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是一个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因为思想政治课的威力是靠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展现的。

  • 标签: 政治教师 人格魅力 自我塑造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长廊中,曹操可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演变:时而被誉为文韬武略,集汉室功臣和开国圣主于一身的人物:时而又被作为阴险狡诈,狠毒残忍,欺君纂国的乱臣贼子的代表。回顾曹操形象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弄清其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意义。

  • 标签: 曹操 人物形象
  • 简介:权威是一种使人信服的力量。校长的权威。首先体现于良好的形象。教育界流行一种说法:“一个好校长。一所好学校。”充分说明了一个校长形象的影响力。

  • 标签: 校长形象 权威 教育界 学校
  • 简介:摘要语文教学中,把握人物形象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注意调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分析,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体验 课堂生成 人物形象教学片段
  • 简介:摘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高中语文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人物形象评价的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一万年来谁著史》中李鸿章人物的“三立”形象及其“卖国”实质的评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 标签: 李鸿章 人物形象 辩证评价
  • 简介:一、2002年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设计思想(一)命题指导思想1.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二十年;进入21世纪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更

  • 标签: 高考 政治试卷 命题 设计思想 试卷评价 试题分析
  • 简介:1.试题结构基本稳定2005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在题型结构上,总体上仍遵照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基本保持主客观题型的合理比例。第一卷选择题共35题不变,政治科为12小题,第二卷大题题量减少为4大题19小题,政治科单科题试题为1大题(38题)4小题,

  • 标签: 2005年 高考 福建卷 文科 课程改革 质量分析
  • 简介:2001年是高考“3+X”改革幅度较大的一年,全国实行“3+X”的省、市、自治区达到18个,其中大多数采用“3+X文综/理综”形式。“3+X”高考改革的重点在内容改革,内容改革的核心是高考命题要“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依旧实行高考“3+2”方案的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政治单科命题,也要渗透“3+X”高考在内容改革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3+2”方案政治单科高考与含有政治科目的综合能力测试,只是命题形式的不同,考核的学科范围有大小之别,而非命题指导思想的不同。2001年政治单科的高考和含有政治科目的综合能力测试的高考命题趋向是一致的。

  • 标签: “3+X”高考 政治 “3+2” 高考命题 内容改革 科目
  • 简介:摘要:民族文化不是一下子出现的,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道路上,以政治、民族历史和地理文化环境下累计产生的。最具活力的舞蹈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将以新疆回族舞蹈的特点为切入点,从回族舞蹈的动态形态中找出其价值。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问卷调查的帮助下,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新疆回族舞蹈的文化性质。

  • 标签: 新疆 回族舞蹈 动态形象 文化讨论
  • 简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肠义胆的关云长、勇猛的张飞、奸诈的曹操。更是妇孺皆知。罗贯中以其生花妙笔,对人物形象的逼真的描写,感染着《三国演义》的读者。

  • 标签: 《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 罗贯中 高中 语文 研究性学习
  • 简介: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塑造了大批武将形象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降将形象。本文将以蜀汉降将马超为例,着眼于这一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结果、时代背景,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价值选择,探究降将群体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罗贯中的个人抱负。

  • 标签: 《三国演义》 降将 马超 作者
  • 简介:赵姨娘在封建妾媵制度下,由于地位低下和与子女的畸形关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打败她的除了不可改变的封建社会制度外,还有自身的性格缺陷。基于此,作为封建妾媵制度下的牺牲品所表现出来的抗争意识及对贾府衰败的映射,其悲剧意蕴更深刻。

  • 标签: 《红楼梦》 赵姨娘 妾媵制度 原因认知 悲剧意蕴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塑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柳梦梅这个人物在《牡丹亭》中所起到的结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他身上无疑体现了汤显祖的进步文人价值观.反映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柳梦梅在《牡丹亭》剧中,并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 标签: 《牡丹亭》 柳梦梅形象 特点 结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