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紧固模套是组合模具中最常使用的结构,由于装配前存在过盈以及工作过程中冲裁力的作用,设计时必须对紧固模套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本文介绍这两种校核的一般方法,并用工程实例说明.

  • 标签: 紧固模套 强度 刚度校核 组合模具
  • 简介:基于对高层钢结构设计中的三种常见组合楼盖的优缺点分析,论述了适当的连接形式可以保证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可靠连接的机理,组合楼盖的设计验算主要包括施工阶段验算与使用阶段的验算。构造设计包括栓钉的设置、混凝土板的配筋、压型铜板尺寸及表面处理。对组合楼盖的设计研究有利于高层铜结构建筑的长足发展。

  • 标签: 高层钢结构 组合楼盖 设计计算 构造设计
  • 简介:针对橡胶的大变形特点,对工程中常用的管状橡胶支座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支座受轴向拉伸时的刚度与应变大小和支座尺寸的关系。此外,利用方程回归工具得到轴向刚度的近似计算模型。

  • 标签: 橡胶 管状 刚度 非线性有限元
  • 简介:柔性浅基础不具备调整地基变形的能力,针对这一缺点,可在基底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大的垫层,而在应力较小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小的垫层,即通过在基底设置中心刚度大、边缘刚度小的变刚度垫层,以有效调整地基土的应力分布,改善地基土工作性状。采用PLAXIS2D有限元软件,分析比较了柔性浅基础下设置不同工况的变刚度垫层对地基土中应力分布及基础差异沉降的影响.发现在基底中部0.5~0.6倍基宽范围内设置变刚度垫层时,差异沉降控制效果最好。

  • 标签: 柔性浅基础 变刚度 应力分布 差异沉降 有限元分析
  • 简介:主减速器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来自外部或自身的各种激励均会导致其产生振动并随之产生噪声。轴承作为支承主动齿轮的关键部分,其支承刚度对于主减速器动力传输的平稳性尤为重要[1]。通过调整主被动齿轮的支承轴承与主减速器壳接触宽度,优化主被动齿轮-轴承系统刚度,能有效提高主减速器工作性能,降低振动噪音,提升汽车市场竞争力。

  • 标签: 主减速器 主动齿轮 轴承宽度 减振降噪
  • 简介:通过多个典型算例体现应用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应用于分析结构力学问题时的灵活性、思维性和趣味性特征。结果表明,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两个概念不应被忽视,在分析特定情况下的超静定结构内力及位移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独到之处。

  • 标签: 转动刚度 传递系数 结构力学分析
  • 简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其内力,而计算钢筋混凝土次梁、单向板内力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这不仅可以使结构的内力分析与截面设计相协调,而且可以使结构在破坏时有较多的截面达到极限强度,从而充分发挥结构潜力,收到节约材料、方便施工、简化设计的效果.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设计中,已有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的.1964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曾编制过《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考虑内力重分布暂行规程》(未审定颁布)(以下简称“64暂行规程”).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方面所用教材,无论是电大版《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1],还是武汉工业大学版《混凝土结构》[2](第二版)均以“64暂行规程”为依据编写.近十几年来,国内对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考虑内力重分布进行了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编制新规程提供了技术依据.1993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3](CECS51:93)(以下简称“新规程”)引用于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较原“64暂行规程”更趋合理、完整.现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应用“64暂行规程”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新规程”介绍如下.1?

  • 标签: 塑性内力重分布 肋梁楼盖 弯矩系数 单向板 弯矩调幅系数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