人缺失自我的创伤见证者和自我惨遭压制的创伤当事人的双重身份入手,研究发现在战争摧残下女性的社会价值被埋没,极权主义强化父权又进一步否定女性价值,绝对的边缘与异化导致阿富汗女性集体的自我缺失。战火熄灭之后,阿富汗女性还能否重构自我,如何走出集体创伤值得关注。

  • 标签: 阿富汗女性 自我缺失 战争 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