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90,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文学在创作态势上呈现出个人化、泛性化和世俗化的倾向,这表明文学价值的混乱和价值立场的缺失.面对文学的无序,我们认为,在新的世纪里,文学的发展应关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追求伦理价值与审美情趣的统一,保持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合理张力.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文学创作 哲学分析 人文精神 伦理价值 中国
  • 简介:2090以来中国大陆的农村研究.以农村政治研究为主体部分和主要内容,但却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和固定取向的研究领域.这种特点促成了研究的多角度进入和多层次争议与分歧。对各种进路的研究做些梳理并对其问的争议做出分析.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对话.并为形成共同的讨论平台奠定基础。

  • 标签: 农村政治研究 理论分析 学术反思
  • 简介: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建构,九十的都市出现了“情感沙漠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张欣和张抗抗等—部分女作家,用真纯的情爱鸟托邦演绎她们拯救城市情感和精神的努力。《城市爱情》和《情爱画廊》是女作家们纯情写作的典范,以其为例具体分析这种写作倾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情感特质,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爱情乌托邦 浪漫 忧郁
  • 简介:地方志书是我国特有的巨大的文献宝库,记载着丰富的经济史料.本文从现存大量的民国华北地方志书入手,揭示出2010-30由于棉种的改良与推广,华北铁路网的兴建,国内近代机器纱厂的勃兴和华北日益加深的农业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华北地区植棉业迅速发展,棉田面积与原棉产量大幅度增加.并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代华北地区植棉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地方志 华北 植棉业 经验教训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家的出路如何,率先发起讨论,知识界提出各种救国方案,展开激烈争鸣.主张发展经济,强化政府的统治职能,用科学精神建设现代国家.其观点与知识界有共识,为当局认可,使在社会上极有影响.

  • 标签: 学界论争 工业化 政治体制 科学化 《大公报》
  • 简介:县级是中国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进行县级尺度的LUCC研究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根据1990-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遥感判度数据。分析了兴宁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格局变化。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结论。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差异 空间格局 韩江上游
  • 简介:90以来,高等教育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不仅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硕果累累,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也出版了系统专著;不仅在高等教育史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新成果,高等教育史学科理论研究也受到关注.

  • 标签: 教育史研究 90年代以来 进展 高等教育史 学科理论研究 繁荣发展
  • 简介:急剧、大量减少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充,是中国农民的社会资本在2050中期至70末期的突出表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无疑是政府将“政社合一”的政策当成了社会转型的主要手段。而这就告诉今人,在任何时候,政府都应为非政治的私人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 标签: 社会资本 政社合一 私人活动领域
  • 简介:多元化的20音乐为人们所反思:什么是音乐?怎么音乐?音乐为什么?音乐怎么了?任何声音、任何组织方式,不管能否表现什么,甚至什么声音也没有都可以构成音乐作品.这确实为音乐、为大众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我们的音乐哲学观.

  • 标签: 20世纪音乐 哲学思考 声音 不表现
  • 简介:20的江苏修辞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的江苏修辞学研究可以分为五个大的时段:前50,建国后的17、文革过渡时期,8090.每一时期江苏修辞学研究都有突出的成就.总结江苏修辞学的研究成果是为了满怀信心地开创江苏乃至中国修辞学的未来.

  • 标签: 20世纪 江苏 修辞学研究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曹丕是一个长期不被学术界重视的对象.直至2080以后,学者们才对曹丕诗歌日益重视.文章试图从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学理论、诗歌成就与文坛地位影响等方面对20后二十年曹丕研究概况进行综合论述,探讨学术界在此二十年中,对曹丕诗歌本身及在文学史上地位认识的发展变化.

  • 标签: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文学理论 成就 邺下文学集团
  • 简介:文章从当今诗歌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批评态度入手,对90的诗歌边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0的文化语境促成了读者大众与写作者在拒绝“诗性”上的合谋,读者大众在远离诗歌而去的同时,写作者的诗歌态度也发生了畸变;诗歌写作的反诗化与诗歌批评的庸俗化,是当今诗坛的两道灰色景观。文章认为坚执文化对抗立场,实现文化超越,不仅是文化颓败时代诗歌应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诗歌救助自己的最后途径。

  • 标签: 90年代 诗歌 边缘化 出路
  • 简介:20三四十年代,随着国民政府西北开发计划的实施,长期处于封闭与落后状态的西北地区民众的政治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着变化;自治机构逐步建立和推行;参政意识不断提高;国家民族观念的急剧高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 标签: 十年 落后 参政意识 政治生活 自治 社会政治
  • 简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月出版)一书,是李毅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以20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为线索,坚持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道路上种种不同思想文化派别进行梳理、总结,挖掘不同文化派别积极、合理的思想,批判其虚妄之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以及'西学'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20中国历史中出现的不同文化思潮作了理论上的全面而积极的回应,有着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20世纪 文化思潮 中国 哲学 历史
  • 简介:欧洲两大工人体育国际组织曾有过争取和实现相互团结与合作的愿望,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裂,这种分裂既是欧洲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分裂与对立的结果,也是欧洲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分裂与对立的缩影。

  • 标签: 社会主义工人体育国际 红色体育国际
  • 简介:中国民间社团的发展演变一直呈现出兴衰起伏不定的曲折态势,从世纪初新型民间社团的诞生与初步发展,到1929遭受国民党政府整顿,至1949后趋于萎缩沉寂,随着改革开放才又出现了复苏与发展。中国民间社团的产生与发展,与新经济成分的增长和民间社会群体的形成紧密相联,同时也与政府推行的政策直接相关;民间社团建立后更多的不是以政府对立物出现,而是以相互协作式的互动为主;从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的某些民间社团已初具市民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

  • 标签: 民间社团 20世纪 中国
  • 简介:以为主要分析材料,为补充材料,从当时佛经翻译中出现的汉字词和固有词,直译和意译,翻译技巧的使用状况和朝鲜语语序排列的特点,分析15朝鲜人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 标签: 15世纪 佛经 翻译 朝鲜语
  • 简介: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的"20中国经验",现已成为学界一个日渐兴起的研究场域和讨论话题。深入、认真地总结20中国的历史经验,不仅有助于丰富对中国现代社会结构、历史文化、革命实践的理解和体认,而且将为反思、回应当下的现实及问题,提供具有创造性与启发性的思想资源。而作为当下倍受关注的底层话语与"20中国经验"重要组成部分的左翼思想之间有着复杂关系,后者不断地创造着有关社会公正、民族寓言和中国历史特殊性的表述和实践。其中的意义、经验及教训,尤其值得我们在变化的历史语境和开放的研究心态中去重新思考、检讨、评价乃至转化。2005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发起,举办了"‘底层写作’与20中国经验中的左翼传统"座谈会。参加人主要有戴海斌,师力斌,张春田,高慧芳,张慧瑜,李云雷,鲁太光,李春,余,季娅亚,吕东亮,司晨,饶翔,梁康,刘岩,柳春蕊,唐文吉,邢树荣,张劲,张力,郑弘等。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特将讨论发言略加整理,刊登如下。

  • 标签: 中国经验 底层写作 左翼文学 现代社会结构 吕东 郑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