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庐隐是五四时代具有叛逆精神也是极为悲情的女性作家。庐隐的很多小说都涉及到死亡这一敏感的话题,死亡意识始终贯穿庐隐的创作过程。苦难的身世和对生命的体验,让庐隐感受到人生的悲观与缺陷,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冷漠。爱与生、爱与死在庐隐笔下得到另一层的阐释,让我们感受到庐隐悲观的的人生态度以及在悲哀中进行精神家园重建的韧性。

  • 标签: 死亡意识 悲剧 精神重建
  • 简介:自然人遭受侵害死亡后,最终享有并行使赔偿请求权的只能是死者的近亲属。一方面,近亲属要求获取精神损害赔偿、丧葬费、医疗救治等费用以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基于死者对自己生命尊严所享有的权利,近亲属通过继承获得死亡请求赔偿权及相应的赔偿。

  • 标签: 人身损害 死亡赔偿请求权 近亲属
  • 简介:目前我国大陆尚未制定确认死亡的单行法,只有零散的规定,脑死亡标准未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死亡基本上沿用呼吸、心跳标准.随着医学的发展,判断死亡的标准通常以脑死亡为准,得到国内外医学界、法学界、伦理界的认可.由于脑死亡未立法,法规中有权确认死亡权限的主体较为笼统,又无相应的司法解释,由于死亡判断标准不清,造成错误或过早地确认死亡,擅自地剥夺公民的生命权以及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为了尊重一个未达到脑死亡者仍然享有生命的权利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脑死亡能够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以及社会的承认,应尽早建立规范脑死亡判断标准,制定确认死亡的立法.

  • 标签: 生命权 死亡标准 立法
  • 简介: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本院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1331例,其中死亡21例(1.58%)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2、结果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84岁,平均51.5岁,病程10天-40年。诊断精神分裂症17例;老年性痴呆1例;分裂样精神障碍2例;酒精中毒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治疗用氯丙嗪8例,用氯氮平10例,用奋乃静2例,用碳酸锂1例。

  • 标签: 住院 精神疾病 死亡
  • 简介: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植物的一些生命现象与PCD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发育及植物对外界的适应性都与PCD有直接的关系,等等.PCD的发生伴随着各种生理、生化、细胞形态和遗传现象的发生.本文对植物PCD发生的基因调控,信号传导及检测技术作简要综述.

  • 标签: 细胞程序性死亡 植物 基因调控 信号传导 检测技术
  • 简介:中西诗歌中对死亡这一主题的态度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文化、历史等原因之外,宗教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宗教基本肯定人的价值,人生观基本上是入世的,力求在今世做出一番事业,对死后的情景则不感兴趣,对鬼神也比较惧怕,敬而远之,因而生离死别和慨叹生命的短暂常用来入诗,成为主题。而后者则受基督教的影响,"原罪——赎罪——死亡——永生"等观念深深地渗入人的生命意识中,他们认为能赎去原罪,死后升入天堂,与主在一起才是真正和永久的幸福,因而对死亡怀抱豁达和向往的态度,常有一种"美化死亡"的倾向。

  • 标签: 宗教 中西诗歌 死亡观
  • 简介:本文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汉英委婉语"死亡"的语义范畴的模糊性和文化交际内涵,阐述其模糊语义范畴和原型范畴在文化交际中所反映出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存在趋同性和差异性,了解和认识汉英委婉语的差异性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

  • 标签: 死亡 委婉语 模糊性 文化交际
  • 简介:《墙》是萨特存在主义名篇,自从小说诞生以来,已有众多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者将之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进行分析阐释。此篇小说充满哲学味道,探讨了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即死亡。小说中的三位人物儒昂、汤姆和伊比埃塔被捕之后被判死刑,这是一种世俗的对人的肉体的审判,他们的肉体即将消失于这个世界。小说描写三人在被审判之后,直面死亡期间,不同的精神表现,以及展现出对生命存在的不同理解,最后儒昂和汤姆都死去,而伊比埃塔有死的自由却荒诞地活了下来。通过对《墙》中的死亡主题进行解读,可以看到肉体死亡的不可避免,在这不可避免中,人有死的自由,但同时也充满了荒诞。

  • 标签: 死亡 自由与荒诞
  • 简介:爱伦.坡的诗歌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绝望情绪和悲观主义色彩,可同时其悲观绝望中又蕴涵着一种超现实的理想,一种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耐人探寻品味。

  • 标签: 新生 超越现实 死亡 理想
  • 简介:人的一生,必将经历生存与死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均赋予其不同的阐释。拉关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百年孤独》,紧扣“死亡与孤独”这一主题,传递着一个至高无上的生命在深受残酷现实的压迫,甚至死亡将至时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读者领悟到深厚而独特的拉美文化及在其熏陶下人们对死亡的另一种理解。

  • 标签: 《百年孤独》 死亡观 文化渊源
  • 简介: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古都》存在着极大的可比性。“死亡”是这两部作品分别表现出来的主题之一,同时,两位大家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命运问题。通过平行研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死亡”主题下传达其对女性命运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女性观。

  • 标签: 《边城》 《古都》 “死亡”主题 女性命运 平行研究
  • 简介:任何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建立、发展、解体消亡的过程,这就是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实际上是由于家庭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引起的,而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家庭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标签: 家庭生命周期 生育率 死亡率
  • 简介: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在赔偿数额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因此引发了理论界、实务界及社会上关于"同命不同价"的激烈辩论。《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但是否符合法理而非社会压力下妥协的产物还有待商榷。通过讨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从生命双重价值观和人身损害赔偿类型两个角度解读了死亡赔偿金数额差异的合理性,对《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指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 标签: 死亡赔偿金 同命不同价 同命同价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死亡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危重病。在此经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从患者术后护理的药物管理、体位护理、意识障碍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小结,提高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护理的全面认识。

  • 标签: 高血压 诱发 脑出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期活动的时间界定.方法随机抽取腹股沟斜疝病例60例,其中进行巴西尼氏法修补者30例,应用巴德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者30例,对上述患者观察术后24小时内、1天、2天、3天、5天时间段内,患者术后活动后出现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巴西尼氏法疝修补患者术后上述时间段内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00%、96.7%、96.7%、33%、3.3%,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术后上述时间段内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6.7%、10%、6.7%、3.3%、0%.两种方法比较,24小时内无统计学差异,24小时到3天内有统计学差异,3天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活动可从术后24小时开始,不发生切口疼痛,早日进行生活自理.

  • 标签: 无张力疝修初 活动时间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照玻璃体切割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原有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增加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眼内填充术 舒适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并干预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动痛和静痛的强度,加强疼痛管理,使患者得到优质服务,为促进术后早期快速康复提供保证。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共35例患者的资料,记录其术后24h内、1d、2d、3d及4d的最大静息痛和活动痛的强度并予以干预,干预疼痛强度减轻疼痛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早期活动,增加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结果观察干预疼痛后,患者术后所经历的最大严重疼痛程度均在5分以下(0-10级评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首次下床时间提前,24h睡眠时间延长,主动功能锻炼时间延长。结论临床上围术期应加强疼痛管理,镇痛方案中应更加注重患者活动前、中、后的镇痛需求,以促进髋关节的恢复。

  • 标签: 疼痛 全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速止对鼻息肉摘除术后的止血疗效.方法:对46例(30例双侧)鼻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速止0.4静脉滴注,并与20例(9例双侧)鼻息肉应用止血敏滴注作对照,观察术后抽除纱条鼻出血情况.结果:46例中显效59侧(77.63%),有效15侧(19.74%),无效2侧(2.63%),总有效率97.37%.止血效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速止具有能够更迅速、疗效更确切的止血,可作鼻息肉术后常规用药.

  • 标签: 鼻息肉 速止 鼻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癌术后化疗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对治疗的意义.方法:对47例食道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知、信、行三个方面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0%以上的患者相信化疗的效果,74.5%的患者确信营养支持的重要性,63.8%的患者相信精神心理支持对化疗药效的促进作用,78.7%患者不能定期复查.结论:努力使患者了解尽可能多的与疾病相关知识,突出重点教育内容和形式,注意个体化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健康教育能力.

  • 标签: 食道癌 化疗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三种不同灌肠方法在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应用比较,选择更合适、经济、耐受性好的灌肠方法。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胃肠疾病术后病人90例,随机分为辉力灌肠组,普通灌肠组和123灌肠组,比较三种灌肠方法。结论:三种灌肠方法均能有效促进胃肠术后病人的肠功能恢复,辉力灌肠和123灌肠病人耐受性较好,普通灌肠和123灌肠经济实惠,综合来看,123灌肠对于胃肠疾病术后病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灌肠方法。

  • 标签: 腹部手术 灌肠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