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运用连锁的语句形式,表述三种以上事物或情境之间的“链式反应”,关系,叫“连锁”。①“知识点”凝“知识链”“知识链”结“知识网”,“知识网”聚“知识点”。(《青年文摘》1986.1)②头版就有人联想到是要闻版,要闻版登的就是要事,要事就有政治性,有政治性的文章就要登头版。(《读书》1986.6)。

  • 标签: 连锁 《青年文摘》 语句形式 链式反应 《读书》 知识网
  • 简介:《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它对研究古音,探索词义,考察字形结构都有很大的好处。除此以外,《集韵》注音将切语的类隔切改为音和切,每个韵内部的小韵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类聚在一起,开宋代韵书革命的先河,也是值得注意的。

  • 标签: 韵书 校本 《广韵》 《集韵》 《切韵》 字形结构
  • 简介:<正>甲、夹杂修辞的格式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于白话中夹用一些文言词语,或外文词语,以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种修辞手法,姑且名之曰"夹杂"。夹杂可分两大类,即文白夹杂和中外夹杂。一、文白夹杂类即白话中夹用文言,又有两种格式:(一)夹杂文言词语,包括对成语的夹用。例如:(1)三复便把事情的始末象背书一样说给佑甫听,说到犹有余怒的场合,当然免不了恨恨之声。(叶圣陶:《倪焕之》)

  • 标签: 夹杂初探
  • 简介:戴磊同志的修辞学专著,题名为《修辞学探新》。作为第一位读者,我读这本书时,首先注意的是它“新”在哪里。读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方法论。传统修辞学注重例证的搜集和研究,运用的大多是归纳的方法,往往陷入一种经验的思维,难以从本质规律上科学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置于自相矛盾的境地。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注意用辩证法研究修辞学,是一大创新。但有些部分,比如积极修辞的辞格部分仍然运用归纳的方法,因而未能找到科学的、让他自己满意的辞格分类标准。

  • 标签: 传统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 本质规律 积极修辞 分类标准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大量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个复句的几个分句,或者一个复杂单句中的几个短语,它们最后一个字相同。这种句式层次清楚,要说的问题集中突出,容易记忆,便于掌握,往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修辞上的"同尾"。例如:①几年来有一种作法:别人的话说出来,就给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周恩来与文艺》上册11页)②蒋军士兵有三"头":打仗在前头,平时

  • 标签: 尾初探
  • 简介:“喻代”一,早已有人提出过。有人认为喻代就是借代的一种①,有人认为所有的借喻都是喻代②,也有人认为喻代包括用事物特征代替事物本身的借代和部分借喻③。我们所说的喻代则足在某个比喻的基础上,以喻体直接称代某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例如;(1)S国的外籍教练,那个壮得象北极熊一般的家伙,和身边的两个人迅速交换一下眼色,当即打了个手势,要了“暂停”,将本国运动员叫到场边。

  • 标签: 喻代 事物特征 外籍教练 北极熊 运动员 借代
  • 简介:<正>所谓"拈比",就是指一个句子中的前后有两个词是拈接出现的,表示比较、映衬、排斥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迄今修辞学著述中尚未得见,而它确确实实被运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仅以"谐音"举例:(1)由此看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后,主流不是资本主义"出头",而是对新形势下怎样进行领导不熟悉,感到怵头。不是社员管不了,而是再用"大批判开路","割资本主义尾巴"那套办法不行了,要按政策办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1979年12月6日《河北日报》)"怵头"和"出头"是音近拈接的,

  • 标签: 拈初探
  • 简介:<正>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利用数学上相加或相乘等关系,把一个数变成若干小数的集合,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析数"。析数的方法,在先秦文学作品里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就是十加五(岁),十五岁。析数,考究其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析数和间接析数两类。一、直接析数直接析数又有乘除关系和加减关系两种。(一)相乘关系的析数①曹植《驱车篇》:"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二六一十二)②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陶渊明《责子》二八一十六岁)

  • 标签: 析数格
  • 简介:<正>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理应是一部历史语文词典。它必须尽可能全面收录该语种古往今来出现过的语词,和进入普通语词的专科词语,以词典的表述形式从形声义诸方面反映每一词语源流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展现该语种的历史概貌。所以一部历史语文词典不仅是册知识性的工具书,还应该是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

  • 标签: 语文词典 义序 词义运动 多义词 历史流变 历史概貌
  • 简介:形式和语言规范戴昭铭本文拟讨论近些年新出现的一些叠形式的规范资格问题。所谓叠形式,是指一种含有重复出现的语义成分而又结构紧凑的固定形式或准固定形式。汉语是一种叠形式非常丰富的语言,本文只讨论那些规范资格尚存争议的叠形式。如“涉及到”,“及...

  • 标签: “于” 叠架 《史记》 语言结构 《汉书》 《马氏文通》
  • 简介:<正>语言要不要学?有的人认为外国的语言要学,本国的语言不用学。本国的语言,谁都会说,而且从小就会说,还要学什么?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就是这种论点。因此语文研究、语文教学和语文改革等工作,都曾经受到令人痛心的摧残和破坏。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文教学 虚词用法 民族共同语 学习语言 查词典
  • 简介:口语修辞有自己的结构格式,并有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它比起书面语来尤其讲究情景作用和感情色彩,以求给听者以强烈的印象。南京方言中有这样一些说法,“好得一塌糊涂”、“活丑”,这在外地人听来,会觉得很可笑,但只要细细一想,就会感受到其中强烈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来语言要“通”才具有修辞作用,但这种“不成话”的修辞手法却利用了相反相成的矛盾性,显出了口语的活生生的情趣。我们姑且把这种手法称之为“矛盾”。

  • 标签: 口语修辞 矛盾性 结构格式 表达效果 感情色彩 南京方言
  • 简介:对于一个句子,一般说来,总是要求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就是句子里需要的成份必须齐全,不能任意省略(承前蒙后或对话时有些成分可省略),不然就会导致关系不清楚,产生歧义。但是,作者为了造成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给人波浪陡起,突兀急转,路转峰回、

  • 标签: 修辞 趣味性 句子 结构 省略 歧义
  • 简介:<正>由著名修辞学家谭永祥先生集十数年之功撰写的新著——《修辞新》(增订本),最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的一部研究修辞新的专著,提出了《发凡》和其它修辞论著尚未触及或不曾确切阐述的30种修辞现象,其中诸如“舛互”、“列锦”、“断取”、“歧疑”等新的提出,解决

  • 标签: 《修辞新格》 增订本 修辞论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家 断取
  • 简介:“主动补旁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旁范式---主动补旁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旁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旁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 标签: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 简介:安福方言存在成系统的近指呼和远指呼,呼系统有两种变化形态:一是以[i]结尾的名词,近指呼是在[i]的后面添加[e],远指呼是在[i]的后面添加[ei];二是名词以除了[i]以外的音结尾时,近指呼是将结尾名词的韵母改为[a],远指呼是将结尾名词的韵母改为[o]。

  • 标签: 安福方言 呼格 近指 远指
  • 简介:王勃的文章以《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简称《滕王阁》)为最有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它描绘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四周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盛大场面,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它出色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既细腻地写景,又精确地叙事,也委婉地抒情,显得气势奔放,景象万千,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对偶工整,气势酣畅。该文作为一篇骈文,当然讲究对偶,但作者并不一味追求形式,使文章变得单调板滞,而是以骈文为形式,以散文为内容,挥洒自如地表情达意。

  • 标签: 《滕王阁序》 修辞手法 王勃 感人 名篇 地理位置
  • 简介:文章阐述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7万余字)部首的研制方案,重点说明了部首数量、提取部首和归部的原则及方法,并分析了201部首方案和多开门归部方法的得失,对部首查字法的研究与规范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部首 归部 201部 7万字部首序 多开门
  • 简介: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汉语方言的方位词"上"具有标记功能,主要用于标记受事宾语和与事宾语。香格里拉话的标记"上"与当地藏语中甸方言的标记go在来源和功能上存在对应关系。在深度的语言接触下,汉语中的方位词"上"和"下"都能进入向标记演化的语法化链。

  • 标签: 香格里拉话 语言接触 方位词“上” 格标记 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