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作者: 郑维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和具体运用方式。
  • 作者: 马礼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创设情境法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积累、感情性情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上扎扎实实的下功夫,绝不能只是图形式。情境可以把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连接起来,为数学服务。但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应该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导向而设计。本文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 作者: 高淑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授课内容非常多,所以新授课的课型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新授课活动内容的不同需求,巧妙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参入新授课活动的兴趣,从而使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教师新授课内容的情境导入作了详尽的阐述,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作者: 李志强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本文从电教媒体运用、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实践活动情境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 作者: 徐建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快乐的情境,自由宽松的情境是学生能很好学习的优良环境。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情境将会压抑学生学习,甚至破坏学习情绪。良好体育情境,才能让学生热爱上体育课,完美地参加体育训练。因此,新时期的职中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优良情境的创设,为上好职中体育课提供优良的环境。
  • 简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标签: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高效课堂
  • 作者: 李世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锻炼,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 作者: 袁婷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教学的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情境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已经越来越多的深入到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之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就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展开了讨论研究。
  • 作者: 刘海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音乐认知具有启蒙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合理的音乐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 作者: 赵东亮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 作者: 黄扣琴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摘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天性是渴求知识的,父母、教师、学校以至国家,都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并注意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以此来激励、唤醒、鼓舞幼儿,使幼儿乐于阅读,同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 作者: 惠军优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提出初中学生用抄袭作业的手段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大因素。为此有些学校采取“讲”、“抓”、“批”等一系列强硬措施,但成效不大。本人认为,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只是一种表象,只有剖析出抄袭作业的根源,才会使抄袭作业现象自然消亡。为此……
  • 简介:进入"深水区"的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既需要对整个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整体关注,也需要对初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进行深层关注。对初中教育领域的深层关注,恰恰需要重新审视那些似曾相识却又身处边缘的熟悉的陌生问题。一是资源配置的显性公平与隐性差异问题:基础性资源配置更多呈现的是数据的显性公平,深层性资源配置并没有把捉事实上的隐性差异,资源配置需要关注起点、过程与结果的全程公平;二是政策效用的扶持风向标与执行心理场问题:政策制定者对义务教育学段一统关注的扶持风向标难以达成政策预期效用,由此衍生的是政策执行者变异心理场下的相对剥夺感及执行过程中的抵触淡漠行为;三是内涵提升的教师制度制约与群体合力问题:不可否认制度制约会带来初中教师的基本生存焦虑,但作为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既需要自身成为责任担当者与精神跃动者,更需要教师群体与校长群体、学生群体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发展。

  • 标签: 初中发展 资源配置 政策效用 内涵提升
  • 作者: 赵爱明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引导学生分析与直线有关的三个“最多”问题,通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归纳法,多法探析,归类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相关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仅是实现学习的突破,获得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经历思考研究,积累相应的经验、技巧、方法,提增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应科学地把握常见问题的教学规律,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将解决问题归结到现实生活中,利用原型启发,促进思考的推进,在理解和感悟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使数学学习愈加灵动精彩。

  • 标签: 小学生 问题教学 数学解 数学学习 思维的灵活性 创设学习情境
  • 作者: 余琴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留守”这个词语现在已经成为“问题儿童”的代言词,留守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监督以及关爱,导致他们心理发展出现障碍,如何正确的引领留守孩子成为现在社会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 作者: 地力娜孜·艾斯拉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做好对维族小学生的汉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及其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对维族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其解决方法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汉语教学水平的进步带来支持与帮助。
  • 作者: 朱光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美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打下初步的美学修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作者: 张轩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来,面对职业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这篇文章主要从现状、成因、对策三个方面来作以阐述。