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学生 体质 健康 现状 原因 对策
  • 简介: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这一社会问题,梳理各种社会关系,提出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现实路径,并阐述学校强制体育的时代内涵与规定性。

  • 标签: 学生体质 社会问题 强制体育
  • 简介:本文基于法律视域下探索与分析当代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对策。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立法缺乏学生法律认知薄弱等因素相关。提出注重从体育立法以及体育法律知识的普及等方面改善学校体育现状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过去进行的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青少年体质总体上持续下降。学校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体育立法较少且层次高,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需要提升和完善。而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尽心尽力更需要体育法规的保驾护航。因此加强体育的立法、普法、执法工作刻不容缓,本着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为增强学生体质夯实法律基础。

  • 标签: 法律 学校体育 学生体质
  • 简介:建国以来,对青少年体质的监测和调查从未间断过。近些年来,青少年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难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人文社会学的角度对青少年体质下降进行了新的审视。

  • 标签: 青少年 学生 体质 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在不断修建大型体育场馆的同时,校园体育场地却愈见紧缩;教师总体编制在增加,体育教师的任务却越来越繁重;家长的溺爱,养成了独生子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的体质和骄娇二气;繁重的课业,压抑了孩子对体育兴趣的追求,对于安全问题的恐惧,则束缚了学校放开体育锻炼的手脚。

  • 标签: 体质下降 中小学学生 欠发达地区 原因分析 大型体育场馆 体育教师
  • 简介:耐力跑是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以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找出原因及解决途径。

  • 标签: 耐力跑 下降原因 解决途径
  • 简介:从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这一现象审视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目标的定位。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实践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导致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学校体目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新定位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 标签: 中小学 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目标 新定位
  • 简介:目前,我国青少年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短,造成了我国青少年身心素质相对弱化和体力活动能力不断下降的现状,而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的个人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分析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因素的基础上,对提升青少年体育活动能力的教育对策进行研究,以便促进青少年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 标签: 青少年 体力活动 体育锻炼 体育教育
  • 简介:青少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调查,近几年青少年体质严重下降,该文通过访问法、文献法等方法分析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体质 主要因素 对策
  • 简介:血压已成为一个健康的重要课题.英美一项共同研究显示.多吃含丰富花青素的蓝莓,有助预防高血压,以及由高血压引起的各种疾病。

  • 标签: 高血压 花青素 蓝莓 食疗
  • 简介:将29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药物组和实验组三个组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研究。研究发现连续2个月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可造成动脉血压缓慢下降,三个月后出现显著性下降,其SBP和DBP分别从实验前的159±16和95±9mmHg下降到148±13和85±7mmHg.其降压效果与药物降压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见持之以恒的身体运动可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实用安全有效且不降低生活质量的疗法。

  • 标签: 高血压病 药物 身体锻炼 对照组 降压效果 动脉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后的风险。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运动处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运动处方。结果: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后平均心率为(110.25±2.98)次,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后舒张压(112.33±11.22)mmHg,实验组实施运动处方后收缩压(160.33±11.22)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后氮尿微量白蛋白(19.86±5.1)mmol.L-1,血尿酸(275.6±100.2)mg.L-1,血清钾(3.39±1.0)Umol.L-1指标变化情况明显改善,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运动后,患者EF、E/A、Ccr明显提升,但其LVMI、MAU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运动后出现头晕的百分比为3.33%,实验组患者运动后出现心悸的百分比为3.33%,实验组患者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百分比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实施运动处方健身后,可以明显的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运动处方 风险
  • 简介:目的:受试者为120名健康中年人,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中设定75%HRmax为靶心率,观察了他们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的变化,通过研究这一变化,探讨健身运动的时候采取这一强度进行锻炼的安全性。研究发现:当达到这一靶心率时,有10%的男性和11%的女性出现心电图S-T的异常,在休息五分钟后,异常都能够消失,运动中血压的异常率小于心电图S-T的异常率。提示75%HRmax作为中年人健身时控制运动强度的靶心率是安全的。

  • 标签: 递增负荷 靶心率 心电图 血压
  • 简介:目的:了解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间的相关性,界定预测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的适宜腰围切点,为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测取上海E大学的925名成年人的腰围、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分析探讨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非腹部肥胖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优于腹部肥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法得出,男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89~90cm(P72.5~P77.5),女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76~77cm(P65~P75)。结论:WHO建议的亚洲人腹部肥胖标准较适合本研究对象;即使对于成年人,年龄仍是影响腰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将年龄因素考虑到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中。

  • 标签: 成年人 腰围 血压 血糖 血脂 腹部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