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人称“癌中之王”。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全国每年至少有12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因此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临床特点与相应防治刻不容缓。

  • 标签: 肝癌 癌中之王 肝癌诊断防治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法
  • 简介:目的对奥沙利铀联合替吉奥肢囊方案针对晚期肝癌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的探讨.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晚期肝癌患者,均经细胞学和影像学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方案;对照组23例: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结果对照组ORR为8.7%,DCR为55.5%;TTP为2.3月,MST为8.8月,半年PFS率为34.7%;观察组ORR为13%,DCR为56.5%;TTP为3.1月,MST为9.7月,半年PFS率为39.1%;观察组疗效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反应均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铀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肝癌显示较好抗肿瘤效果,而口服给药的替吉奥胶囊对于不能耐受长期静脉化疗的病人可以选择.

  • 标签: 奥沙利铂 替吉奥胶囊 氟尿嘧啶 晚期肝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X线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11法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和4GyX线处理后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应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三七总皂苷联合X线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加细胞凋亡率。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X线可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增加肝癌细胞的凋亡。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X线 肝癌HEPG2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中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liver,PH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泰州市人民医院的80例PHC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AFP水平;采用UPT上转发光法检测GP73水平,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患者的两种标记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FP单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94.8%;GP73单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8%和93.1%;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和100%.结论AFP、GP73血清表达与诊断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高尔基体蛋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