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西地区成为战略实施的"前线区域"。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将成为重要支撑,因此中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亟须重新定位。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西地方高校应注重提升高校软硬件建设水平、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进优秀师资,并构建对流式的动态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西部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 简介:水碾是古代中国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加工器具。唐朝时,其应用之广泛与纯熟达到一个新高度。唐朝特权阶级为了谋求水碾加工的巨额利润,在河渠之上广设水碾,造成加工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矛盾。为了保证农业用水,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运作,唐朝政府一方面强制拆除水碾,另一方面在《水部式》中规范水碾的使用,通过行政与立法两种手段力图对关中水碾进行有效管理。但这些措施均由于特权阶级的抵制而不能取得长久效果,系统制度化的水碾管理体系未能建立起来。最终,唐王朝放弃了对水碾的管理控制。

  • 标签: 水碾 唐朝 水利管理 《水部式》
  • 简介: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的实施对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提出了特殊要求。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不仅要具有复合性、社会性、应用性、创新性和高尚性等卓越法律人才的共性特征,还要具有地方性和执行性等个性特征。基于此,应通过制定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革新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式、建立西部基层实务部门协作培养机制与完善高等院校及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等途径,来保障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 标签: 法律的地方性 西部基层 卓越法律人才 法学教育 分类培养
  • 简介:《春觉斋论画》完成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林纾唯一一部画论著作,其中谈到了他对中西方绘画的理解。内容主要包括对"美术"这一舶来词的认识与传播、对"形""神"关系在中西方绘画中不同呈现方式的研究、对西方绘画能否适应中国传统审美意味问题的探讨等五个方面。通过此研究,以期了解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林纾的"新""旧"取向,进而增进对林纾文化主张的认识。

  • 标签: 林纾 《春觉斋论画》 中西方绘画
  • 简介:文章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提出了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化路径对我国西部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 标签: 澳大利亚 西部高校 高等教育 国际化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尼各马克伦理学》和《中庸》两书的德性观,指出德性在中西两种伦理学图景中的相似性及差异。中西伦理学对"德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种,即亚里士多德静态化的德性和儒家动态化的"德性"。所谓静态化的德性,是指亚里士多德在理解"幸福"时,从践行德性出发,把德性本身处理为"中庸"(适中)。这种"中庸"的参照物始终是人自身,这种试图依靠人的理性来掌握最高善形式的做法,称之为"德性"的静态化。作为对比,儒家伦理学在处理"道"时以率性来践行德性,率性以天命为向心轴,以诚为纽带,与天命形成良好互动。这一践行德性的过程,称之为"德性"的动态化。通过"礼"或习惯化,亚里士多德和儒家都重视对德性的培育。

  • 标签: 德性 中庸 践行
  • 简介: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以西部S省1051名农村教师为调研对象,从知识技能获取的途径、参加培训(进修)的目的、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层次、培训的收获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6个方面调查了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农村教师 教师培训 专业发展 调查研究
  • 简介:闯关东与美国西部边疆开发运动均为世界近代史上影响极大的大规模移民和开发。以《闯关东》和《与狼共舞》为例,将两部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特点加以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差异性。对两部作品的分析可见,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原住民文化根源、外来移民文化和文化融合方式等三个方面。

  • 标签: 文化差异 《闯关东》 美国西部开发 《与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